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炒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炒飯
一碗炒飯
地區全世界
主要成分米飯、食用油、調味料、搭配食材
蛋炒飯

炒飯是一種食物,是將煮熟的米飯在炒鍋或煎鍋中翻炒,並通常與其他食材(如雞蛋、蔬菜、海鮮或肉類)混合而成。通常可以單獨食用或作為其他菜餚的搭配。炒飯是東亞、東南亞以及一些南亞菜系中很受歡迎的一道菜,也是印度尼西亞的主要國菜之一。作為家常菜,炒飯通常使用其他菜餚剩餘的食材製作,因此有無數的變化和口味。[1]

炒飯有許多不同種類,各自有其特定的配料。在中國,常見的品種包括揚州炒飯和福建炒飯。日本的炒飯被認為是一道日本中式菜餚,源自中國的炒飯。在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炒飯以及泰國的炒飯是受歡迎的菜餚。在西方,大多數供應素食的餐廳都發明了自己的炒飯品種,包括蛋炒飯。炒飯也出現在提供沒有傳統炒飯的美國餐廳的菜單上。此外,一些拉丁美洲國家的菜餚中也包括炒飯的變種,如厄瓜多的chaulafan、秘魯的arroz chaufa、古巴的arroz frito和波多黎各的arroz mamposteao。

在亞洲,炒飯是常見的街邊小吃。在一些亞洲國家,小餐館、路邊攤和流動小販專門販賣炒飯。在印度尼西亞的城市裡,常見的是炒飯小販們推著食品推車穿梭於街道之間,將車停在繁忙的街道或住宅區。許多東南亞的街邊小吃攤提供炒飯以及一系列可選擇的配菜和小吃。

歷史演進

[編輯]

早在7000多年前,甚至更早,中國江南一帶開始種植水稻當作糧食。一開始的米飯是用蒸的。直到春秋時代,鐵器開始較為普遍的使用在農耕和炊具上。這時才有最早的炒製食物出現。

炒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1600年前的中國。關於第一盤炒飯是如何被發明,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民間發明,另一說為最早的炒飯是皇帝愛吃的珍饈。

早在春秋時期,揚州一帶古運河邗溝上的平民,喜歡用雞蛋炒飯。 當時人們會把中午吃剩的剩飯留到晚上,加入一兩顆雞蛋和蔥花炒一炒,成為蛋炒飯。 宋朝時,炒這種烹飪方式蔚為風行。比起普通的烹飪方式,如蒸、煮,這時人們意識到炒製的食物比起蒸煮味道更好。在這之前,中國的傳統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頂多用烤製的方式來烹飪。由於宋代時榨油的技術提升,油料的價格下降使得炒製得以盛行,尤其是植物油。動物油的煙點比植物油低得多,也就是說動物油不能加熱太久的時間,否則會冒出青黑色的油煙並在鍋中產生一層難以清除的黑色炭化物質。植物油則可以長時間在鍋中翻炒,不會炭化。炒飯也在這時普遍的出現。到了明代,揚州民間廚師又在炒飯中增加一些食材,例如火腿(或叉燒)和玉米等,成為今時今日「揚州炒飯」的雛型。

另一說法相傳是隋朝時隋煬帝南巡江都(今揚州)時,命人煮他喜歡吃的「碎金飯」,就是雞蛋炒飯。因其飯粒均勻包裹蛋液,外呈金黃色而裡面是白飯的銀白色而被又稱為「金裹銀」。從此揚州人便把金色的雞蛋炒飯稱為「揚州炒飯」。

世界各地的炒飯

[編輯]
中國大陸
香港
台灣
日本
韓國
印尼
泰國
印度
歐洲
中南美洲
  • 秘魯炒飯(Arroz chaufa,由廣東移民引入,並融合當地飲食文化)

照片集

[編輯]

忌諱

[編輯]
  • 毛岸英,毛澤東與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長子,相傳在抗美援朝時在戰地裏生火煮蛋炒飯,其炊煙被美國的轟炸機發現,當場被燃燒彈炸死。蛋炒飯自此在中國大陸,尤其在毛岸英的生日或忌日,便成為了敏感詞,更加有網紅因為發放蛋炒飯的製作視頻而被網民要求跪地道歉[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Kraig, Bruce; Ph.D, Colleen Taylor Sen. Street Food around the World: An Encyclopedia of Food and Culture: An Encyclopedia of Food and Culture. ABC-CLIO. 2013-09-09. ISBN 978-1-59884-955-4 (英語). 
  2. ^ Nectar Gan. Chinese celebrity chef vows to never cook egg fried rice again after nationalist backlash. CNN. 2023-11-30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