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影響
外觀
社會影響(英語:Social influence)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環境而調整自身行為的過程。社會影響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從眾、社會化、同儕壓力、服從、追隨領導、說服、銷售和營銷等等。社會影響通常源於特定的行為、命令或請求。此外,人們還會基於自己對他人可能行為或想法的感知來調整自身的態度和行為。
1958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赫伯特·科爾曼將社會影響劃分為三大類別:[1]
莫頓·多伊奇和哈羅德·傑拉德提出,人類有兩種基本的心理需求會促使其遵從他人的期望,即求真需求(信息性社會影響)和尋求認可的需求(規範性社會影響)[3]。信息性影響指個體接受他人提供的信息,並將其作為現實的依據。當人們感到不確定時(例如面對模糊的信息或社會環境中的意見分歧)會更容易受到信息性影響。規範性影響則指個體為了迎合他人的積極期望而調整自身行為。在科爾曼的分類框架下,規範性影響通常導致個體公開的對他人的順從,而信息性影響則會促使個體在私下認同他人[1]。
參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Kelman, H.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ree processes of attitude change (PDF).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958, 2 (1): 51–60 [2016-10-16]. S2CID 145642577. doi:10.1177/002200275800200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3-06).
- ^ Cialdini, Robert B.; Goldstein, Noah J. Social Influence: Compliance and Conform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4-02-01, 55 (1): 591–621. ISSN 0066-4308. doi:10.1146/annurev.psych.55.090902.142015.
- ^ Deutsch, M. & Gerard, H. B. A study of normative and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s upon individual judgment (PDF).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55, 51 (3): 629–636 [2016-10-16]. PMID 13286010. doi:10.1037/h00464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