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舍利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舍利畏(13世紀?—1274年),又作舍利威舍里威舍利元朝初年今雲南省中部和東部各族人民反對蒙古貴族統治者的起義首領。

生於大理,初為僧人。1253年,蒙古軍在忽必烈兀良合台率領下,深入雲南,滅大理國,隨後征服彝族白族等各族各部,擄掠人口為奴,搜刮財物以充軍資,圈占土地為牧場,大量徵發兵役和差役,其民族壓迫激起各族人民的強烈不滿。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舍利畏聯合威楚(今楚雄市)、統矢(今姚安縣)、鄯闡(今昆明市)及三十七部諸爨起兵,殺各處守將,聚眾至三十萬。義軍先後攻取鄯闡、統矢、威楚、新興(今玉溪市)、石城(今曲靖市)和尋甸等重鎮,聲勢大盛。被蒙古駐軍和與大理總管段實合兵鎮壓。義軍先後兵敗威楚、統矢。同年秋,以眾十萬進攻大理,謀攻大理,再被蒙古都元帥也先和段實的反擊,兵敗安寧。善闡、威楚、新興、石城等相繼失守,三十七部也被鎮壓,舍利畏「遁入岩箐」,以圖再舉。十年後(1274年)再次起義,因疏於戒備,被段實派化妝成商人的石買等人暗殺。[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元史》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2. ^ 高文德. 《中國民族史人物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