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努瓦·馬隆

貝努瓦·馬隆(法語:Benoît Malon;1841年6月23日—1893年9月13日),法國工人運動活動家。
生平
[編輯]馬隆生於法國盧瓦爾省普雷雪貧苦農民家庭。曾到里昂的教會學校就讀,蒲魯東的著作讓他接受了激進的政治觀點。1863年馬隆離開教會學校前往巴黎,當過染色工。期間結識澤菲蘭·卡梅利納和夏爾·龍格,進而積極參加工人運動,組織了多次罷工。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次年出席國際日內瓦代表大會,支持蒲魯東和巴枯寧的觀點,後參與組建國際法國支部。
1868年馬隆任第一國際巴黎支部委員會委員。因宣傳社會主義和組織罷工,在1868年和1870年的審判案中被列為被告,被判刑和罰款。1870年九四革命後獲釋,任巴黎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七區副區長,參加1870年和1871年的巴黎起義,並從事巴黎圍城戰期間的救濟工作。他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聯合蒲魯東主義者和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的支持者。1871年2月,馬隆被選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民議會議員,但因反對與普魯士簽訂預備和約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而辭職。
馬隆參加了巴黎三月十八日革命。後當選為巴黎公社委員,任勞動和交換委員會委員。和費利克斯·皮亞一起反對公社中的過於激進的派別。五月流血周中參加戰鬥,公社失敗後馬隆流亡瑞士,被缺席判處死刑。在瑞士期間與無政府主義者關係密切,參加汝拉聯合會。1872年,在第一國際海牙代表大會上清除了無政府主義者,他得免。

1880年大赦後回國,繼續從事記者工作,加入法國社會主義工人聯盟,創辦《社會主義評論》。1882年在聖埃蒂安大會上,法國工人黨發生分裂,蓋得和保羅·拉法格等人脫黨成立法國工人黨,馬隆與保羅·布魯斯等人則被稱為「可能派」。1883年馬隆脫離可能派。後主要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和從事寫作,宣揚「完整的社會主義」,號召社會主義者的重新聯合,其創辦的刊物也接納各種派別的來稿。
馬隆去世後葬於拉雪茲公墓,葬禮有超過一萬人參加。1913年墓地樹立了馬隆的紀念碑,讓·饒勒斯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1905年,可能派與蓋得派的法蘭西社會黨聯合組成了工人國際法國支部。
著作
[編輯]- 《社會主義史》
- 《完整的社會主義》
- 《法國無產階級的第三次失敗》
參考文獻
[編輯]- 王覺非主編《歐洲歷史大辭典·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879頁
- 莊錫昌主編《外國歷史名人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8-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