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珠爾
外觀
藏傳佛教 |
---|
![]() |
甘珠爾(藏語:བཀའ་འགྱུར,威利轉寫:bka' 'gyur,藏語拼音:Kanjur)是藏文大藏經的一部分,是佛陀所說教法之總集。甘珠爾的意思是教敕譯典,與丹珠爾(論述譯典)相對。
藏文大藏經版本甚多,內容互異,其中以德格藏、新奈塘藏、北京藏等三種最具代表性,尤以德格版為現存最完好最正確的一部。德格版比較其他版本錯別字重複錯誤的段落少,並且當初刻完內容分兩部(甘珠爾、丹珠爾)二十四類,其中甘珠爾部包括律部、般若部、華嚴部、寶積部、經部(分大乘經與小乘經)、秘密部(分十萬怛特羅部、古怛特羅)及總目錄等,凡一百函七百餘部。
布敦主張甘珠爾分為顯教經乘與密教咒乘,經乘中又依佛陀說法時代之先後,分初、中、後三次法輪。初法輪乃佛於鹿野苑所說之四諦法與根本戒律等;中法輪為佛於靈鷲山所說之無相法,如般若經等;後法輪為佛於毗舍離城等處所說之分別法,如華嚴、寶積等經。
台北版的藏文大藏經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國立政治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等。[1]
目前較有名的甘珠爾為康熙《龍藏經》108函,現全套典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而乾隆帝事事效法其祖,乾隆年間也由內府製作了藏文泥金寫本的《大藏經》,其中十二函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則另外96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苯教甘珠爾則是苯教模仿佛教的經典,而製作成的經典集。他的模式也仿照甘珠爾與丹珠爾,但其丹珠爾拼法不同(brTen 'gyur)。而苯教大藏經的甘珠爾稱為「噶」(Ka, bka'),而丹珠爾稱為「噶丹」(Katen,bka' brTen)。
參考來源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 扎呷(2008)。《藏文大藏經概論》。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
- 布楚、尖仁色(2012)。《琉璃明鏡:藏文大藏經之源流、特點、版本及對勘出版》。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 辛嶋靜志(2014)。〈論《甘珠爾》的系統及其對藏譯佛經文獻學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藏學》114,頁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