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亦兒
答亦兒(蒙古語轉寫:Dayir,波斯語:دایر,羅馬化:Dāīr,見《集史》;?—1244年),出身晃豁壇部,是13世紀初蒙古帝國的千戶長之一。《元朝秘史》等漢文史料中記作答亦兒、荅亦兒、塔亦兒[1]、岱兒拔都[2]。
生平
[編輯]答亦兒是弘吉剌氏族長蒙力克·額赤格的親屬[3]。他開始效力於成吉思汗的經歷和時間不詳,在1206年蒙古帝國建國時,被成吉思汗任命為95名千戶長之一,《元朝秘史》功臣表中位列第36位[4]。答亦兒與札剌亦兒部的亦魯該、別速部的迭該、速勒都思部的亦剌黑禿阿等人的千戶被賜予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台,成為窩闊台汗國的基礎[5][6]。在蒙古征服花剌子模王朝時,答亦兒跟隨成吉思汗率領的主力部隊,在勸降咱兒納黑城和訥兒城時立下功勞[7]。
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台即位,開始派遣「探馬赤(邊境鎮戍軍)」。首先向西面的伊朗方向派遣了綽兒馬罕率領的4萬探馬赤(也稱為探馬軍),隨後又決定增派二萬探馬赤作為後續部隊。於是答亦兒被任命為這二萬探馬赤的長官,派往西方。當綽兒馬罕率領的探馬赤進軍亞塞拜然地區時,答亦兒率領的探馬赤則進軍印度方向,這支探馬赤從此以「印度斯坦·克什米爾的探馬赤」聞名。綽兒馬罕設置的達魯花赤被札蘭丁麾下的武將喀拉察、牙罕孫忽兒殺害的事件。窩闊台聽說此事後,命令印度方面的探馬赤軍主將答亦兒進軍呼羅珊,成帖木兒在命令執行前先派怯勒孛剌討伐喀拉察等人,獨自恢復了當地治安。答亦兒以窩闊台敕令為由要求接管呼羅珊統治權,因此通知成帖木兒退出,綽兒馬罕也支持他,但被成帖木兒拒絕。為了對抗達答亦兒等武官的行為,成帖木兒派遣怯勒孛剌前往窩闊台處,陳述呼羅珊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立場。[8]
據《赫拉特史記》記載,答亦兒在巴忒吉思屯駐,於1244年去世,其子哈剌卡特·那顏繼承了他的職位。「印度斯坦·克什米爾的探馬赤」之後相繼由蒙格禿、斡豁禿兒接管,後來在撒里·那顏時期成為伊兒汗國的一部分。由於與印度人混血,「印度斯坦·克什米爾的探馬赤」被稱為「喀拉溫那斯」,逐漸成為印度地區的重要軍閥。
蒙力克家族
[編輯]- 蒙力克·額赤格(Mönglik Ečige,منکلیک یجیکه/Munklīk Ījī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