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褚遂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褚遂良
性別
出生596年
隋朝錢塘
逝世658年(61—62歲)
唐朝愛州
墓地洛陽偃師府西村
國籍唐朝
別名褚登善、褚河南
職業文學家
活躍時期7世紀
親屬祖先 褚少孫
褚亮
三子
經歷
代表作
  • 《大字陰符經》真蹟、《倪寬贊》高仿本、《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

ㄔㄨˇ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杭州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河南郡陽翟縣(今河南省禹州市)。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稱褚河南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生平

[編輯]

先祖為褚少孫,曾補《史記》。父褚亮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民變時在群雄薛舉之下擔任通事舍人

貞觀十三年(639年),任諫議大夫,兼任管理起居注。有一次,唐太宗要求親自查看起居注,褚遂良以「不聞帝王躬自觀史」為由拒絕了。唐太宗說:「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也一定要記下嗎?」褚遂良說:「我的職責是記錄歷史,當然一定要記。」黃門侍郎劉洎對太宗說:「即使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的。」為褚遂良辯解[1]

貞觀十八年(644年),褚遂良以黃門侍郎的身份開始參預朝政決策。隨後,他被皇帝派往全國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黜陟官吏。當時,高句麗大臣淵蓋蘇文殺死了唐朝所冊封的國王高建武,唐太宗想為此親自去征討高句麗,此事遭到了褚遂良的反對,但是太宗沒有採納。後來淵蓋蘇文派人進貢白金,褚遂良引用臧哀伯諫納郜鼎的故事來進諫,太宗遂拒絕領受白金,將高句麗使者下獄。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遠征高句麗,無功而返,驗證了褚遂良的意見是對的。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褚遂良的父親褚亮去世,他不得不暫時回鄉守孝。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褚遂良再次被起用為黃門侍郎。同年九月,被提升為中書令,成為繼魏徵岑文本馬周之後,與長孫無忌共同掌控貞觀政壇的重臣。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唐高宗欲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堅決反對,結果遭貶至潭州都督。[2]武氏被立皇后之後,轉桂州都督,再貶愛州刺史。顯慶三年(658年),卒於任所。

後事

[編輯]

顯慶五年,李義府許敬宗上奏高宗說長孫無忌逆反是褚遂良煽動,於是革除褚遂良生前一切官爵,遂良二子褚彥甫褚彥沖流放愛州後亦被殺。今杭州有褚家堂。[3]

作品

[編輯]

褚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其特點是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舒展自如。《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為「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也稱頌他為「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璫,窈窕合度」。

傳世的墨跡有《倪寬贊》(有爭議),大字《陰符經》(有爭議,但全篇行筆靈活飛動,所有重復字無一雷同,不像一般偽作為求形似而流於拘謹,唐代楷書墨蹟無出其右,可定為真蹟無疑),他還臨摹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

褚遂良《倪寬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而傳世碑刻有《大唐三藏雁塔聖教序》與《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其中《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的晚年之作,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丹。筆劃中有變化,嚴謹中有靈活,剛柔並濟,婀娜多姿,兼具隸書的舒展和行書的流暢。故為褚體的代表作。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家族

[編輯]

子孫

[編輯]

褚彥甫有五世孫褚虔和七世孫褚軺

注釋

[編輯]
  1. ^ 貞觀政要·文史》曰:「貞觀十三年,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知起居注。」
  2. ^ 資治通鑑/卷199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中文). 
  3. ^ 《咸淳志》:「褚家塘在蒲橋軍寨之北,褚遂良世居於此,故名。」;《西湖遊覽志》卷十四:「褚堂巷亦名褚家塘,為遂良里。請為池塘巷。」《武林坊巷志》:「助聖廟,在忠清里,以祀唐僕射褚遂者。」
前任:
張行成
唐朝尚書右僕射
653年—655年
繼任:
戴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