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耿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耿諄
個人資料
信庵
出生(1915-11-06)1915年11月6日
中華民國河南省開封道襄城縣
逝世2012年8月27日(2012歲—08—27)(9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
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知名於花岡慘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訴訟
軍事背景
效忠中華民國
服役國民革命軍
服役時間1932年-1944年
軍階上尉
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
參戰抗日戰爭

耿諄(1915年11月6日—2012年8月27日),字信庵河南許昌人,中國二戰勞工,因領導「花岡暴動」及推動對日索賠訴訟而聞名。他亦是中國民間向日本企業追責的第一人。

生平

[編輯]

1915年11月6日,耿諄生於中華民國河南省開封道襄城縣(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幼年因家遭土匪劫掠致貧,僅讀私塾四年,後短暫就讀襄城中學,因經濟困難輟學。1932年,加入國民革命軍第15軍,後參與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多次重大戰役,包括忻口會戰中條山會戰豫中會戰,歷任文書、排長、上尉連長等職。1944年5月,耿諄率部參加洛陽保衛戰,戰鬥中腹部被子彈貫穿,左腳、背部等多處受傷,最終因失血過多被俘。[1]

1944年8月,耿諄與其他戰俘被日軍強征至大日本帝國秋田縣花岡町(今大館市),為鹿島組(現鹿島建設公司)做苦役。勞工們遭到非人的虐待,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作業,許多人因凍傷、飢餓或虐待致死。[2]

1945年6月30日,不堪忍受虐待的中國勞工在耿諄組織發動花岡暴動,起義勞工殺死日本監工後成功出逃,但終被日軍鎮壓。暴動導致115人當場死亡,耿諄等領導者被捕,並被日本當地法院判處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日本投降後被釋放)。至日本投降時,共有418名中國勞工在花岡喪生,史稱「花岡慘案」。[2]

1946年11月,耿諄回到中國於襄城務農,1987年他聯合其他花岡慘案倖存者及遺屬,赴日起訴鹿島建設公司,要求謝罪、賠償及建立紀念館。1995年,耿諄作為首席原告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成為中國民間向日索賠的第一案。2000年,訴訟以和解告終,鹿島建設捐出5億日元設立「花岡和平友好基金」,但拒絕認罪。耿諄對此發表《嚴正聲明》,拒絕領取款項,並譴責和解為「屈辱性結果」。[1]

耿諄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曾任河南省政協委員、許昌市政協常委、襄城縣政協副主席。晚年致力於宣傳和平,常宣講親身經歷警示後人。他亦是知名書法家,曾出版《耿諄書法選》。2005年,他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3]

2012年8月27日下午5時20分,耿諄於襄城家中逝世,享年96歲。8月31日,耿諄遺體告別儀式在襄城縣殯儀館舉行。[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民间向日本索赔第一人去世 骨灰中现多块弹片. 環球網. 2012-09-01 –透過大河網. 
  2. ^ 2.0 2.1 鳳凰網歷史綜合. “花冈暴动”及“黄冈惨案”. 鳳凰網. 2009-08-05. 
  3. ^ 民革许昌市委祭拜抗日民族英雄、原市政协常委耿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許昌市委員會.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