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普 (物理學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8年,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王普

王普(1902年9月9日—1969年1月5日),山東沂水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家,被認為是中國核物理學的先驅人物,他也是緩發中子英語Delayed_neutron的發現者、莉澤·邁特納的學生。[1][2]

1928年,王普自北京大學物理學畢業,1928-1929年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的地質所和物理所擔任助理研究員,1929年-1930年轉任山東省教育廳督學。1930年後,他進入國立青島大學擔任物理系講師.1935年後,他作為公費生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師從K.菲利浦在威廉皇帝學會化學研究所研究核物理學,後於1938年畢業,赴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1939年-1946年,王普任教於輔仁大學,並在山東大學復校後返回擔任物理系主任、代教務長。1947年-1950年,他到美國國家標準局擔任輻射物理學研究員,1950年-1951年任杜克大學訪問教授,1951年-1956年任范德堡大學副教授(期間兼任通用汽車學院英語Kettering_University)。因不滿麥卡錫主義風潮,他假借學術會議名義繞道蘇聯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王普擔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山東省政協常委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1957年後,王普身患高血壓心臟病,長期療養,文革爆發後因屢遭迫害,跳樓自殺,時年67歲。[1][2][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尹曉冬. 王普.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2-12-23. 
  2. ^ 2.0 2.1 《山大第一》. 核物理学家王普. 山東大學新聞網. 2012-11-09. 
  3. ^ 劉樹勇等. 中国物理学史 近现代卷.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6-08: 333–336. ISBN 7-5435-4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