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素悖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素悖論(英語:Russell's paradox),是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於1901年提出的悖論,是一個關於的內涵問題。

羅素悖論有一些更為通俗的描述,如理髮師悖論、書目悖論。但理髮師悖論被一些人認為只是羅素悖論的一種描述方式,僅以理髮師悖論並無法完全敘述羅素悖論。羅素悖論在類的理論中通過內涵公理而得到解決。

定義[編輯]

,那麼

我們通常希望,任給一個性質(例如「年滿三十歲」就是一個性質),滿足該性質的所有集合總可以組成一個集合。但這樣的企圖將導致悖論。

設有一性質,並以一性質函數表示,且其中的自變量具有特性。現假設由性質能夠確定一個滿足性質的集合——也就是說 。那麼,是否成立?

首先,若,則的元素,那麼具有性質,由性質函數可以得知

其次,若,根據定義,是由所有滿足性質的類組成,也就是說,具有性質,所以

通俗詮釋[編輯]

理髮師悖論[編輯]

小城裡的理髮師放出豪言:他要為城裡人刮鬍子,而且一定只要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

但問題是:理髮師該為自己刮鬍子嗎?如果他為自己刮鬍子,那麼按照他的豪言「只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他不應該為自己刮鬍子;但如果他不為自己刮鬍子,同樣按照他的豪言「一定要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他又應該為自己刮鬍子。

集合論的語言來描述理髮師悖論是這樣的:小城裡的人構成集合,對於每個小城裡的人可以構造一個的子集,即給屬於的人刮鬍子。那麼,如果城裡人給自己刮鬍子,則,如果不給自己刮鬍子,則,如果不給任何人刮鬍子,則 為空,即。設理髮師為,則理髮師的豪言就是:。問題是:如果,這將與的定義矛盾,但如果,根據的定義,又應該有。理髮師悖論是個邏輯悖論。用集合論語言來描述並不是必需的,只是為了將來更容易說明它與羅素悖論不是一回事。

書目悖論[編輯]

書目悖論(英語:Catalogue Paradox)是另一種羅素悖論的通俗解釋。其內容為,假設有一圖書館編制了一部書目,有且僅有列出那些未列出自身的書目,那麼這部書目會列出自身嗎?[1]

解決方案[編輯]

當一個句子、想法或公式引用自身時,就會出現自指。直到現在,真正意義上的悖論(除了依賴模糊性的雙面真理),其問題幾乎都是自指或自相關而引起。[2]儘管陳述可以是自指並且不自相矛盾(「This statement is written in English」是真實且非自相矛盾的帶有自指的陳述),但自指是悖論的一個常見要素。根據路德維希·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任何命題不能包含自身,同理一個函數不能包含自身。

羅素悖論中,在邏輯上它們都有無法擺脫概念自指所帶來的惡性循環。因此,羅素提出了惡性循環原則英語Vicious_circle_principle,禁止使用包含被定義對象本身的的集合來定義該對象。[2]邏輯系統中,如果要求任何命題不能違反惡性循環原則,則可以避免類似羅素悖論等自指性悖論。

參考資料[編輯]

  1. ^ Curry, H. B, Haskell B.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al logic.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77: 5. ISBN 9780486634623. 
  2. ^ 2.0 2.1 Bolander, Thomas. Self-Referenc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ummer 2020 Edition).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