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的導火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該條目囊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的預演事件。

國共關係

[編輯]

國民黨領導的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並在1912年1月1日建立了共和制中華民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難以控制其領土,中國陷入了軍閥紛爭的時期。不同於各路軍閥,兩支力量希望使用它們不同的意識形態以重新統一中國:中國國民黨在1919年被重新組織,此外還有在1921年建立的中國共產黨。兩黨沒有立即對抗,反而展開了短期的合作。1924年,國民黨發動北伐戰爭並勝利。1927年,隨著大部分的中原和南方地區在國民黨的直接控制之下,國民黨隨即發動第一次國共內戰。國民黨於1928年在名義上統一中國,當時的奉系軍閥同意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控制滿洲地區。

重要事件

[編輯]

以下重要事件在亞太地區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亞洲

[編輯]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應是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17]:304-315,而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戰爭開端應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占領了很大一部分亞洲,直到1945年。

1931–1937年:日本vs.中國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中國近代史. 時代華文書局. 2017年10月1日: 21.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二章(上).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9). 
  3. ^ Mark Felton. China Station : The British Military in the Middle Kingdom, 1839-1997. Pen & Sword Books Limited. 2020-12-02: 57. ISBN 9781781590690. 
  4. ^ David Scott.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1840-1949 : Power, Presence, and Perceptions in a Century of Humili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8-11-20: 44. ISBN 9780791476277. 
  5. ^ Hendrik Schulte Nordholt. China and the Barbarians : Resisting the Western World Order.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2018-12-15: 72. ISBN 9789087282783. 
  6. ^ Garnet Joseph Wolseley (1st visct.). Narrative of the war with China in 1860. 1862: 259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9). 
  7. ^ 廖宗麟(2002年),第1-2頁
  8. ^ 《張文襄公全集》,卷80,電奏8,頁22—24
  9. ^ 高士华、刘显忠、庄宇:“日俄战争”与“俄日战争”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m.thepaper.cn. [2024-09-21]. 
  10. ^ 日俄戰爭和日本在軍事上的崛起. Trip To Japan. [2024-09-21] (中文(臺灣)). 
  11. ^ 李雲漢. 中國近代史簡史 六版. 台灣: 三民. 2023年. 
  12. ^ 陳獨秀,《每周評論》發刊詞,1918年12月22日,「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頭禪」。
  13. ^ 《凡爾賽條約》第22及119條
  14. ^ 《凡爾賽條約》第156條
  15. ^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條
  16. ^ Great Purge. 大英百科全書. 1998-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英語). 
  17. ^ 郭汝瑰、黃玉章. 七七蘆溝橋事變.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 [2016-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18. ^ 18.0 18.1 18.2 18.3 辭海編輯委員會 (編). 《辭海》(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326-0083-0. 
  19. ^ 19.0 19.1 19.2 李怡著,《抗戰畫史》,台北:力行書局,1969年
  20. ^ 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 , 編. 《中華民國史》第八卷.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21. ^ 唐元鵬. 谁承认了伪满洲国?23个国家含苏联泰国. 人民網·文史. 2015-03-18 [2017-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22. ^ 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 人民網. [2017-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23. ^ Hofer, Walther (編). Der Nationalsozialismus: Dokumente 1933-1945. Frankfurt/Main: 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82 [1977]. ISBN 3596260841 (德語). 
  24. ^ 24.0 24.1 24.2 〈29軍與橋共存亡 百姓慌南下〉. 《明報》. 2015-08-02: 新聞專題A8版. 
  25. ^ 事件公債増発も消化に心配はない. 大阪: 《毎日新聞》. 1937-08-15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文)廖宗麟. 中法战争史.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504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