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丁那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塞爾維亞國王斯特凡·烏羅什一世統治時期的銀丁那

丁那Dinar; دينار)是一種貨幣的單位。有數十個國家採用此種名稱的貨幣,但是各國的丁那的價值和面額並不盡相同。丁那這個名稱是來自於羅馬帝國一種被稱為第納里烏斯(denarius)的銀幣(詳細請參考下方的歷史一欄)。此外馬其頓代納爾雖然拼法是Denar,實際上語源也是來自同樣的東西。

使用丁那的國家

[編輯]

現存主權國家使用丁那為貨幣單位的國家

[編輯]
主權國家 貨幣單位 ISO 4217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丁那 DZD
 巴林 巴林丁那 BHD
 伊拉克 伊拉克丁那 IQD
 約旦 約旦丁那 JOD
 科威特 科威特丁那 KWD
 利比亞 利比亞丁那 LYD
 北馬其頓 北馬其頓丁那 MKN (1992–1993)
MKD (1993− )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丁那 RSD

CSD (2003-2006)

 突尼西亞 突尼斯丁那 TND

歷史上使用丁那為貨幣單位的國家

[編輯]
主權國家 貨幣單位 ISO 4217 使用時間 取代貨幣
 阿布達比 巴林丁那 BHD 1966–1973 阿聯迪拉姆
 波赫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丁那 BAD 1992–1998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可兌換馬克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丁那 HRD 1991–1994 克羅埃西亞庫納
 伊朗 不適用 不適用 1907-2020 伊朗里亞爾的補助單位(百分之一) 分為10和25丁那兩種,已為土曼取代
 塞族共和國 塞族共和國丁那 不適用 1992–1998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可兌換馬克
 南葉門 南葉門丁那 YDD 1965–1990 葉門里亞爾
 蘇丹 蘇丹丁那 SDD 1992–2007 蘇丹鎊
 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丁那 YUD (1965–1989)
YUN (1990–1992)
YUR (1992–1993)
YUO (1993)
YUG (1994)
YUM (1994–2003)
1918–2003 不適用

歷史

[編輯]

丁那的名字來自於羅馬帝國一種被稱為丁那斯(denarius)的銀幣。[1]丁那斯的原義是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也有同樣來源的字。這個字的涵義在丁那斯繼承了蘇德金幣之後變成了金幣的意思。

西元693年,倭馬亞王朝哈里發阿布杜勒·馬利克大馬士革打造了穆斯林世界上最早的金幣,這就是丁那的起源。伊斯蘭世界自此開始到近代開始鑄造貨幣之前都是如此打造硬幣。當時主要在拜占庭帝國領土上流通(之前流通的是倭馬亞王朝蘇德金幣)。

八世紀中葉時成立的阿拔斯王朝時,使用迪拉姆銀幣(dirham)而興起銀經濟的薩曼王朝也開始流通丁那,到9世紀時轉成金銀雙本位制度。金的產地主要是在於撒哈拉沙漠南方的迦納王國埃及南方的努比亞(即現在的蘇丹)等地。迦納王國以黃金穆斯林商人交換岩鹽被稱為跨撒哈拉交易

迪拉姆和丁那的法定匯兌比率約為1丁那換20迪拉姆,根據地區和時代有所不同,比方在哈倫·拉希德的時代就是1丁那換22迪拉姆,此外也曾經有到1丁那換30迪拉姆的時候。[來源請求]

埃及的Tulunids王朝素以丁那金幣的金純度之高而聞名,但是在10世紀中葉的時候金的供給量減少,於是12-13世紀的時候在敘利亞以東因為無預算打造高額的丁那金幣於是改流通迪拉姆銀幣。但是西蘇丹的金依舊供給了法蒂瑪王朝穆拉比特王朝阿尤布王朝馬木魯克王朝打造高品質的丁那金幣直到15世紀初期,後來被義大利各城市所發行的貨幣例如1284年由威尼斯共和國所發行的杜卡特(Ducat、Ducato)或是翡冷翠在1252年開始發行的佛羅林(Florin)給漸漸取代。1425年馬木魯克王朝的蘇丹為了對抗杜卡特,開始發行新丁那但是依較無法挽回原本丁那的頹勢,隨著金幣的流通率下降伊斯蘭帝國貨幣影響勢力也開始下降,到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時代也以義大利的貨幣來計價。

參見

[編輯]

補充

[編輯]
主權國家 貨幣單位 政治體制
 卡達 卡達里亞爾 君主專制
 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里亞爾 君主專制
 阿聯 阿聯迪拉姆 總統制酋長國
 阿曼 阿曼里亞爾 君主專制
 科威特 科威特丁那 君主立憲制
 巴林 巴林丁那 君主立憲制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伯納德·路易斯. 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 由鄭之書翻譯.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0.  |city=被忽略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