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澳華歷史博物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澳華歷史博物館
地圖
成立1985年11月
地址小柏克街與朗斯代爾街之間的柯恆廣場22號
類型歷史博物館
館藏千禧龍等
規模超過8000件
網站chinesemuseum.com.au

澳華歷史博物館英文Chinese Museum, Melbourne)是座落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唐人街旁,於1985年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博物館主題講述了關於華人及華人來澳的200餘年的歷史。博物館館藏超過8000件展品。

歷史與現狀[編輯]

澳華歷史博物館樓梯及參觀遊客

維多利亞州旅遊局在1982年剛成立時的局長東·鄧斯坦英語Don Dunstan提出對唐人街進行開發及保護,並得到維州政府、墨爾本市政府及華人社區的響應。地處小伯克街倫斯敦街之間的柯恆廣場22號(22 Cohen Place)原本是劇院的倉庫和後台的紅磚大樓成為博物館所在地。該建築由柯恆兄弟(Cohen Bros)於1890年建造並用於製造家具和儲藏。柯恆兄弟離開後,先後有幾家公司在此辦公。後來該建築被墨爾本女王陛下劇院英語Her Majesty's Theatre, Melbourne購買用於存放服裝設備以及作為更衣室。後來維州政府將該建築從女王陛下劇院收購併租給澳華歷史博物館[1]。博物館於維州成立150周年的1985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2]

2010年,維州政府投資1千2百萬澳元將博物館維修[3]。由礦產和金屬集團英語Minerals and Metals Group資助在澳華博物館舉辦的教育項目與預科到12年級的維州課程和澳大利亞課程相關,故經常會有學校組織前來參觀[4][5]。2018年統計,超過3萬名學生以及數萬名遊客前往澳華歷史博物館學習、參觀[6]。該博物館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州政府資助、門票銷售以及捐贈[7]

展覽[編輯]

澳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共有四個,分別是澳洲華人歷史文化展、講述「淘金熱」時期華工的淘金展、收藏三條大龍的墨爾本的中國龍龍館以及中華歷史文化展 [8],截止2018年,澳華歷史博物館共有藏品8000多件[9],其主要來源來自華人家庭、組織或者公司的捐贈[2]

從左至右圖1:澳華博物館展出的漫畫。 圖2:澳華博物館展出的漫畫。圖3:澳華歷史博物館展出的1960年代婚禮套裝。圖4:澳華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傳統中國婚禮禮服。


位於博物館三樓的澳洲華人歷史文化展展區內收藏著中國移民澳大利亞的文物藏品及照片。早期華人與白人組成家庭的生活照,各行各業尤其是木匠在當時留下的中國式的舊家具、手工藝品等作品、清末時期的服飾如新娘的鳳冠霞披和三寸金蓮繡鞋以及早期華人組織建立的足球隊的藏品都記錄者澳洲華裔的生活和歷史。展館牆壁上的白澳政策時期,關於「黃禍」的海報或漫畫記錄著澳洲歷史上對華人的苛刻對待[5][10]

從左至右圖1:博物館的淘金展中展出的粵劇介紹。 圖2:澳華歷史博物館的淘金展中展出的啟航告示。圖3:澳華博物館中寫有「保我黎民」的橫匾。圖4:在維州中部華人金礦發現的醬油瓶。

淘金展位於博物館地下一層,模仿當時華工遠渡重洋來到澳洲時的小船作為起點,模擬的金礦井為主題的主展廳講述了幾萬淘金熱時期來到澳洲的華工的故事。展品包括當時的船票、單據、家書以及當時淘金使用的工具等。也介紹了華工在淘金之餘,包括賭博、買彩票、聽粵劇的文化生活[5][10][11]

墨爾本大龍會的三隻龍藏於澳華歷史博物館。這三條龍是100年來每年春節蒙巴節英語Moomba等大型節日慶祝活動中,華人所舞之龍[12]。三隻龍分別是墨爾本唐人街第一條的「爺爺龍」,使用了27年的如今已經退休的「大龍」以及為迎接21世紀所做的「千禧龍」。其中「千禧龍」是全世界最大的遊行龍,盤臥在博物館一層至地下一層[13]。「千禧龍」誕生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並於2003年抵達墨爾本並正式開始遊行,千禧龍長64米、直立起來約3米高,僅龍頭需要8人才能抬起,整條龍則需要超過200人才能舞動[12][13][14]

左:原存放在澳華博物館的千禧龍在2014年春節的遊行。 右:澳華歷史博物館所展示的玉衣


中華歷史文化展則是展示澳華歷史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合作所展出的文物收藏[12]。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該展的主題為《名垂千古:大漢朝 名人·思想·創意(Han Dynasty: Life everlasting people·ideas·innovation)》[15]

除了長期展覽之外,澳華歷史博物館也會主辦一些特別展覽或臨時展覽,如《華裔軍人展覽(Chinese Anzacs)》講述包括沈比利在內的華裔澳洲軍人的故事。此展已在維州多個澳大利亞已退役及尚在服務的軍人聯盟俱樂部英語Returned and Services League of Australia展出。但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墨爾本戰爭紀念館都因排展已滿曾拒絕過該展覽[16]。2018年,博物館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城市合作推出城市特別展,《印象上海(Impressions of Shanghai)》便是與上海市檔案館上海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出的介紹上海的文化展覽[17]。2019年開展的《百萬則故事:華人來澳200周年展(One Million Stories: Chinese Australian 200 Years)》則是講述從首位華裔移民麥世英1818年從廣州抵達雪梨開始,200年間華裔個人、家庭安家在澳洲的故事[18]

參考資料[編輯]

  1. ^ Museum. 澳華歷史博物館.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2. ^ 2.0 2.1 海外华人纪录:作为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的守护者. 新浪教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3. ^ Chinese Museum Profile 2012 (PDF). Museum of Chinese Australian History Incorporated. [2019-07-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4-12). 
  4. ^ education. 澳華歷史博物館.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5. ^ 5.0 5.1 5.2 澳华博物馆·历史的守护者, 更是文化的桥梁. BC澳中商圈.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0). 
  6. ^ 陶社蘭. 探访澳华历史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华人的历史文化. 中國新聞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7. ^ ISABELLA KWAI. 200年后,澳大利亚华人仍在证明他们属于这里.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8. ^ Permanent Exhibitions. 澳華歷史博物館.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2). 
  9. ^ 郝亞琳. 探访澳大利亚澳华历史博物馆. 新華社. 新華社. 2018年6月25日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24日). 
  10. ^ 10.0 10.1 楊 萱. 澳华博物馆简介. 第十屆全球校友聯歡會紀念特刊.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1). 
  11. ^ Finding Gold. 澳華歷史博物館.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2). 
  12. ^ 12.0 12.1 12.2 长期展览. 澳華歷史博物館. [2019-07-24]. [永久失效連結]
  13. ^ 13.0 13.1 陶社蘭. 王兴乡: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的守护者. 人民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14. ^ DAI LOONG. 墨爾本唐人街.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15. ^ Han Dynasty: Life Everlasting. 澳華歷史博物館.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16. ^ 重掘澳大利亚华裔军人史 后代望父辈贡献得广泛认可. 中國僑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17. ^ 中国年,华人情 澳华历史博物馆. 華人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18. ^ 百万则故事·澳洲华人200年. BC澳中商圈.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