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湖南農業學大寨典型舊址——野雞坪農業及水利遺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湖南農業學大寨典型舊址——
野雞坪農業及水利遺產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邵陽市邵東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66年[1]
認定時間2019年2月28日

湖南農業學大寨典型舊址——野雞坪農業及水利遺產,位於中國湖南省邵東市斫曹鄉野雞坪村,是始於1960年代初農業學大寨運動號召下開發的一系列農田及水利設施,於2019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編輯]
農業學大寨海報

野雞坪大隊地處海拔800餘米的喀斯特石山上,常年乾旱少雨,人多地少[2],人均農業產出低,常有人外出乞食,有歌謠流傳道:「山高石多一面坡,官匪橫行災情多,十年九旱無收成,討米幫工受折磨。」

1960年代初,鄰縣修建的水庫淹沒了野雞坪大隊僅有的幾十畝水田,大隊52戶人家、176口人遭遇糧食危機。時任斫曹公社野雞坪大隊書記周南生帶領社員用十餘年手工作業,鑿穿1座石山,移除3座石山,削平5座石嶺,在亂石山上開建了砌有石墈的100多丘合80多畝田地,修鑿了一條貫穿石山的43米引水隧洞,修築了一條370多米長的引水幹渠、一座高10米、長53米、蓄水量2萬多立方米的防旱水壩、2000多米的石山公路,糧食畝產由200多斤提高到900多斤。

1970年3月28日,湖南日報發表名為《大寨之路越走越寬廣一一野雞坪大隊把千年石山變成高產良田的動人事跡》的長篇通訊。1970年5月21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學洛塔、學野雞坪的決定》,號召學習他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爭朝夕」精神。自此,全國各地先後來到野雞坪的訪客超130萬人次,高峰時期一天的參訪者達2000多人。[3][4]

2019年,野雞坪農業及水利遺產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

精神遺產

[編輯]

於2016年10月建成的野雞坪精神陳列館主要由「窮則思變、愚公移山、改天換地、拼搏歲月」四部分組成,共展出100多張圖片、80多件實物,以紀錄學大寨的野雞坪建設歷史及展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新圖強、敢為人先」的野雞坪精神。[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湖南又添2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9-03-06. 
  2. ^ 邵东市斫曹乡野鸡坪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邵陽新聞網. 2024-05-24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6). 
  3. ^ 湖南人·好精神丨闻名全国的“南方大寨”——野鸡坪精神. 紅網. 2023-02-22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7). 
  4. ^ 湖南邵东立碑保护"农业学大寨"农业及水利遗产. 中國網. 2019-04-19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7). 
  5. ^ 斫曹野鸡坪农业学大寨梯田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邵東網. 2019-03-13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