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味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味道(648年—705年),唐朝大臣,文學家。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高宗乾封年間進士武則天當政時數次官至宰相中宗時因依附張易之兄弟被外貶。少時以文章知名,與李嶠合稱「蘇李」。

又與李嶠,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1]。今存有詩稿十餘首。

仕官[編輯]

蘇味道年滿二十之後,進士及第,擔任咸陽尉一職。當時的吏部侍郎裴行儉了解蘇味道的名氣,對待他非常客氣。到西征突厥阿史那都支時,蘇味道獲得引薦為管記。後來,裴居道任左金吾將軍,為了纂寫謝表的事情,找尋才子。蘇味道因此受到委託,他的詩文也廣為流傳。

此後蘇味道官位一路有升有降,武周延載初年更官拜鳳閣舍人、檢校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延載因為依附李昭德,貶為集州刺史,不久後召回,任天官侍郎。聖曆初年,再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按新、舊《唐書》記載,蘇味道善於陳奏,清楚台閣官場慣例,而未有大作為,對人事圓潤處理。又曾對人說:「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因而稱其為「蘇模稜」。亦成語「模稜兩可」來源。

長安元年三月,與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錫知選涉及漏洩禁中語、贓滿數萬,遭連坐而下獄。當時張錫乘馬而往,在獄中三品院氣色自若,作息飲食如同日常;蘇味道則徒步至獄,席地而臥,唯簡單蔬食而已。太后知道此事後,赦免了蘇味道、准許他復職。同年同月,京城落雪。蘇味道等人認為是祥瑞,就草擬奏章,預備祝賀。左拾遺王求禮在朝上反對,蘇味道就反問:「國家事,何為誑妄以賀朝庭?」。王求禮同樣根據災祥之道理,就答:「宰相不能燮理陰陽,令三月降雪。此災也,乃誣為瑞。若三月雪是瑞雪,臘月雷當為瑞雷耶!」滿朝上下都贊成王求禮的看法,於是不作賀事。當時又有人獻上三腳牛,蘇味道以之道賀,王求禮就說:「凡物反常皆爲妖。此鼎足非其人,政教不行之象也。」武后聽說了這件事後很憂愁。

長安中年,蘇味道提請還鄉,遷葬其父。官府准許了,命令州縣就葬事提供所需,其間蘇味道涉嫌侵毀鄉人墓田,加上役使過度,被憲司彈劾,而貶為坊州刺史。未幾,又改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代表作[編輯]

晚年[編輯]

神龍革命後,初年因視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同黨,貶為郿州刺史。不久頒命復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未成行而病卒,時年五十八,追賜冀州刺史。原有《蘇味道集》十五卷,已散失。現存《全唐詩》存其詩共一卷,十五首。

子孫[編輯]

蘇味道有四個孩子: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94》,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14》,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編輯]

  1. ^ 全唐詩/卷62 杜審言:"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爲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