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項目評估定級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項目評估定級工具英文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 PART),為美國喬治·沃克·布希政府於2002年通過的、由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運作的一個現行聯邦財政預算績效工具,目的為整合績效與預算,並作為一個載體來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1],取代此前的計劃項目預算系統[2]

2008年7月,98%的美國聯邦政府項目都經過該工具進行評估[3]

介紹[編輯]

該工具用於聯邦項目的表現評估並提出改善建議[4]。其包括25個是與否的問卷,總體分為四組[5]

  1. 項目目標和設計:檢驗項目的目標和設計是否清晰並可靠(占20%);
  2. 戰略計劃:檢驗項目是否有長期有效的、年度的成效及目標(占10%);
  3. 專案管理:評定項目的管理,包括財政分析和項目提高努力(占20%);
  4. 項目結果及可運行性:基於目標和成效等上述內容的覆審,評定程序的表現能力(占50%)。

在統計和衡量四組信息後, PART的評估可以產生:其中項目表現為「有效的」(85分-100分);基本有效的(70%-84%);適當的(50%-69%);無效的(0%-49%)。當項目沒有結果或無法體現可運行性時,評估結論為「成效未顯示」——這種情況通常為項目可能的無效性,或項目可能有效但成效並未得以顯示[6]

評估結果[編輯]

項目情況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有效的 6% 11% 15% 15% 17% 19%
基本有效的 24% 26% 26% 29% 30% 32%
適當的 15% 20% 26% 28% 28% 29%
無效的 5% 5% 4% 4% 3% 3%
成效未顯示 50% 38% 29% 24% 22% 17%
項目總數 234 407 607 793 977 1017

反應[編輯]

該工具更多側重於項目的表現能力和實際發揮效果。此後,美國國會的反應也被視為該項目評估定級工具的組成內容[7]。一項分析認為,PART的運用得到了眾多預算項目的支持,特別是中型和小型項目[8]。另外一份分析主張該項目工具實際強化了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的控制力,使其基於美國總統的立場上對各預算項目負責監督[9]

該項目贏得了2005年政府發明網絡獎,相似的評估項目也在蘇格蘭泰國得到了運用[10]。2007年,中國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相約張江」會議體系的評價也適用了類似的項目評估定級工具[11]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FY 2004 Budget Chapter Introducing the PART: R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Federal Programs. whitehouse.gov. February 7, 2005 [2008-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6). 
  2. ^ Amelia Gruber. Program assessments factor into Bush plan to trim deficit. govexec.com. February 7, 2005 [200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6). 
  3. ^ U.S.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ExpectMore.gov about us. ExpectMore.gov. [201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3) (英語). 
  4. ^ U.S.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Guide to the 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 (PDF) 1. 2006 (英語). [永久失效連結]
  5. ^ Robert D. Lee, Jr; Ronald W. Johnson, Philip G.Joyce. Public Budgeting Systems. Sudbury, Massachusetts, USA: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8: 162-163. ISBN 978-0-7637-4668-1 (英語). 
  6. ^ Robert D. Lee, Jr; Ronald W. Johnson, Philip G.Joyce. Public Budgeting Systems. Sudbury, Massachusetts, USA: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8: 163. ISBN 978-0-7637-4668-1 (英語). 
  7. ^ Amelia Gruber. OMB seeks agency outreach on linking performance to budgets. govexec.com. March 4, 2004 [200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0). 
  8. ^ Gilmour, J.B. & Lewis, D.E. Assessing performance budgeting at OMB: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s, performance, and program siz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6, 16: 169–186 (英語). 
  9. ^ Dull, M. Why PART? The institutional politics of presidential budget reform.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6, 16: 187–215 (英語). 
  10. ^ 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 Government Innovators Network. January 1, 2006 [200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11. ^ 苟燕楠. 项目定级评价工具在中国的初步实践.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2009-01-15 [2009-02-02]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