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家敕令騎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敕令騎士

王家敕令騎兵(法語:Compagnie d'ordonnance)是法蘭西王國百年戰爭後期(1439年起)建立的第一支國家常備軍,被視為羅馬帝國滅亡以來歐洲大陸上首支正式的常備軍隊。此制度確立於查理七世(Charles VII)統治時期,其出現旨在應對僱傭兵泛濫和軍事動員效率低下等問題。

背景

[編輯]

在百年戰爭期間,法國依賴傳統的封建徵召制和自由傭兵,但這種體制在英軍強勢衝擊下屢戰屢敗,且戰後失業的傭兵(稱為「剝皮者」,Écorcheurs)四處劫掠,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為遏制混亂,1439年法蘭西三級會議(États généraux)通過法案,確立了國王對軍事招募的專屬權力,並設立「田賦」(taille)作為常備軍的財政支持來源[1]

組織

[編輯]

每支王家敕令騎兵由約100支「裝備齊全的騎槍隊」(lances fournies)組成,每支騎槍隊約含6人。其中僅4人視為戰鬥人員,但全員皆配備戰馬。最初的編制在1445年設有15支連,共約9,000人,至1483年發展為58支連、共24,000人。此外,1448年起又設立自由弓手(Francs-archers)作為補充,儘管成效有限。

歷史意義

[編輯]

王家敕令騎兵標誌著法國軍制從封建徵召制向中央集權式常備軍轉型,為後來法蘭西王國強軍打下基礎。在卡斯蒂永戰役(1453年)取得關鍵勝利,標誌百年戰爭結束。

該制度延續至17世紀,逐步被憲兵制度(gendarmerie)取代。它不僅在軍事上提升法國戰鬥力,也在國家治理和財政徵稅方面強化了王權[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Allmand, C.T., ed. War,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Liverpool,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Press,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