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房結
外觀
竇房結 | |
---|---|
![]() Figure 1 shows the conduction system of the heart. The SA node is labelled 1. | |
![]() 中央偏右處便是竇房結 | |
基本資訊 | |
系統 | 心臟電傳導系統 |
動脈 | 竇房結中心動脈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nodus sinuatrialis |
縮寫 | SA node |
MeSH | D012849 |
TA98 | A12.1.06.003 |
TA2 | 3953 |
FMA | FMA:9477 |
《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竇房結(英文:Sinus node, sinoatrial node, 或 SA node)是心臟中位於右心房和上腔靜脈連接處的一個心外膜下結構[1],又稱為節律點。竇房結是正常心跳的產生部位,由其產生的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2次。當竇房結病變時可能會引發心跳過速、心跳過緩等心臟病,也可能由心臟的其他部位如心房、心室、浦氏纖維接管起搏功能,它們的搏動速率均要低於竇房結。[2]成年人竇房結的大小約為長15毫米,寬5毫米,厚2毫米。竇房結內部由起搏細胞(P細胞)和過渡細胞兩種細胞組成,前者舒張快組成數個集群,後者則包圍著這些集群負責傳導。[3]
參考文獻
[編輯]- ^ Kashou, Anthony H.; Basit, Hajira; Chhabra, Lovely, Physiology, Sinoatrial Node,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2025-04-17], PMID 29083608
- ^ 第四章 循環生理[永久失效連結]
- ^ 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2011-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