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咖啡館屠殺
熊貓咖啡館屠殺 | |
---|---|
原文名 | напад на кафић „Панда” |
位置 |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科索沃自治省佩奇 |
日期 | 1998年12月14日UTC+1) | (
目標 | 塞族平民 |
類型 | 隨機殺人 |
武器 | 自動步槍 |
死亡 | 6 |
受傷 | 15 |
熊貓咖啡館屠殺[1][2](塞爾維亞語:Масакр у Панда Бару,羅馬化:Masakr u Panda Baru),又稱熊貓咖啡館襲擊[3](塞爾維亞語:напад на кафић „Панда”)是1998年12月14日至15日深夜,針對科索沃塞爾維亞族平民的襲擊事件,地點位於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科索沃自治省佩奇。2名蒙面男子向開啡館開火,造成6名塞族青年中槍身亡,另有15人受傷。[4][5]
襲擊事件發生時正值南聯盟和科索沃地區高度緊張之際,起因是塞爾維亞警察策畫伏擊從阿爾巴尼亞走私武器和補給品的科索沃解放軍[6],襲擊咖啡館被認為是後者的報復行動。[6]該事件並因此中斷南聯盟和科索沃地區間在科索沃戰爭期間的短暫停火狀態[1],科索沃解放軍被指控需為事件負責,然前者並未承認。[6]此外,當時有6名阿爾巴尼亞青年被塞爾維亞當局逮捕,並在拘留期間遭受酷刑,惟於後來的審判中獲判無罪。2013年時任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阿爾巴尼亞族人應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7]
該事件亦曾被認為是由塞爾維亞國家安全局所犯下,然由於長期以來並為出現其他證據而無法偵破[8];當地阿爾巴尼亞族人則認為該事件被塞爾維亞軍隊和警方利用作為襲擊阿族村落的藉口。[8]
事件
[編輯]1998年12月14日,南斯拉夫軍警為阻止阿爾巴尼亞軍火走私突襲了「科索沃解放軍」的一處據點,造成後者至少30人死亡。[9]數小時後,疑似「科索沃解放軍」成員的武裝分子出於報復心理走進熊貓咖啡館,向顧客開火,打死了六名塞族男性,其中一名時年14歲、一名16歲、三名17歲、一名25歲[10]。有西方外交學家認為這次事件是「科索沃解放軍」對當日南聯盟軍警行動的回應[11],但「科索沃解放軍」拒絕為此事負責。
屠殺發生後,時任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指責國際社會未能保護塞族平民免遭襲擊,聲明:「恐怖分子從未停止攻擊軍隊、警察和科索沃平民。」[12]此後,警方對佩奇南部的阿爾巴尼亞族聚居地卡佩什尼卡和扎特拉施行管制,封鎖整個地區,全面搜查房屋。有報道稱警方此間射殺了兩名阿爾巴尼亞族平民。[13]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後續發布的報告把此次屠殺事件稱為「熊貓咖啡館事件」。[14]
事後調查
[編輯]警方逮捕了六名17至22歲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並關押進監獄。他們在獄中被嚴刑逼供,其中一人屈打成招。由於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這六人與屠殺相關,他們的殺人罪責得以洗脫,但又以破壞公共秩序的罪名被判處一年徒刑,然而一個月後即予釋放。[7][15]六人中有一人患上精神疾病,還有一人在佩奇當上了財政官員。[7]
2011年,塞爾維亞重新調查熊貓咖啡館案。[10]受害者的墓碑遭到破壞。[16]2013年12月,時任塞爾維亞第一副總理、今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承認,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阿爾巴尼亞族發動此次屠殺。[17]
附錄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Landis & Albert 2012,第356頁.
- ^ Aertsen 2013,第83頁.
- ^ NIN: nedeljne informativne novine. Politika. 2007-03 (塞爾維亞語).
- ^ Kosovo: the road to war. UK Online.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0).
- ^ Ambassador Richard Holbrooke and Ambassador Christopher Hill. www.mtholyoke.edu.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3).
- ^ 6.0 6.1 6.2 Bellamy 2002,第112頁.
- ^ 7.0 7.1 7.2 Kosovo’s Panda Café Massacre Mystery Unsolved 20 Years On. Balkan Insight. 2018-12-14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美國英語).
- ^ 8.0 8.1 Rudic, Filip; Haxhiaj, Rexhepe. Kosovo's Panda Café Massacre Mystery Unsolved 20 Years On. 2018.
- ^ BBC News | Europe | Serb murder in Kosovo condemned. news.bbc.co.uk.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10.0 10.1 Novosti, Tanjug & Blic.
- ^ Tribune, Guy Dinmore Special to the. KOSOVO CEASE-FIRE IS JEOPARDIZED BY KILLING OF 30 REBELS. chicagotribune.com.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5) (美國英語).
- ^ BBC News | Europe | Grave differences over Kosovo. news.bbc.co.uk.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 ^ Human Rights in Kosovo: As Seen, As Told, 1999. OSCE report.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 ^ OSCE report (PDF).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11-14).
- ^ KTV lajmet.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2).
- ^ Politika 2008.
- ^ State killed journalist, says deputy PM. B92.net.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英語).
擴展閱讀
[編輯]- 圖書
- Bellamy, A. Kosovo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Palgrave Macmillan. 2002. ISBN 978-0-230-59760-0.
- Kosovo: War and Reveng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21-02-17]. ISBN 978-0-300-0972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 Landis, Dan; Albert, Rosita D. Handbook of Ethnic Conflic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356 [2021-02-17]. ISBN 978-1-4614-044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 Aertsen, Ivo. Restoring Justice after Large-scale Violent Conflicts. Routledge. 2013: 83– [2021-02-17]. ISBN 978-1-134-0062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 新聞報道
- Politika. Десет година од убиства српских младића у Пећи. Politika. 2008-12-13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 RTS. Годишњица убиства српских младића у Пећи. RTS. 2015-12-14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8).
- Novosti; Tanjug; Blic. ISTINA SE KRIJE 19 GODINA Kobne noći dvojica maskiranih muškaraca ušli su u kafe "Panda" i izrešetali rafalima šestoricu SRPSKIH MLADIĆA. Blic.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