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象

濰坊象![]() 化石時期:更新世中期,
| |
---|---|
![]() | |
濰坊象的復原骨架 | |
科學分類 ![]()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長鼻目 Proboscidea |
科: | 象科 Elephantidae |
屬: | †猛獁象屬 Mammuthus |
種: | 濰坊象 M. weifangensis
|
二名法 | |
Mammuthus weifangensis (Jin, 1983)
| |
異名 | |
|
濰坊象(學名:Mammuthus weifangensis)是一種已滅絕的象,通常被歸入猛獁象屬,但也有觀點將之視為其他屬的成員。化石最早在1979年於中國山東省濰坊市被發現,年代相當於更新世千葉期。
發現
[編輯]1979年3月,山東省昌濰地區遭遇春旱,濰縣望留公社(今濰坊市濰城區望留街道)武家村西約400公尺路北處的一處機井水位下降,武家村大隊的社員們決定將井底下挖從而將抽水機落低以便灌溉麥田。當人們在井底往下挖了約3公尺深時,發現了疑似動物骨骼的化石。武家村北有大汶口文化遺址,時任濰縣圖書館文物幹部[a]楊傳德時常到該村調查和宣傳。楊傳德輾轉獲知了當地發現化石的事情,隨後立即趕到現場,考察確認後逐級進行上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知該事後,委派金昌柱和技工孫文書前往濰縣主持化石清理髮掘,地方上則由楊傳德和昌濰地區藝術館文物組孫敬明協助[1][2]。
金昌柱等人透過對村民發現的古生物化石進行初步判斷,認為屬於大象化石,並向古脊椎所匯報,後在該所專家指導完成挖掘。金昌柱和孫文書兩人居住在武家村村民家中,發掘出的標本則放置在村西的大隊部院子裡。發掘工作用時近1個月,發現了近乎完整的頭骨、左右門齒、下頜骨、胸椎一節、殘破肋骨、肩胛骨、肱骨、髖骨、股骨等[1]。
研究
[編輯]出土的化石後來由文化站協調軍隊車輛運往北京的中科院古脊椎所[1]。金昌柱認為這批大象化石屬於原齒象屬(Archidiskodon)的新物種,於1983年在古脊椎所的期刊《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發表其研究結果,並命名為「濰坊象」(Archidiskodon weifangensis)[3]。隨著許多後來的古生物學家視原齒象屬為猛獁象屬的同物異名,如今濰坊象通常被歸為猛獁象屬的成員[4]。但仍有古生物學家認為原齒象屬與猛獁象屬不同[5][6],亦即濰坊象應維持最初的學名組合,也有觀點認為其應屬於古菱齒象屬[4]。
展出
[編輯]1980年代初,武家村所在的縣級濰坊市(今濰坊市濰城區)希望將化石運回濰坊展覽。楊傳德、孫敬明數次被派到北京協商,中國科學院方面最終同意運回。1986年6月[2],濰坊象化石被運回濰坊市博物館,存放在城隍廟南殿文物庫房中保管[1]。其後近四十年,濰坊象化石的修復還原工作並未及時開展。2023年,濰坊翻建東風橋,橋上新立四座以濰坊象為創作原型的石象雕塑,該組雕塑由山東省工藝美術師趙益民設計,分別以老濰縣四座城門命名為安定象、迎恩象、朝陽象、望海象[7]。2023年的11月28日,濰坊市博物館舉行「山東濰縣中更新世晚期濰坊象化石復原學術研討會」,討論對濰坊象化石資源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1]。
2024年12月28日,「盛世吉祥——濰坊象化石展」在濰坊市博物館騰雲閣展廳正式開放[2],是濰坊象化石出土後的首次展覽。一具根據化石中最大臼齒復原的濰坊象模型陳列在展廳中央,該模型肩高4.83公尺,體長8.5公尺,體寬2.2公尺,門齒長3.7公尺[8][9]。展覽共展出64件古生物化石,並透過化石實物、復原模型、考古現場、多媒體展台等形式展示了濰坊象的體型結構、生活習慣和生存環境等信息[2]。
化石
[編輯]-
象牙化石
-
肱骨化石
-
第三臼齒化石
-
肋骨化石
-
肩胛骨化石
-
髂骨化石
備註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一文读懂潍坊象. 新派網. 2024-12-22 [2025-02-2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 2.1 2.2 2.3 孫磊. 潍坊象出土“隐身”45年后重见天日 “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开展. 央視新聞. 2024-12-30 [2025-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03) –透過中國日報中文網 (中文(中國大陸)).
- ^ 金昌柱. 山东潍县原齿象属一新种 (PDF).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 1983, 21 (3): 255–265 (中文(中國大陸)).
- ^ 4.0 4.1 Wei, G; Taruno, H.; Kawamura, Y.; Jin, C. Pliocene and Early Pleistocene Primitive Mammoths of Northern China: Their revised taxonomy, biostratigraphy and evolution (PDF). Journal of Geosciences, Osaka City University. 2006, 49: 59–101 (英語).
- ^ Garutt, W. E. Is there a genus Archidiskodon Pohlig, 1885, of the family Elephantidae Gray, 1821?. Cranium. 1998, 15 (1): 15–20 (英語).
- ^ Maschenko, E. N.; Schvyreva, A. K.; Kalmykov, N. P. The second complete skeleton of Archidiskodon meridionalis (Elephantidae, Proboscidea) from the Stavropol Region, Russia (PDF).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1, 30: 2273–2288. doi:10.1016/j.quascirev.2011.06.003 (英語).
- ^ 从重见天日到矗立桥头,“潍坊象”的前世今生. 閃電新聞. 2024-01-10 [2025-02-22] (中文(中國大陸)).
- ^ 張馳. 20万年前潍坊象化石亮相山东潍坊. 新華網. 2024-12-28 [202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28) (中文(中國大陸)).
- ^ “潍坊象”即将亮相 门齿长3.70米. 大眾日報. 2024-12-24 [2025-02-20] –透過新華網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