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郭守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守真(1606年—1713年),字致虛, 道號靜陽子,南京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是明朝、清朝時期著名全真道龍門派道士[1]他主要活動於遼東,在東北地區頗具聲名。

生平

[編輯]

明朝

[編輯]

萬曆年間

[編輯]

郭守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二十九日生於南京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定遠村。相傳,其自幼天資聰穎,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能。

崇禎年間

[編輯]

及至稍長,郭守真遷居遼東,皈依道教,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隱居在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在今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修行。

清朝

[編輯]

順治年間

[編輯]

郭守真在鐵剎山修行過程中,苦於缺少師承和指導,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開始「雲遊」。清順治六年(1649年), 在山東即墨(今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馬鞍山聚仙宮拜龍門派正宗祖師丘處機第七代律師紫氣真人李常明為師,成為全真道龍門派第八代傳人。

清順治八年(1651年)他又到北京白雲觀拜謁師伯昆陽子王常月,受戒圓滿,重返鐵剎山修行,收徒八人:

康熙年間

[編輯]

《東華全錄·災異志·旱魃之記》載,清康熙二年(1663年)春盛京大旱,盛京將軍烏庫禮慕名延請郭守真祈雨,郭攜劉太琳等五弟子往,開壇做法,「果然」降雨,烏庫禮大喜過望。郭守真趁此契機提出在盛京建立道觀,烏庫禮應允,於是將盛京城西北角樓處的低洼地段排水築基預備修觀。因全真道教義追求、道三教合一,道觀取名三教堂(乾隆年間被洪水沖毀,重修後更名太清宮)。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孫嗣志 蔣鎮浩. 太清宫开山祖师郭守真. 中國道教. 1990, (03):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