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地卡羅大師賽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地卡羅大師賽
Monte-Carlo Masters
ATP巡迴賽
創立1897年,​127年前​(1897
地點 法國
羅克布呂訥-卡普馬丹
(毗鄰摩納哥蒙地卡羅)
場館蒙地卡羅鄉村俱樂部
類別ATP1000大師賽
地面室外紅土球場
籤表56S / 28Q / 24D
獎金€6,128,940歐元 (2025)
網站官方網站
應屆冠軍 (2025)
單打西班牙 卡洛斯·艾卡拉茲
雙打摩納哥 羅曼·阿內奧多
法國 曼努埃爾·吉納爾

蒙地卡羅大師賽(英語:Monte-Carlo Masters),目前由贊助商冠名為勞力士蒙地卡羅大師賽(Rolex Monte-Carlo Masters),是每年四至五月間在法國羅克布呂訥-卡普馬丹蒙地卡羅鄉村俱樂部舉行的男子職業網球賽事。[a][1]為賽季首個紅土ATP1000大師賽,是歐洲紅土賽季重要的一站。

歷史

[編輯]

賽事前身蒙地卡羅網球錦標賽(The Monte Carlo tennis championship)於1897年首次舉行,是歷史悠久的網球賽事。

1969年網球公開賽年代英語History of tennis#Open Era之後,從1970至1972年、1978至1989年,蒙地卡羅都是大獎賽網球巡迴賽最高等級賽事超級系列賽之一。

1973年,蒙地卡羅當年度是羅斯曼春季地中海巡迴賽(Rothmans Spring Mediterranean Circuit)的一部分[2];1974至1977年,蒙地卡羅短暫成為大獎賽網球巡迴賽主要競爭對手世界網球錦標賽(WCT)巡迴賽其中一站。

1990年,ATP巡迴賽成立,蒙地卡羅屬於ATP單週冠軍系列賽

2009年,轉為ATP世界巡迴賽1000大師賽非強制賽,但仍有眾多頂級球員選擇參賽。

拉斐爾·納達爾在2005至2012年連續8年贏得本站單打冠軍,是唯一在單一賽事贏得八連冠的球員;並在2016至2018年再度取得三連冠,創紀錄地獲得11次蒙地卡羅冠軍讓納達爾成為史上第一個首位在大師賽贏得超過10座冠軍的球員。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在四年內獲得三座單打冠軍是公開賽時代第五位在本站贏得至少三冠的球員,前四位是伊利·納斯塔塞(3個)、比約恩·伯格(3個)、托馬斯·穆斯特(3個)和拉斐爾·納達爾(11個)。

歷屆決賽

[編輯]

單打

[編輯]
拉斐爾·納達爾生涯11度贏得蒙地卡羅大師賽單打冠軍,是此賽事奪冠次數最多、也是唯一在單一賽事取得八連冠的選手(2005至2012年)
僅列出1968年以後的冠亞軍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西班牙 卡洛斯·艾卡拉茲 義大利 洛倫佐·穆薩提 3–6, 6–1, 6–0
2024 希臘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3) 挪威 卡斯珀·魯德 6–1, 6–4
2023 俄羅斯 安德烈·盧布列夫 丹麥 霍爾格·魯內 5–7, 6–2, 7–5
2022 希臘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2) 西班牙 亞歷杭德羅·達維多維奇·福基納 6–3, 7–6(7–3)
2021 希臘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俄羅斯 安德烈·盧布列夫 6–3, 6–3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取消
2019 義大利 法比奧·福尼尼 塞爾維亞 杜尚·拉約維奇 6–3, 6–4
2018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11) 日本 錦織圭 6–3, 6–2
2017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10) 西班牙 阿爾伯特·拉莫斯 6–1, 6–3
2016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9) 法國 加埃爾·蒙菲爾斯 7–5, 5–7, 6–0
2015 塞爾維亞 諾瓦克·喬科維奇 (2) 捷克 托馬什·貝蒂奇 7–5, 4–6, 6–3
2014 瑞士 斯坦·瓦林卡 瑞士 羅傑·費德勒 4–6, 7–6(7–5), 6–2
2013 塞爾維亞 諾瓦克·喬科維奇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6–2, 7–6(7–1)
2012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8) 塞爾維亞 諾瓦克·喬科維奇 (2) 6–3, 6–1
2011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7) 西班牙 大衛·費雷爾 6–4, 7–5
2010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6) 西班牙 費爾南多·貝爾達斯科 6–0, 6–1
2009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5) 塞爾維亞 諾瓦克·喬科維奇 6–3, 2–6, 6–1
2008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4) 瑞士 羅傑·費德勒 7–5, 7–5
2007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3) 瑞士 羅傑·費德勒 6–4, 6–4
2006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2) 瑞士 羅傑·費德勒 6–2, 6–7, 6–3, 7–6
2005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阿根廷 吉列爾莫·科里亞 (2) 6–3, 6–1, 0–6, 7–5
2004 阿根廷 吉列爾莫·科里亞 德國 萊納·舒特勒 6–2, 6–1, 6–3
2003 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費雷羅 (2) 阿根廷 吉列爾莫·科里亞 6–2, 6–2
2002 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費雷羅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7–5, 6–3, 6–4
2001 巴西 古斯塔沃·庫爾登 (2) 摩洛哥 希查姆·阿拉茲 6–3, 6–2, 6–4
2000 法國 塞德里克·皮奧林 斯洛伐克 多米尼克·賀巴提 6–4, 7–6, 7–6
1999 巴西 古斯塔沃·庫爾登 智利 馬塞洛·里歐斯 6–4, 2–1 (退賽)
1998 西班牙 卡洛斯·莫亞 法國 塞德里克·皮奧林 (2) 6–3, 6–0, 7–5
1997 智利 馬塞洛·里歐斯 西班牙 艾力克斯·科雷查 6–4, 6–3, 6–3
1996 奧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3) 西班牙 阿爾韋特·科斯塔 6–3, 5–7, 4–6, 6–3, 6–2
1995 奧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2) 德國 鮑里斯·貝克 (3) 4–6, 5–7, 6–1, 7–6, 6–0
1994 烏克蘭 安德烈·梅德維傑夫 西班牙 塞爾希·布魯蓋拉 7–5, 6–1, 6–3
1993 西班牙 塞爾希·布魯蓋拉 (2) 法國 塞德里克·皮奧林 7–6, 6–0
1992 奧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美國 亞倫·克里克斯坦英語aron Krickstein 6–3, 6–1, 6–3
1991 西班牙 塞爾希·布魯蓋拉 德國 鮑里斯·貝克 (2) 5–7, 6–4, 7–6, 7–6
1990 蘇聯 安德烈·切斯諾科夫 奧地利 托馬斯·穆斯特 7–5, 6–3, 6–3
ATP1000大師賽 [b]
大獎賽超級系列賽 (1978–1989)
1989 阿根廷 阿爾貝托·曼奇尼英語Alberto Mancini 西德 鮑里斯·貝克 7–5, 2–6, 7–6, 7–5
1988 捷克斯洛伐克 伊凡·藍道 (2) 阿根廷 馬丁·傑特英語Martín Jaite 5–7, 6–4, 7–5, 6–3
1987 瑞典 馬茨·韋蘭德 (2) 美國 吉米·阿里亞斯 4–6, 7–5, 6–1, 6–3
1986 瑞典 約阿基姆·尼斯特倫 法國 雅尼克·諾阿 6–3, 6–2
1985 捷克斯洛伐克 伊凡·藍道 瑞典 馬茨·韋蘭德 (2) 6–1, 6–3, 4–6, 6–4
1984 瑞典 亨里克·桑德斯特倫英語Henrik Sundström 瑞典 馬茨·韋蘭德 6–3, 7–5, 6–2
1983 瑞典 馬茨·韋蘭德 美國 梅爾·珀塞爾英語Mel Purcell 6-1, 6-2, 6-3
1982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2) 捷克斯洛伐克 伊凡·藍道 6–1, 7–6, 6–3
1981 美國 吉米·康諾斯 vs.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5–5 (因雨中斷)
1980 瑞典 比約恩·伯格 (3)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6–1, 6–0, 6–2
1979 瑞典 比約恩·伯格 (2) 美國 維塔斯·格魯萊蒂斯 6-2, 6-1, 6-3
1978 墨西哥 勞爾·拉米雷斯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什·施密德 6-3, 6-3, 6-4
世界網球錦標賽 (1974–1977)
1977 瑞典 比約恩·伯格 義大利 科拉多·巴拉祖蒂英語Corrado Barazzutti 6–3, 7–5, 6–0
1976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波蘭 沃伊切赫·菲巴克 6–1, 6–1, 6–4
1975 西班牙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南非 鮑伯·修威特 6–2, 6–4
1974 羅德西亞 安德魯·帕蒂森英語Andrew Pattison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5–7, 6–3, 6–4
羅斯曼春季地中海巡迴賽 (1973)
1973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3) 瑞典 比約恩·伯格 6–4, 6–1, 6–2
大獎賽超級系列賽 (1970–1972)
1972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2) 捷克斯洛伐克 弗朗齊歇克·帕拉英語František Pála 6–1, 6–0, 6–3
1971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荷蘭 湯姆·奧克英語Tom Okker 3–6, 8–6, 6–1, 6–1
1970 南斯拉夫 熱利科·弗拉努洛維奇 西班牙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6–4, 6–3, 6–3
1969 荷蘭 湯姆·奧克英語Tom Okker 澳洲 約翰·紐康姆 8–10, 6–1, 7–5, 6–3
↑ 公開賽年代 ↑
1968 義大利 尼古拉·彼得蘭傑利 (3) 蘇聯 亞歷山大·梅特列韋利 6–2, 6–2

雙打

[編輯]
僅列出1968年以後的冠亞軍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摩納哥 羅曼·阿內奧多
法國 曼努埃爾·吉納爾
英國 朱利安·凱許
英國 勞埃德·格拉斯普爾
1–6, 7–6(10–8), [10–8]
2024 比利時 桑德爾·吉勒
比利時 約蘭·弗利根
巴西 馬塞洛·梅洛
克羅埃西亞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5–7, 6–3, [10–5]
2023 克羅埃西亞 伊凡·多迪格
美國 奧斯汀·克萊切克
摩納哥 羅曼·阿內奧多
奧地利 薩姆·魏斯保恩
6–0, 4–6, [14–12]
2022 美國 拉傑夫·拉姆
英國 喬·索爾茲伯里
哥倫比亞 胡安·塞巴斯蒂安·卡瓦爾
哥倫比亞 羅伯特·法拉赫
6–4, 3–6, [10–7]
2021 克羅埃西亞 尼克拉·梅克蒂奇 (2)
克羅埃西亞 馬特·帕維奇
英國 丹尼爾·伊凡斯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6–3, 4–6, [10–7]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取消
2019 克羅埃西亞 尼克拉·梅克蒂奇
克羅埃西亞 弗蘭科·斯庫戈爾
荷蘭 羅賓·哈塞
荷蘭 衛斯理·庫爾霍夫
6–7(3–7), 7–6(7–3), [11–9]
2018 美國 鮑伯·布萊恩 (6)
美國 邁克·布萊恩 (6)
奧地利 奧利弗·馬拉克
克羅埃西亞 馬特·帕維奇
7–6(7–5), 6–3
2017 印度 羅翰·波柏納
烏拉圭 巴勃羅·奎瓦斯
西班牙 菲里西亞諾·洛佩茲
西班牙 馬克·羅培茲
6–3, 3–6, [10–4]
2016 法國 皮埃爾-于格·埃貝爾
法國 尼古拉·馬俞
英國 傑米·莫瑞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4–6, 6–0, [10–6]
2015 美國 鮑伯·布萊恩 (5)
美國 邁克·布萊恩 (5)
義大利 西莫內·博萊利
義大利 法比奧·福尼尼
7–6(7–3), 6–1
2014 美國 鮑伯·布萊恩 (4)
美國 邁克·布萊恩 (4)
克羅埃西亞 伊凡·多迪格
巴西 馬塞洛·梅洛
6–3, 3–6, [10–8]
2013 法國 儒利安·貝內托
塞爾維亞 內納德·齊莫尼奇
美國 鮑伯·布萊恩 (3)
美國 邁克·布萊恩 (3)
4–6, 7–6(7–4), [14–12]
2012 美國 鮑伯·布萊恩 (3)
美國 邁克·布萊恩 (3)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2)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6–2, 6–3
2011 美國 鮑伯·布萊恩 (2)
美國 邁克·布萊恩 (2)
阿根廷 胡安·伊格納西奧·切拉
巴西 布魯諾·蘇雷斯
6–3, 6–2
2010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2)
塞爾維亞 內納德·齊莫尼奇 (2)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6–3, 2–0 (退賽)
2009 加拿大 丹尼爾·內斯特
塞爾維亞 內納德·齊莫尼奇
美國 鮑伯·布萊恩 (2)
美國 邁克·布萊恩 (2)
6–1, 6–4
2008 西班牙 拉斐爾·納達爾
西班牙 托米·羅布雷多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巴哈馬 馬克·諾爾斯
6–3, 6–3
2007 美國 鮑伯·布萊恩
美國 邁克·布萊恩
法國 朱利安·貝內托
法國 里夏爾·加斯凱
6–2, 6–1
2006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3)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2)
法國 法布里斯·聖塔荷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內納德·齊莫尼奇
6–2, 7–6
2005 印度 利安德·帕斯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內納德·齊莫尼奇 (2)
美國 鮑伯·布萊恩
美國 邁克·布萊恩
不戰而勝
2004 英國 蒂姆·韓曼 (2)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內納德·齊莫尼奇
阿根廷 加斯頓·埃特利斯
阿根廷 馬丁·羅德里格斯
7–5, 6–2
2003 印度 馬赫什·布帕蒂
白俄羅斯 馬克斯·米爾內
法國 米夏埃爾·洛德拉
法國 法布里斯·聖塔荷
6–4, 3–6, 7–6
2002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2)
澳洲 托德·伍德布里奇 (2)
荷蘭 保羅·哈休斯 (5)
俄羅斯 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
6–3, 3–6, [10–7]
2001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澳洲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洲 喬舒亞·伊格爾
澳洲 安德魯·弗洛倫特英語Andrew Florent
3-6, 6-4, 6-2
2000 南非 韋恩·費雷拉
俄羅斯 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
荷蘭 保羅·哈休斯 (4)
澳洲 桑登·施托勒
6–3, 2–6, 6–1
1999 法國 奧利維爾·德拉瓦特英語Olivier Delaître
英國 蒂姆·韓曼
捷克 伊里·諾瓦克
捷克 大衛·里克爾
6–2, 6–3
1998 荷蘭 雅克·艾里廷 (2)
荷蘭 保羅·哈休斯 (2)
澳洲 托德·伍德布里奇
澳洲 馬克·伍德福德
6–4, 6–2
1997 美國 唐納德·詹森
美國 弗朗西斯科·蒙塔納英語Francisco Montana
荷蘭 雅克·艾里廷
荷蘭 保羅·哈休斯 (3)
7–6, 2–6, 7–6
1996 南非 埃利斯·費雷拉
荷蘭 揚·西梅林克英語Jan Siemerink
瑞典 約納斯·比約克曼
瑞典 尼古拉斯·庫爾蒂英語Nicklas Kulti
2–6, 6–3, 6–2
1995 荷蘭 雅克·艾里廷
荷蘭 保羅·哈休斯
阿根廷 路易斯·洛沃
西班牙 哈維爾·桑切斯
6–3, 6–4
1994 瑞典 尼古拉斯·庫爾蒂英語Nicklas Kulti
瑞典 馬格努斯·拉爾森英語Magnus Larsson
俄羅斯 葉夫根尼·卡菲尼可夫
捷克 丹尼爾·萬賽克英語Daniel Vacek
3–6, 7–6, 6–4
1993 瑞典 斯特凡·艾柏格
捷克 佩特·柯達 (2)
荷蘭 保羅·哈休斯 (2)
荷蘭 馬克·科維曼斯英語Mark Koevermans (2)
3–6, 6–2, 7–6
1992 德國 鮑里斯·貝克
西德 米夏埃爾·史提希
捷克 佩特·柯達
捷克 卡雷爾·諾瓦切克
6-4, 6-4
1991 美國 盧克·詹森
澳洲 勞里·沃德
荷蘭 保羅·哈休斯
荷蘭 馬克·科維曼斯
5–7, 7–6, 6–4
1990 捷克斯洛伐克 佩特·柯達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什·施密德 (4)
厄瓜多 安德烈斯·戈梅茲
西班牙 哈維爾·桑切斯
6–4, 7–6
ATP1000大師賽
大獎賽超級系列賽 (1978–1989)
1989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什·施密德 (3)
澳洲 馬克·伍德福德
義大利 保羅·卡內英語Paolo Canè
義大利 迪亞哥·納爾基索英語Diego Nargiso
1-6, 6-4, 6-2
1988 西班牙 塞爾希奧·卡薩爾
西班牙 埃米利奧·桑切斯
法國 亨利·勒孔特
捷克 伊凡·藍道
6-1, 6-3
1987 智利 漢斯·吉爾德邁斯特爾英語Hans Gildemeister
厄瓜多 安德烈斯·戈梅茲
伊朗 曼蘇爾·巴拉密英語Mansour Bahrami
丹麥 麥可·莫特森英語Michael Mortensen
6-2, 6-4
1986 法國 居伊·福爾熱
法國 雅尼克·諾阿
瑞典 約阿基姆·尼斯特倫
瑞典 馬茨·韋蘭德
6-4, 3-6, 6-4
1985 捷克斯洛伐克 帕維爾·斯洛日爾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什·施密德 (2)
以色列 施羅莫·古利克斯坦英語Shlomo Glickstein
以色列 沙哈爾·帕奇斯英語Shahar Perkiss
6-2, 6-3
1984 澳洲 馬克·埃德蒙森
美國 舍伍德·斯圖爾特
瑞典 揚·岡納森英語Jan Gunnarsson
瑞典 馬茨·韋蘭德
6-2, 6-1
1983 瑞士 海因茨·金特哈特 (2)
匈牙利 陶羅齊·鮑拉日 (2)
法國 亨利·勒孔特
法國 雅尼克·諾阿
6-2, 6-4
1982 澳洲 彼得·麥克納馬拉
澳洲 保羅·麥克納米
澳洲 馬克·埃德蒙森
美國 舍伍德·斯圖爾特
6-7, 7-6, 6-3
1981 瑞士 海因茨·金特哈特
匈牙利 陶羅齊·鮑拉日
捷克斯洛伐克 帕維爾·斯洛日爾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什·施密德
6-3, 6-3
1980 義大利 保羅·貝托魯齊英語Paolo Bertolucci
義大利 阿德里亞諾·帕納塔
美國 維塔斯·格魯萊蒂斯
美國 約翰·馬克安諾
6-2, 5-7, 6-4
1979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3)
墨西哥 勞爾·拉米雷斯
巴拉圭 維克托·佩奇
匈牙利 陶羅齊·鮑拉日
6-3, 6-4
1978 美國 彼得·弗萊明
捷克斯洛伐克 托馬什·施密德
智利 海梅·菲略爾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6-4, 7-5
世界網球錦標賽 (1974–1977)
1977 法國 弗朗索瓦·若弗雷英語François Jauffret
捷克斯洛伐克 揚·科德斯
波蘭 沃伊切赫·菲巴克
荷蘭 湯姆·奧克英語Tom Okker (3)
2-6, 6-3, 6-2
1976 波蘭 沃伊切赫·菲巴克
西德 卡爾·梅勒英語Karl Meiler
瑞典 比約恩·博格
阿根廷 吉列爾莫·維拉斯
7-6, 6-1
1975 南非 鮑伯·修威特
南非 弗魯·麥克米倫
美國 亞瑟·艾許
荷蘭 湯姆·奧克 (2)
6-3, 6-2
1974 澳洲 約翰·亞歷山大
澳洲 菲爾·登特
西班牙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澳洲 托尼·羅奇
7-6, 4-6, 7-6, 6-3
羅斯曼春季地中海巡迴賽 (1973)
1973 西班牙 胡安·吉斯伯特英語Juan Gisbert Sr.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2)
法國 喬治·戈文英語Georges Goven
法國 派屈克·普羅瓦西英語Patrick Proisy
6–2, 6–2, 6–2
大獎賽超級系列賽 (1970–1972)
1972 法國 帕特里斯·貝斯特英語Patrice Beust
法國 達尼埃·孔泰
捷克斯洛伐克 伊里·赫雷貝克英語Jiří Hřebec
捷克斯洛伐克 弗朗齊歇克·帕拉英語František Pála
3–6, 6–1, 12–10, 6–2
1971 羅馬尼亞 伊利耶·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伊翁·提里亞克
荷蘭 湯姆·奧克
英國 羅傑·泰勒
1–6, 6–3, 6–3, 8–6
1970 美國 馬蒂·里森
英國 羅傑·泰勒
法國 皮埃爾·巴爾泰斯
南斯拉夫 尼古拉·皮利奇
6–3, 6–4, 6–2
1969 澳洲 歐文·戴維森
澳洲 約翰·紐康姆
美國 潘喬·岡薩雷茲
美國 丹尼斯·拉爾斯頓英語Dennis Ralston
7–5, 11–13, 6–2, 6–1
↑ 公開賽年代 ↑
1968 蘇聯 謝爾蓋·利哈切夫英語Sergei Likhachev
蘇聯 亞歷山大·伊拉克利耶維奇英語Alex Metreveli
法國 帕特里斯·貝斯特英語Patrice Beust
法國 達尼埃·孔泰
5–7, 9–7, 6–4, 5–7, 7–5

參考

[編輯]
  1. ^ 儘管賽事名為「蒙地卡羅」,但其實際舉辦地並不在摩納哥境內,而是在與之相鄰的法國小鎮羅克布呂訥-卡普馬丹。
  2. ^ 1990至1995年為「ATP單週冠軍系列賽」、1996至1999年為「ATP超九系列賽」、2000至2008年為「網球大師系列賽」和「ATP大師系列賽」。
  1. ^ Navettes. Monte Carlo Masters. [2017-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2. ^ John Barrett (編). World of Tennis '74. London: Queen Anne Press. 1974: 330, 331. ISBN 978036200168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