跳至內容

顧人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顧人宜

顧人宜(1867年—1931年),原名顧人儀,字鳳彬奉天省復州顧家嶺(今屬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星台街道)人,初軍事人物。

顧人宜精通醫術,常行醫施藥,深受當地百姓敬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清朝,各地紛紛奉旨組織團練,他被推舉為地方團練團總。

1904年,顧人宜出任復州聚社(今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星台街道)社長,帶領民眾反對清朝的苛捐雜稅。1908年,他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作為聯莊會會首的他迅速召集1000餘名民兵組成革命軍,以莊河和復州顧家嶺為根據地,向清軍宣戰。同年11月20日,他指揮革命軍進攻駐守李家臥龍的清軍巡防隊,打響東北地區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並取得勝利,史稱「史稱「辛亥莊復起義」。他隨即宣布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分府」(又稱「中華民國莊河軍政分府」),自任「中華民國軍政分府關東第一軍」司令官,發表討清檄文。聯合急進會代表楊大實前去授旗,任命他為「中華民國軍征清滿洲第一軍司令官」。

1912年1月,顧人宜率軍多次進攻清軍營地,未能攻克。此時,南京臨時政府任命的關外大都督藍天蔚上海招募學生軍1000餘人,組建辛亥革命北伐第五路軍,並親自擔任總指揮,率軍經花園口大孤山城子坦等地登陸,與顧人宜部會師。革命軍在水門子、瓦房店、北曲家店、坡子店等地與清軍激戰,直至南京臨時政府與袁世凱達成協議、清帝溥儀退位,戰事方才停息。

此後,顧人宜率軍前往煙臺,後又赴廣州瀋陽等地擔任軍界要職。1927年,他因病返鄉療養。1931年5月1日,病逝,得年64歲,葬於家鄉顧家嶺[1][2]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