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拉斯泰爾·蘭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拉斯泰爾·蘭姆
出生(1930-01-09)1930年1月9日
 中國哈爾濱
逝世2023年3月15日(2023歲—03—15)(93歲)
獎項皇家亞洲學會合作夥伴
倫敦文物學會合作夥伴
學術背景
母校劍橋大學
學術工作
學科考古學
外交史
民族志
研究機構馬來亞大學
澳洲國立大學
加納大學
赫特福德大學
主要領域中印邊界問題
克什米爾衝突

阿拉斯泰爾·蘭姆(英語:Alastair Lamb,1930年1月9日—2023年,出生於中國的英國籍外交史學家、考古學家、民族志工作者,著有多部關於中印邊界問題克什米爾衝突的書籍。

生平[編輯]

蘭姆在1930年1月9日生於哈爾濱,父親是一名漢學家,母親則是一名澳大利亞人。1941年至1942年間,蘭姆的父母遭到侵華日軍囚禁,蘭姆則被送到英國的錫德茅斯與祖父哈里生活[1]

蘭姆的中學就讀於哈羅公學,他於1953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歷史,並在1958年取得博士學位[1][2][3],其後經過培訓成為一名外交史學家[4]。他的論文主要討論英屬印度諸省邊界,特別是沃倫·黑斯廷斯時代和英國侵藏戰爭期間的藏區歷史[3]。這篇論文在1960年初次發表時的標題為《英國和中國的中亞》,後在1986年重新發表時改為《英屬印度與藏區》[1]

1959年,蘭姆搬到了英屬馬來亞居住,用了9年時間在馬來亞大學研讀歷史,同時亦在馬來亞和泰國的考古遺址研究印度教和佛教文化[1][3][4]。此後,蘭姆到澳洲國立大學的歷史系擔任了3年的資深研究員[5][2]。1968年到1972年間,蘭姆前往加納大學擔任歷史系教授[2]

蘭姆曾於1970年代在巴基斯坦總統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的辦公室工作過一段時間,1980年代,蘭姆前往英國的赫特福德理工學院繼續研究歷史[4]

2023年3月15日,蘭姆因病去世[1]

研究[編輯]

1960年,蘭姆通過勞特利奇以書籍形式發表了博士論文《英國和中國的中亞:1761年至1905年通往拉薩之路》('"Britain and Chinese Central Asia: The Road to Lhasa 1761 to 1905'"),主要討論榮赫鵬對藏區的入侵[3]。1986年,蘭姆根據新公布的檔案文獻,將書籍內容進一步擴充到了1910年,同時把標題改為《英屬印度和藏區:1766年-1910年》[3]

1960年代,蘭姆研究了位於吉打和泰國南部的一些印度教和佛教遺址,發表了一系列相關文章[6]

1962年,在中印邊界爭議一步步升級的背景下,蘭姆工作於英國的國家檔案局英語Public Record Office印度的事務部檔案館英語India Office Records。他稱自己在研究中偶然發現了大量文件,上面的說法與印度外交部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在記者多蘿西·伍德曼英語Dorothy Woodman的安排下,蘭姆前往印度在倫敦的高級辦事處會見了一名高級官員,試圖引起印度方面對相關文件的注意,但根據蘭姆的說法,那名官員對這些文件並無太大興趣。蘭姆還表示他越是仔細檢查印度當局發布的文件,越是覺得那寫文件「存在歪曲事實和錯誤引用的問題」,因此只能「不情願地」得出印度非常不重視自己的領土宣示與歷史事實的貼合情況的結論。1964年,蘭姆撰寫了一部名為《中印邊界》的書籍,並表示自己在書中「盡力淡化了印度發布的文件存在的缺陷」[7]。1966年,蘭姆將《中印邊界》擴充至兩卷,並重新定名為「麥克馬洪線」[8]

蘭姆也被認為是克什米爾爭端的法律史和外交史專家[9],他第一部關於此方面的書籍為《克什米爾危機》,出版於1966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後不久。1991年克什米爾叛亂爆發後,蘭姆又對《克什米爾危機》進行了擴充,並更名為《一份充滿爭議的遺產:克什米爾》[10]

評價[編輯]

記者、學術人士安德魯·懷特黑德(Andrew Whitehead)認為蘭姆是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但其言論存在過於片面的缺點[11]。學者伊恩·科普蘭則認為蘭姆是一名孜孜不倦、注重細節的「一絲不苟」的歷史學家[10]。印度旁遮普大學歷史與中亞研究系歷史學教授梅赫拉(Parshotam Mehra)將蘭姆稱為一名「具有優秀學術特質的專業歷史學家」,認為他的研究雖然在陳述和解釋上存在差距,但仍然非常徹底和艱苦[12]

蘭姆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觀點常常受到來自印度等方面的批評,例如貝蒂爾·林特納就曾在《中國的印度戰爭》一書中駁斥過蘭姆對於《西姆拉條約》的觀點[13][14]。他的許多研究成果都遭到印度當局封鎖,且他認為印度政府是他未能取得更高學術職稱的重要因素[1]

對《麥克馬洪線》的評價[編輯]

里奧·羅斯認為《麥克馬洪線》並非一部學術著作,而是一份「特殊辯護」,因為其過於偏向中國立場。他表示蘭姆確實正確地指出了中國從未同意《西姆拉條約》中關於麥克馬洪線的定義,但並未考慮到英國和藏區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權。羅斯還認為,從蘭姆認為已經獨立的印度拒絕聽從英國皇族建議的做法「不合適」(out of place)來看,他似乎對這件事非常惱火[15]

梅赫拉認為《麥克馬洪線》是一部「困難的努力」下的作品,但亦表示該書很片面,因為它過於支持中國的立場,而忽略了印度方面的論據。他認為雖然蘭姆總體上「相當可靠」,但經常會滑向宗派主義[8]。梅赫拉後來也寫了一部關於麥克馬洪線的著作,里奧·羅斯認為這部著作與蘭姆的比起來「更為平衡」以及擁護意味更少[16]

荷蘭政治學家范艾倫英語Wim van Eekelen認為《麥克馬洪線》一書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且在1904年到1914年間中國、印度與藏區之間的關係方面給出的論據非常充分,所提出的說法也很符合印度事務部的檔案[17]。范艾倫還指出,由於蘭姆將重心放在了與倫敦交換的意見之上,他對於印度政府和藏區方面的說法可能持批評態度,但這些批評的問題更多出在腔調方面而非實質性方面[17]

對《一份充滿爭議的遺產:克什米爾》的評價[編輯]

作家維多利亞·斯科菲爾德英語Victoria Schofield認為《一份充滿爭議的遺產:克什米爾》屬於蘭姆運用新材料對早期工作的擴展。並表示蘭姆成功找出了主要問題所在。他認為該書充滿事實,同時每個章節都有額外註解,展示了少量個人對南亞的歷史帶來的影響可以有多大[18]

羅斯·蒙羅(Ross H. Munro)認為蘭姆的這部著作非常權威,是一部將「毫無瑕疵的學術研究」與「動人故事」相結合的「傑作」[19]

歷史學家維克托·基爾南曾對《一份充滿爭議的遺產:克什米爾》作出推薦,認為蘭姆在克什米爾區域上的論述可以視為最高權威,而這部書也和蘭姆以前的著作一樣徹底、不涉及利益關係以及客觀[20]

歷史學家休·汀克(Hugh Tinker)認為這部著作的手法非常精湛,表示蘭姆在克什米爾問題方面是最可靠的權威,但他的發現可能難以為一些印度作家所接受[21]

科普蘭認為《一份充滿爭議的遺產:克什米爾》對克什米爾問題的分析最為細緻,並將這本書稱為「學術巨作」。同時,科普蘭指出這本書存在的少量問題之一為其參考的資料忽略了1980年代以後的著作[10]

梅赫拉對《一份充滿爭議的遺產:克什米爾》持負面態度,他認為蘭姆在這部書中「毫不害臊地」(unabashedly)通過「挑印度的骨頭」來擁護巴基斯坦,同時掩蓋了巴基斯坦在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中的罪責[22],「伊斯蘭瑪巴德在這方面有很多難以否認的案例,但新德里沒有,這可能很難接受。合理的做法是找出雙方的一致之處,但很遺憾,這本書沒有這麼做」[22]

作家Prem Shankar Jha在其出版的一本書中對蘭姆的觀點作出了細緻的批判[23],不過大衛·泰勒認為他除了提供了一些來自其他方面的不同觀點之外,並未完全否定蘭姆[24]。印度歷史學家Srinath Raghavan對蘭姆發現《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加入書英語Instrument of Accession (Jammu and Kashmir)》 的簽署時間更可能是在1947年10月27日印度軍隊登陸斯利那加之後而非印度宣稱的10月26日作出稱讚,不過亦批評蘭姆「查謨和克什米爾王公絲毫沒有參與簽署加入書」的說法不實,因為來自王公的部分信件表明他有參與簽署[25]

榮譽[編輯]

蘭姆是倫敦文物學會皇家亞洲學會指定的一名合作夥伴[4][26],除此之外亦是倫敦文物學會馬來西亞分部的理事會成員[27]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Alastair Lamb, archaeologist-historian who shed new light on the origins of the Kashmir conflict – obituary. The Telegraph. 2023-04-06 [2024-05-06]. 
  2. ^ 2.0 2.1 2.2 Lamb, Alastair, The Sino-Indian Border in Ladakh (PDF),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front cover, preface, 1973 
  3. ^ 3.0 3.1 3.2 3.3 3.4 Lamb, Alastair. Preface. British India and Tibet: 1766-1910. Routledge Library Editions: Tibet 2. Routledge. 2018. ISBN 9780429817908. 
  4. ^ 4.0 4.1 4.2 4.3 Authors, Roxford Books
  5. ^ Book Reviews : The Chinese View of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C. P. Fitzgera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R.I.A.A. 6/-. The China-India Border; The Origins of the Disputed Boundaries. Alastair Lamb.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R.I.A.A. 12/6d. The Debatable Alliance. An essay in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Coral Be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R.I.A.A. 8/6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67, 3 (1): 84–86. doi:10.1177/004711786700300114. 
  6. ^ Horace Geoffrey Quaritch Wales. Miscellaneous Papers on Early Hindu and Buddhist Settlement in Northern Malaya and Southern Thailand. By Alastair Lamb. pp. 90, pls. 117. Federation Museums Journal, Vol. VI, New Series, Kuala Lumpur, 1961..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63, 95 (1–2): 100–101. S2CID 163621005. doi:10.1017/S0035869X0012163X. 
  7. ^ Lamb, Alastair, War in the Himalayas (Book review of India's China War by Neville Maxwell), Modern Asian Studies, 1971, 5 (4): 389–397, JSTOR 312054, doi:10.1017/s0026749x00014815 
  8. ^ 8.0 8.1 Mehra, P. L. The McMahon Line: A Study in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Tibet 1904 to 1914 by Alastair Lamb (Book review). India Quarterly: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67, 23 (2): 196–201. S2CID 150643401. doi:10.1177/097492846702300218. 
  9. ^ R. Kent Rasmussen. Charles F. Bahmueller , 編. World Conflicts and Confrontations 3. Salem Press Incorporated. 2000: 639. ISBN 9780893562229. 
  10. ^ 10.0 10.1 10.2 Copland, Ian, Reviewed Work(s):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by Alistair Lamb, Pacific Affairs, 1993, 66 (1): 120–121, JSTOR 2760039, doi:10.2307/2760039 
  11. ^ Andrew Whitehead, The Kashmir Conflict of 1947: Testimonies of a Contested History, University of Warwick, My 2013.
  12. ^ Mehra, Parshotam. S. P. SEN (Ed): The Sino-Indian Border Question: A Historical Review (Book review). India Quarterly: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76, 32 (4): 489–491. S2CID 220786625. doi:10.1177/097492847603200406. 
  13. ^ Bhattacherjee, Kallol. China's India War – Collision Course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review: A counter narrative to history. The Hindu. 2018-01-13 [27 July 2020]. ISSN 0971-751X (印度英語). : "Lintner goes a step ahead and demolishes the argument of 『deceit』 by citing the records of the Shimla Convention,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Chinese delegation led by Chen Yifan or Ivan Chen was preoccupied with the larger issues of sovereignty over Tibet and was unprepared for the technical discussions that followed...he did meet the other author, Alastair Lamb, even as he countered his conclusions on the Shimla Convention."
  14. ^ Vandana Menon. A new book says 1962 wasn't India's fault, China started it. ThePrint. 2017-12-07 [2024-05-06] (美國英語). 
  15. ^ Rose, Leo E., The McMahon Line: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Tibet, 1904 to 1914 by Alistair Lamb (Book review), Pacific Affairs, Spring 1968, 41 (1): 132–133, JSTOR 2754756, doi:10.2307/2754756 
  16. ^ Rose, Leo E., The McMahon Line and After: A Study of the Triangular Contest on India's North-Eastern Frontier between Britain, China and Tiber, 1904-47 by Parshotam Mehra (Book review),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ugust 1977, 36 (4): 711–712, JSTOR 2054439, doi:10.1017/s0021911800074283 
  17. ^ 17.0 17.1 Wim van Eekelen. Simla Convention and McMahon Line. Journal of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 1967, 54 (2): 179–184. doi:10.1080/03068376708731991. 
  18. ^ Schofield, Victoria. Review: Alastair Lamb,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1991-12-27, (4630): 10. 
  19. ^ Ross H Munro.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Book Review)需要免費註冊. Orbis. 1993, 37 (2): 318. ISSN 0030-4387. doi:10.1016/0030-4387(93)90277-J. 
  20. ^ Victor Kiernan. Reviewed Work: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2, 68 (4): 783. ISSN 1468-2346. JSTOR 2622824. doi:10.2307/2622824. 
  21. ^ Tinker, Hugh. Shorter Notices.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1995, 110 (436): 5299. ISSN 0013-8266. doi:10.1093/ehr/CX.436.529-b. 
  22. ^ 22.0 22.1 Mehra, Parshotam. Alastair Lamb,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Book review).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3, 30 (1): 85–91. ISSN 0020-8817. S2CID 220854947. doi:10.1177/0020881793030001011. 
  23. ^ Prem Shankar Jha, Kashmir, 1947: Rival Versions of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19-563766-3 
  24. ^ Taylor, David, Prem Shankar Jha: Kashmir, 1947: Rival Versions of History (Book Review),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1999, 62 (1): 167–168, JSTOR 3107438, S2CID 162256215, doi:10.1017/s0041977x00018048 
  25. ^ Raghavan, Srinath, War and Peace in Modern India, Palgrave Macmillan: 108, 2010, ISBN 978-1-137-00737-7 
  26. ^ Lamb, Alastair. Review: Archibald Wavell: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 Imperial Servant by Adrian Fort.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Third Series. 2010, 20 (1): 107–111. JSTOR 27756133. 
  27. ^ About Us.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