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流行民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流行民謠(Folk Pop)是一種融合當代民謠流行音樂元素的音樂風格,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其特點在於結合傳統民謠的敘事性、文化主題與流行音樂的旋律性及商業化製作,形成兼具親和力與藝術性的聲音。[1]

音樂特徵

[編輯]

流行民謠以原聲吉他班卓琴等傳統民謠樂器為基礎,同時融入電子合成器等流行音樂元素。其旋律簡潔流暢,注重和聲編排與朗朗上口的副歌,歌詞常包含敘事性或文化隱喻,主題涉及社會議題、個人情感或歷史故事。相較於民謠搖滾,流行民謠更強調柔和的曲風、短篇幅結構及商業化製作,較少依賴電吉他等搖滾元素。[2]流行民謠的興起與20世紀60年代民謠復興運動密切相關。唱片工業的成熟推動了民謠與流行音樂的結合,使其通過主流電台觸達大眾市場,以高製作水準和易於傳播的旋律成為商業成功範例。[3]

當代流行民謠

[編輯]

21世紀以來,流行民謠通過流媒體進一步普及,新興藝術家利用數字渠道擴大受眾。近年代表人物如扎克·布萊恩,其作品頻繁進入《公告牌》熱門單曲榜。此外,泰勒·斯威夫特2020年專輯《Folklore》通過融合懷舊敘事與民謠質感,被視為現代流行民謠的典型創作,如歌曲《The Last Great American Dynasty》以歷史人物為題材,體現該流派對文化記憶的再詮釋。[4]流行民謠憑藉對傳統與現代的平衡,持續吸引跨世代聽眾。其通過主流媒體傳播的特性,既保留了民謠的敘事深度,又適應了流行文化的快速消費趨勢,成為連接音樂藝術性與大眾娛樂的重要橋梁。

參考來源

[編輯]
  1. ^ RYM: Folk Pop. 
  2. ^ Astudillo, Anton. Folk Music: Past and Present. The Riff. 2021-02-23 [2025-03-06] (英語). 
  3. ^ Folk-Pop Music Style Overview. AllMusic. [2025-03-06] (英語). 
  4. ^ Hilliker, Kaylie. Folk pop music has risen in the rankings of listeners music tastes. The Arbiter. 2023-11-08 [2025-03-06]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