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考古博物館
蘇州考古博物館 | |
---|---|
開放日期 | 2025年5月17日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石湖北越堤路321號 |
坐標 | 31°15′29.246″N 120°35′18.935″E / 31.25812389°N 120.58859306°E |
類型 | 考古專業博物館 |
參觀人數 | 7000-8000(開放首日)[1] |
館長 | 程義[1] |
網站 | https://www.szkgyjs.cn/app/ |
地圖 | |
![]() |
蘇州考古博物館(原項目名為蘇州越城遺址博物館[2]),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石湖景區內[3],占地約10000平方米[2],總建築面積8972.53平方米[4],是江蘇省首座[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座[6]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館藏文物多數來自蘇州考古研究所[7]。
建設和設計
[編輯]背景
[編輯]2012年5月11日,漁家村村莊整治與再利用項目啟動[8]。2012年12月,姑蘇區出台漁家村村莊整治與再利用項目的詳細規劃[9]。2013年2月8日,依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越城遺址,石湖景區漁家村項目一期的蘇州越城遺址博物館的規劃設計即已開始準備[9]。截至當月16日,漁家村項目的搬遷工作全部完成[10]。2016年03月23日,經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蘇州越城遺址博物館(即蘇州考古博物館)的實施主體由蘇州越城遺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轉為蘇州市考古研究所[2]。
建設
[編輯]2018年,蘇州考古博物館項目被列為當年的實事項目[11],同年一到二月間成立蘇州考古博物館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開始用地預審、建築設計方案調整等工作[12]。二至四月間,蘇州考古博物館項目取得土地劃撥批覆,該時間段內分別完成了功能優化草案、進行了初步投資估算編制[13],四至六月間蘇州媒體稱年內可開工[14]。六至八月間,項目取得了土地劃撥批覆,建築設計合同完成簽訂,已經進入方案深化設計階段[15]。同年12月20日,蘇州考古博物館項目開工[16]。2025年5月17日,蘇州考古博物館竣工開放[5]。
設計
[編輯]蘇州考古博物館位於石湖風景名勝區內越城遺址保護區以北,由曾參與設計北京人民大會堂、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等建築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為越城遺址量身打造,建築造型手法以地景式場地設計和越城遺址出土的石錛和鉞為設計原型,用粗獷的三角形塊面構成組合,營造出古樸且富有野趣的氛圍。[3][6][17]
布局和藏品
[編輯]布局
[編輯]蘇州考古博物館以「發現與探索」為主旨,將博物館分為蘇州考古成果主題展區、蘇州考古發現展示區、考古知識展示區、戶外體驗區四大板塊。蘇州考古成果主題展區以系列展陳為載體,將蘇州考古成果劃分為不同的主題進行展示。蘇州考古發現展示區則以時間軸展示蘇州範圍內重要考古發現及遺址,串聯蘇州的文明發展脈絡。考古知識展示區通過互動體驗項目向觀眾展示考古學和田野考古,配合戶外體驗區增加觀眾對考古的認識和參觀的趣味性。除博物館內部外,考古博物館還在戶外下沉式廣場處設有教育探索宮、文物保護修復展示區、臨展區和咖啡休閒區等公共活動空間,文物修復展示區包括文物修復室、修復展示區、考古實驗室等,通過對文物修復過程近距離展示考古工作的流程和細節。[6][18]
蘇州考古博物館以場景還原為主,運用3D列印技術搭建的場景模型和遺蹟配合聲光電等效果,將展陳內容融合在場景內。地上一層基本陳列「源起江南——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分為「江海共潮生」「手鏟釋天書」「考古見姑蘇」三大篇章,講述考古地理發展史、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文物保護理念。地下一層主題為「華章江南——蘇州考古發現成果」,分為「文明溯源」「吳越新證」「都會尋蹤」「海絲遺痕」四個篇章,從社會、經濟、文化等角度透視蘇州考古。[6][19][20]
藏品
[編輯]蘇州考古博物館共藏有1200餘件出土文物[21],包含陶瓷器、漆木器、青銅器、金銀器、玉石器五類[18]。其中有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國孫吳1號墓[22],該墓為蘇州地區發現的孫吳時期墓葬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者,據信是孫吳王室墓葬[23],為江浙滬地區展出的最大單體文物[24]。於墓中出土了一件長26厘米,重27.1克的龍首金釵,亦為博物館藏品[3],還有證明吳越地區受過秦朝統治的「吳市」陶片[25],除此之外,蘇州考古博物館還有來自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等文化的文物[24],其中一些文物的發現填補了從良渚到春秋戰國這段期間的考古空白[1],以及崧澤彩繪陶罐、良渚玉璧、三國龍首銅熏、唐三彩粉盒、明金戒指等文物[18]。
參觀和活動
[編輯]參觀
[編輯]公眾進館參觀無需預約,蘇州考古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錯位閉館維護,於每周三閉館[18],2025年5月15日開通的2條周末班車線路提供從地鐵2、3號線站點至蘇州考古博物館的接駁服務[20]。
活動
[編輯]2025年5月17日,蘇州考古博物館聯合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杭州玉架山考古博物館、馬鞍山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啟動長三角考古遺址博物館研學活動,「5·18國際博物館日」蘇州主場亦在蘇州考古博物館舉辦[26]。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蔣芳; 黃碩; 朱筱. 民族自豪感引发考古旅游热. 新華網. 2015-05-19 [2025-05-23].
- ^ 2.0 2.1 2.2 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关于苏州越城遗址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变更有关事项的批复.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16-03-23 [2025-05-23].
- ^ 3.0 3.1 3.2 朱筱. 苏州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 90余吨“东吴大墓”搬进展厅. 新華網. 2025-05-17 [2025-05-23].
- ^ 苏州再添一座重磅博物馆!开放时间定在.... 名城蘇州網. 2025-04-18 [2025-05-23] –透過光明網.
- ^ 5.0 5.1 江苏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正式开放. 新華日報. 2025-05-18 [2025-05-23] –透過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 ^ 6.0 6.1 6.2 6.3 朱威; 車亞風. 浅析考古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以苏州考古博物馆为例. 湖南省博物館館刊. 2022, (1): 607–613. CNKI HNBW202200064.
- ^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5.10-5.18). 國家文物局. 2025-05-18 [202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5-19).
- ^ 劉曉平; 杭雷. 专家“过堂” 渔家村项目选址. 蘇州日報、蘇州晚報. 2013-03-11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
- ^ 9.0 9.1 杭雷; 姑軒. 石湖北岸将建越城遗址博物馆. 姑蘇晚報. 2013-02-08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
- ^ 劉曉平. 千年繁华今续笔——渔家村村庄整治与再利用项目进展速览. 蘇州日報. 2013-02-16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
- ^ 2018年苏州市实事项目. 蘇州市人民政府. [2025-05-23].
- ^ 2018年市实事项目1~2月进展情况. 蘇州日報. 2018-03-16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人民政府.
- ^ 2018年市实事项目1~4月进展情况. 蘇州日報. 2018-05-17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人民政府.
- ^ 2018年市实事项目上半年推进情况. 蘇州日報. 2018-08-03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人民政府.
- ^ 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苏州今年的实事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1-8月汇总来了. 中國江蘇網. 2018-09-13 [2025-05-23].
- ^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苏州考古博物馆举行开工仪式. 蘇州市文化和廣電旅遊局. 2018-12-24 [2025-05-23].
- ^ 劉曉平. “渔家村项目”打磨亮点抢先看. 蘇州日報. 2013-04-19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
- ^ 18.0 18.1 18.2 18.3 張珺. 1200件/组文物,八成首亮相! 苏州考古博物馆5月17日开馆. 交匯點新聞. 2025-05-15 [2025-05-23] –透過中國江蘇網.
- ^ 朱筱. 新华全媒+丨苏州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 90余吨“东吴大墓”搬进展厅. 新華網. 2025-05-17 [2025-05-23].
- ^ 20.0 20.1 周六来考古博物馆看“东吴大墓” 1200余件/套苏州出土文物出展,80%以上属于首秀. 蘇州日報. 2025-05-13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人民政府.
- ^ 胡玉梅; 高達. 文化中国行|考古博物馆悄然兴起,一开放即成顶流. 現代快報. 2025-05-18 [2025-05-23].
- ^ 蘇雯. 苏州考古博物馆下月开馆. 江南時報. 2025-04-20 [2025-05-23].
- ^ 李梅. 复原展出孙吴大墓,江苏首座考古博物馆将开放. 澎湃新聞. 2025-05-15 [2025-05-23].
- ^ 24.0 24.1 張畢榮. 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孙吴大1号墓”首次亮相. 紫牛新聞. 2025-05-17 [2025-05-23].
- ^ 苏州考古博物馆明日开馆,“孙吴1号墓”复原重现.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5-05-16 [2025-05-23] –透過上觀新聞.
- ^ 苏州考古博物馆开馆. 蘇州日報. 2025-05-18 [2025-05-23] –透過蘇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