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黨 (新加坡)
外觀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6年12月3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9月14日) |
革新黨 | |
---|---|
Reform Party | |
![]() 革新黨標誌 | |
領袖 | 肯尼思·惹耶勒南 |
主席 | 朱來成(Andy Zhu) |
發言人 | 秘書長和主席 |
成立 | 2008年7月3日 |
總部 | 史密斯街(牛車水戲院街)18A號 新加坡 058932 |
黨報 | The New Dawn |
青年組織 | 青年革新者 |
意識形態 | 自由主義、自由民主主義[1] |
國內組織 | 新加坡 |
官方色彩 | 黃色 |
國會 | 0 / 99
|
官方網站 | |
reform.sg |
革新黨(Reform Party)是新加坡的一個自由民主主義政黨,主張新加坡建立全面議會民主。根據其黨章,革新黨致力於推動「政治、社會和經濟革新;恢復完整人權;更公平和公正的財富分配並消除貧困;由獨立機構任命的司法機關;以及完全由民選產生的主權議會」。其理念闡述為:「社會中的每一位成員生而擁有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社會的首要責任是促進每一位成員的人類尊嚴」。[2]
自2020年以來,該黨開始推行綠色宣言。[3]
革新黨由反對派資深人士及律師約舒亞·班傑明·惹耶勒南於2008年7月3日創立。他曾擔任新加坡工人黨(WP)秘書長,並是新加坡獨立以來首位當選議員的反對黨候選人。在黨成立約三個月後,約舒亞·班傑明·惹耶勒南於9月30日逝世,其子肯尼斯·惹耶勒南繼任領導職務。[4]
宗旨
[編輯]根據革新黨的黨章[5],其宗旨總結如下:
組織架構
[編輯]革新黨在新加坡的政黨中(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其黨內結構並不採納幹部制度的政治組織方式。[6] 根據該黨的章程,黨大會是最高的決策機構。[2]
領導層
[編輯]秘書長列表
[編輯]編號 | 姓名 | 任期 |
---|---|---|
1 | 約舒亞·班傑明·惹耶勒南 | 2008年–2009年 |
2 | 肯尼思·惹耶勒納姆 | 2009年–至今 |
中央執行委員會
[編輯]職務 | 姓名 |
---|---|
主席 | 楊耀輝 |
秘書長 | 肯尼思·惹耶勒納姆 |
財政 | Mahaboob Baatsha |
委員 | Janice Chin Mei Lin |
Yasmine Valentina | |
Jahanghir Ibrahim |
選舉表現
[編輯]國會
[編輯]大選 | 領袖 | 得票數 | 百分比 | 議席 | 非選區議員 | 排名 | 結果 | ||||
---|---|---|---|---|---|---|---|---|---|---|---|
參選選區 | 總議席數 | 增減 | |||||||||
議席數 | 贏得 | 失利 | |||||||||
2011 | 肯尼思·惹耶勒納姆 | 86,294 | 4.28% | 11 | 0 | 11 | 0 / 87
|
━ | 0 / 3
|
▲ 第五 | 無議席 |
2015 | 59,517 | 2.63% | 11 | 0 | 11 | 0 / 89
|
━ | 0 / 3
|
━ | 無議席 | |
2020 | 54,599 | 2.19% | 6 | 0 | 6 | 0 / 93
|
━ | 0 / 2
|
▼ 第七 | 無議席 |
補選
[編輯]補選 | 領袖 | 所參選選區 | 得票數 | 百分比 | 議席 | 結果 | |||
---|---|---|---|---|---|---|---|---|---|
參選議席 | 總議席數 | 增減 | |||||||
贏得 | 失利 | ||||||||
2013 | 肯尼思·惹耶勒納姆 | 榜鵝東單選區 | 353 | 1.2% | 0 | 1 | 0 / 1
|
━ | 落敗 |
參考資料
[編輯]- ^ "About Us" 存档副本. [2015年8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19日).
- ^ 2.0 2.1 Our Constitution | The Reform Party. reform.sg. [5 August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August 2020).
- ^ Green Manifesto. Reform Party.
- ^ Geoffrey Robertson. Joshua Jeyaretnam.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7 October 2008 [25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3 September 2013).
- ^ Our constitution. The Reform Party.,
- ^ The cadre system, our biggest obstacle to democracy. Reinventing the Rice Bowl. Kenneth Jeyaretnam. [25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Jul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