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共產國際
革命共產國際 | |
---|---|
Revolutionary Communist International(英語) | |
![]() 革命共產國際標誌 | |
簡稱 | RCI |
領袖 | 艾倫·伍茲 |
創始人 | 泰德·格蘭特 |
成立 | 1992年 |
分裂自 | 工人國際委員會 |
黨報 | 《保衛馬克思主義》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1][2][3] 托洛茨基主義 反史達林主義 無產階級國際主義 |
政治立場 | 左翼 |
官方色彩 | 紅色 |
黨旗 | |
![]() | |
官方網站 | |
www |
系列條目 |
托洛茨基主義 |
---|
![]() |
![]() |
革命共產國際(英語:Revolutionary Communist International,縮寫為RCI)是一個托洛茨基主義國際組織。1992年,被工人國際委員會開除的泰德·格蘭特及其追隨者創建馬克思主義國際委員會[4]。2006年,該組織改名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又譯國際馬克思主義傾向)[5]。2024年,再次更名為「革命共產國際」。
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在內部實行民主集中制,每兩年舉行一次代表大會,目前在五大洲40多個國家開展活動[6]。該組織在歷史上曾廣泛應用「打入主義」戰略,但目前主要以獨立組織形式活動。該組織現在的主要領導人是艾倫·伍茲。該組織最重要的支部是英國的革命共產黨。
歷史
[編輯]戰鬥傾向時期
[編輯]戰鬥傾向(又稱戰鬥派)是英國工黨內部的一個打入主義團體,其基礎是成立於1964年的《戰鬥報》。1974年,戰鬥派及其在瑞典、愛爾蘭和其他國家的盟友成立工人國際委員會。該組織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吸收更多的成員,實力達到頂峰,成功主導利物浦的工黨,掌握工黨的青年翼工黨青年社會主義者,在工黨和工會中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有超過五十名地方議員,三名國會議員,一名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及一名英國工會聯盟總理事會成員,一舉成為歐洲最大的托洛茨基主義團體。戰鬥趨勢運用泰德·格蘭特的思想,在工黨內部捍衛社會主義綱領,成為英國工人運動的一股強流。然而戰鬥派巨大的成就,引起統治階級及其在工運中的右翼分子的激烈反對,1983年,在瑪格麗特·柴契爾領導的保守黨政府、主流媒體等多方壓力下,工黨發起一場驅逐戰鬥派領導人和其支持者的運動。
1983年,泰德·格蘭特和《戰鬥報》編輯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因「違反工黨章程」被驅逐出工黨,儘管遭到國內工人強烈反對。到1980年代末,儘管遭到驅逐,戰鬥趨勢仍然保持著對工黨的影響力,並維持著議會、地方和工會的大多數的立場。他領導反人頭稅運動(一種新的稅收)的鬥爭,最終導致柴契爾於1990年辭去首相職務[7][8][9]。
新的國際
[編輯]
泰德·格蘭特是戰鬥趨勢的長期領導人,直到1992年初該組織在一些問題上發生分裂,主要是是否繼續在工黨內工作。反對打入主義的多數派組成「戰鬥勞工」,隨後演變為英格蘭和威爾斯社會黨。格蘭特認為,離開工黨就相當於放棄這幾十年來的耐心工作,並堅持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應該留在黨內。然而辯論結束後,他和他的支持者被驅逐出戰鬥趨勢,並與艾倫·伍茲一起在英國創建社會主義呼籲[10][11][12]。
戰鬥趨勢內部導致泰德·格蘭特和艾倫·伍茲被驅逐的派系鬥爭也在工人國際委員會內部上演,格蘭特派的支持者離開,並在好幾個國家裡共同成立馬克思主義國際委員會,特別是在西班牙。
在2006年的世界大會上,該組織更名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13]。
2023年,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發起「你是共產共主義者嗎」運動[14],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擴張組織。隨後,該組織的多個支部都在黨名加上「共產主義」一詞,或者更名為「革命共產黨」[15]。2024年6月10日,該組織重組為「革命共產國際」。
理論與策略
[編輯]
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堅持正統托洛茨基主義,強調對工人和青年幹部的教育[16]。同時採取「打入主義」策略。該組織創始人格蘭特主張的「打入主義」(他聲稱和與經典的打入主義是不同的概念)是:革命者應當在群眾組織的內部、外部和周圍工作,因為工人正從他們傳統的群眾組織轉移,「工人運動以外別無所有」。這一立場使得1965年後世界範圍內的格蘭特派團體脫離第四國際,畢竟格蘭特將其他第四國際成員視為墮落到受小布爾喬亞觀念(游擊主義、左翼民族主義、學生主義、第三世界主義、女性主義)影響的宗派。2021年該組織的英國支部社會主義呼籲被工黨開除[17][18][19] ,此後該組織放棄「打入主義」。
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的宣言提出諸如「結束私有化和摒棄市場經濟」、「對私有企業進行無補償的國有化」和「重新引入國家對外貿易壟斷」等要求[20]。
艾倫·伍茲是英國刊物《社會主義呼籲》和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網站「保衛馬克思主義」的編輯。「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使用多種語言,發表從馬克思主義角度撰寫的國際時事文章,以及許多歷史和理論的文章[21]。

支部
[編輯]阿根廷 革命
奧地利 革命共產黨
比利時
波赫
克羅埃西亞
北馬其頓
塞爾維亞
斯洛維尼亞 革命共產主義者聯盟
巴西 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組織
加拿大 共產主義革命
魁北克 共產主義革命
捷克
斯洛伐克 共產主義先鋒
哥倫比亞 馬克思主義哥倫比亞
丹麥 革命共產黨
薩爾瓦多 共產主義革命
芬蘭 革命
法國 革命共產黨
德國 革命共產黨
希臘 革命共產主義組織
愛爾蘭(含北愛爾蘭) 愛爾蘭革命共產主義者
義大利 革命共產黨
馬來西亞 革命浪潮
墨西哥 革命共產黨
荷蘭 革命共產主義者
紐西蘭 社會主義呼籲
奈及利亞 馬克思主義替代
挪威 革命
巴基斯坦 革命共產黨
波蘭 紅色陣線
葡萄牙 革命共產主義集體
波多黎各 替代路線
南非 革命
西班牙 革命共產主義組織
加泰隆尼亞 革命共產主義組織
瑞典 革命共產黨
瑞士 革命共產黨
臺灣 火花
烏克蘭 公社
英國(不含北愛爾蘭) 革命共產黨
美國 美國革命共產主義者
委內瑞拉 階級鬥爭[22]
前支部
[編輯]澳洲 革命澳大利亞
孟加拉 馬克思主義學習圈子
玻利維亞 階級鬥爭
智利 ICR—十月
瓜地馬拉 青年人民集團
宏都拉斯 馬克思主義左翼
匈牙利 火炬
印度 革命共產主義印度
印度尼西亞 革命社會主義大會
伊朗 階級鬥爭
摩洛哥 共產主義聯盟
拉脫維亞 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拉脫維亞支部
巴基斯坦 階級鬥爭
秘魯 ICR秘魯
俄羅斯 共產主義國際主義者組織
蘇格蘭 革命
新加坡 新加坡馬克思主義聯盟
西班牙 戰鬥者
斯里蘭卡 前進社會主義者
敘利亞 馬克思主義替代—敘利亞
泰國 革命共產主義泰國
東帝汶 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土耳其 社會主義革命
委內瑞拉 革命馬克思主義潮流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Sewell, Rob. Vladimir Ilyich Lenin: The relevance of his ideas today. In Defence of Marxism. [2021-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 ^ Sewell, Rob. In Defence of Lenin. In Defence of Marxism. [2021-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 ^ Woods, Alan. Lenin's Last Struggle. In Defence of Marxism. [2021-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6).
- ^ Oil-slick divisions. Weekly Worker (804) (大不列顛共產黨 (臨時中央委員會)). 11 February 2010 [14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2).
-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n Defence of Marxism. 12 August 2006 [15 Jul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7).
- ^ Trotskyist Parties and Organizations of the World. Broadleft.org. November 27, 2005 [2012-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1).
- ^ Who, What, Why: What was Militant?. BBC News. 28 May 2015 [25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4).
- ^ Wintour, Patrick. Labour Picks Fight With Militant Tendency. The Guardian. 16 July 2014 [25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Kinnock Moves Against Militant. BBC News. 27 November 1985 [25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 ^ Wade, Bob. Obituary: Ted Grant. The Guardian. 27 July 2006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5).
- ^ Ted Grant: Trotskyist who gave the Labour Party a scare through his leadership of Militant Tendency. The Times. 26 July 2006 [13 Jul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6).
- ^ Beckett, Andy. Militant by Michael Crick review – Britain's successful leftwing sect. The Guardian. 28 April 2016 [25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2).
- ^ Report on the 2006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n Defence of Marxism. 14 September 2006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Are you a communist?. In Defence of Marxism. [202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1).
- ^ It is time to launch a Revolutionary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Defence of Marxism (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12 February 2024 [19 February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9).
-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n Defence of Marxism. 12 August 2006 [12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June 2012).
- ^ Protests in UK against Labour Party’s internal purge of the leftists [英國工黨開除黨內左派團體]. Peoples Dispatch. 2021-07-28 [202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6).
- ^ “You cannot stop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 Socialists in! Starmer out!. In Defence of Marxism. 2021-07-20 [2024-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4).
- ^ Labour conference 2021: Starmer’s stitch-up secures right-wing victory. In Defence of Marxism. 2021-09-27 [202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3).
- ^ Boyne, Ian. Socialism not the answer. The Gleaner (Jamaica). 7 June 2009 [30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7 December 2014).
- ^ BBC 2 Interview with Alan Woods. YouTube. 15 February 2013 [25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1).
- ^ National sections of the 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