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分離器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2月2日) |
![]() |
蛋白質分離器又稱蛋分器、蛋白分離器、泡泡分離器,它是利用氣浮技術,實現養殖水體有機物分離的設備,它是一種用於魚缸及養殖的過濾系統;海水、淡水都可以使用;採用不同的結構設計,可以支持不同的鹽度環境下。
工作原理
[編輯]基本原理: 利用水中氣泡或泡沫或泡膜的表面吸附力,吸附含疏水基的有機物、微生物、礦物顆粒,經過脫水濃縮後排出。表面吸附力與表面張力並不完全等同;表面吸附力指「物質與氣泡表面之間的分子相互作用力」,通常由疏水效應、靜電作用或氫鍵等引起;而表面張力則是「液體分子與液體分子之間的相互吸引力」,主要由液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所決定。
蛋白質分離器可除去的常見有害物質
[編輯]A、導致魚缸或養殖水體出現異味的物質。這些異味主要由具有疏水基的有機或具有揮發性的無機物導致。
- 具有疏水基的有機物比如:
- 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魚類正常代謝或死亡腐敗,時產生的一種腥味物質,是魚腥味的主要構成之一,具有疏水基可以被蛋白質分離器排出。
- 土臭素(Geosmin),由放線菌和藍藻合成並分泌,具有疏水基可以被蛋白質分離器排出。。
- 2-甲基異莰醇(2-Methylisoborneol,MIB),具有腐爛魚味的化合物,主要由藍藻類產生,具有疏水基可以被蛋白質分離器排出。
- β-環檸檬酸、β-環檸檬醛和β-紫羅蘭酮,這些物質由藍藻類產生,可能導致魚類產生異味.具有疏水基。
- 具有揮發性的無機物
- 1、硫化氫,一般由厭氧區的厭氧菌分解有機物後產生,具有強烈的毒性,容易揮發,容易被注入的空氣吹脫;由於蛋白質分離器在不斷產生氣泡,所以可以吹脫水中硫化氫,百度百科空氣吹脫 《硫化氫的強化分離及其 對產酸脫硫生物反應系統的影響》
B、大部分細菌、真菌、浮游藻類。水體中大部分細菌、真菌具有疏水基,導致細菌容易被氣泡表面吸附,從而被蛋白質分離器排出。值得注意的是,浮游藻類(如小球藻)在強光照射下通過光合作用分泌氧氣,導致它們表面形成氧氣層。這層氧氣膜會阻止氣泡吸附浮游藻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關燈或避免陽光直射,待藻類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層後,氣泡才能有效吸附浮游藻類,進而通過蛋白質分離器排出。
《微生物細胞表面疏水性與粘附性的研究進展》侯幼紅綜述吳紹熙審校
關於蛋白質分離器謠言
[編輯]謠言:"海水張力大,淡水沒張力或張力小,所以淡水蛋白質分離器效率低,沒有用」;
第一、實事錯誤:首先淡水是有張力的;實際上海水張力係數大約8.3、淡水張力係數大約7.2,二者差異微小;對氣泡吸附力的影響非常有限,不會對氣浮分離器的核心性能產生顯著影響。
氣浮技術文獻表明降低表面張力可能帶來的氣泡穩定性提高,進而提升氣浮效率的效果:
- <溶劑氣浮分離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方向> 該文章提到了通過表面活性劑的加入來降低水體的表面張力,從而增強氣浮效果。
- 氣浮工藝及加壓溶氣氣浮的原理與設計要點 這篇文章特別提到了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係數,可加強氣泡膜牢度。
這些文獻內容表明,表面張力降低可能增強氣浮效果。
第二、因果謬誤:淡水環境是否使用蛋白質分離器,與海水蛋白質分離器效率,沒有任何關係;是否值得在淡水中使用蛋白質分離器,取決於是蛋白質分離器否能夠改進淡水水質,並不由蛋白質分離器再海水環境的效率而決定。
第三、類比謬誤:為海水環境的設計海水蛋白質分離器,在淡水中效率低,並不能影響「為淡水環境設計的淡水蛋白質分離器在淡水中效率「;二者不是同一類產品,環境不同,設計不同,並不能等同,事實上只要結構設計適當,淡水蛋白質分離器效果效率也很高。
第四、認知錯誤:氣浮分離器的性能主要受表面活性劑濃度、溶液pH、溶液離子強度、氣泡與蛋白質之間的親和性、氣泡穩定性、流體動力學條件、張力等因素的影響,張力並非效率因素的唯一因素。
在淡水養殖中的運用
[編輯]抖音帳號:獵大師過濾(淡水蛋分),所生產的淡水蛋白質分離器,在觀賞魚、養殖中均有運用,點擊連結了解,
抖音帳號:平安一方 ,所展示的泡泡分離器,是一種簡易的蛋白質分離器,在魚缸中長期運行產生了優秀的效果,點擊連結了解,
在海洋養殖中的用途
[編輯]在寵物水族箱及海水生物養殖場中,魚類的排泄物及飼料的殘渣經分解後會產生大量的大分子有機物質,這將給魚類和軟體生物構成威脅,蛋白質分離器利用大分子有機物在海水中的張力特性,通過旋渦泵或充氧設備製造出大量的氣泡,小分子氣泡會迅速破滅消失,大分子氣泡此時會吸附水中懸浮物如魚類的糞便、多投的餌料等,經長時間匯聚形成泡沫,溢出水面,從而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