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漢語國家和地區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上大約有五分之一人口以漢語為母語,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語母語人口最龐大。部分海外華人亦使用漢語。

相對漢語言,漢語書面語較為統一,但各方言之間的口語與詞彙有一定差異。一些學者認為漢語在口語上更像是建立在共同書寫文字上的一個語族而不是單一語言[1]

隨著大中華地區的世界影響力增加,在一些國家逐漸興起學習漢語的風潮。而在部份國家為了吸引大中華地區的觀光客,會在主要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及觀光地區增加中文的標示及說明,部份服務業亦會安排通曉漢語的服務人員。

漢語使用者分布
  以漢語為主要語言、行政語言及母語的國家及地區
  多於5,000,000漢語使用者的國家及地區(受承認或未受承認)
  多於1,000,000漢語使用者的國家及地區(受承認或未受承認)
  多於500,000漢語使用者的國家及地區(受承認或未受承認)
  多於100,000漢語使用者的國家及地區(受承認或未受承認)
  漢語使用者主要居住點
漢語作為國家官方語言在世界上的分布

概述

[編輯]

全世界現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新加坡共和國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或其中一種官方語言。在馬來西亞,由於該地華人在當地社會、經濟、文化上均占據優勢地位並且擁有兩岸四地以外最完整的漢語教學體系以及高度發達的漢語文化體系(包括媒體、音樂、影視等),固在馬來西亞的不少地區特別是首都吉隆坡以及檳城新山怡保古晉詩巫等都會區,漢語的使用率頻繁甚至超過馬來西亞憲法所規定的官方語言馬來語,因此習慣上也將馬來西亞視為華語世界一部分。不過馬來西亞華語並不享有官方語言地位,不及作為國家語言的馬來語,以及實際行政語言和法律語言的英語,也不作為華人以外的大馬各族群間交流的通用語,而僅是作為教育用語言之一,因此馬來西亞一般不被列入漢語系國家。其次緬甸佤邦果敢也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漢語也是聯合國的六種正式語言和工作語言之一,亦為當今世界上作為母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漢語國家和地區列表

[編輯]

政治實體

[編輯]
政治實體 中國大陸港澳地區 臺澎金馬 新加坡
全銜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新加坡共和國
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新加坡
國徽
人口[註 1] 1,400,050,000 23,591,920 5,703,600
語言標準 普通話 國語 華語
文字標準 簡化字規範漢字 正體字 簡化字
國家語文規範
管理機構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
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
關聯條目 中國語言 臺灣語言 新加坡語言
地圖
使用族群主要
分佈行政區
普遍使用 普遍使用 普遍使用

地區

[編輯]
地區 香港 澳門 佤邦 果敢 勐拉
全銜[註 2]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
緬甸聯邦共和國
佤自治州
緬甸聯邦共和國
果敢自治區
緬甸聯邦共和國
撣邦勐養縣勐拉縣勐永縣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 緬甸聯邦第一特區 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
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緬甸
區旗 香港 澳門 佤邦 緬甸聯邦第一特區 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
人口[註 1] 7,500,700 679,600 558,000 139,047 85,000
語言標準 法律無指明[註 3] 法律無指明[註 4] 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果敢語 西南官話
文字標準 繁體字 繁體字 簡化字 簡化字 簡化字
地區語文規範
管理機構
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
香港教育大學語文教育中心
行政公職局語言事務廳
關聯條目 香港語言 澳門語言
緬甸語言
地圖

受漢語漢字文化圈影響的其他國家

[編輯]
通稱 日本 韓國 朝鮮 越南
國家 日本國 大韓民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旗
國徽
國花 菊花 木槿花 天女木蘭
國歌(及頌歌) 君之代》(皇室頌歌) 大韓民國國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歌 進軍歌
首都 東京 首爾 平壤 河內
最大城市 東京都 首爾 平壤 胡志明市
重要紀念日 公元前660年2月11日
建國紀念之日
1919年3月1日
三一節
1945年8月15日
韓國光復節
1945年9月9日
人民政權創建日
1945年9月2日
越南國慶日
1947年5月3日
憲法紀念日
7月17日
制憲節
10月3日
開天節
1945年8月15日
祖國解放紀念日
4月15日
太陽節
10月10日
朝鮮勞動黨創建日
1975年4月30日
解放南方統一日
官方語言 日語
(事實上)
韓語 越南語
官方文字 日本漢字
假名
(事實上)
諺文 國語字
國家語文規範主管機構 文部科學省 大韓民國教育部 朝鮮教育省韓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교육성 越南教育與培訓部英語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主體民族 大和族 朝鮮族 京族
政府 日本國政府 大韓民國政府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 越南政府
憲法 日本國憲法 大韓民國憲法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 越南憲法
法律體系 歐陸法系 社會主義法系
(事實上為基於民法典的歐陸法系
最高領導人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石破茂
韓國總統
李在明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金正恩
越共中央總書記
蘇林
國家元首 日本天皇

德仁

大韓民國總統

李在明

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

金正恩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

梁強

政府首腦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石破茂

大韓民國總統

李在明
總統兼任



大韓民國國務總理


金珉錫

朝鮮內閣總理

朴泰成

越南政府總理

范明政

立法機構 日本國會 大韓民國國會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 越南國會
國會議長 日本參議院議長

關口昌一日語関口昌一


日本眾議院院長


額賀福志郎

韓國國會議長

禹元植

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

崔龍海

越南國會主席

陳青敏

執政黨 自由民主黨 共同民主黨 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 越南共產黨 越南共產黨
主要在野黨/主要參政黨 立民 立憲民主黨國民黨 國民民主黨日共 日本共產黨 國民力量 國民力量改革新黨 改革新黨 朝鮮社會民主黨 朝鮮社會民主黨天道教青友黨 天道教青友黨 不適用
政黨政治 一黨獨大 多黨制 一黨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憲制 總統共和制 社會主義共和制
國家結構形式 單一制
司法機關 日本最高裁判所 韓國大法院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裁判所 越南最高人民法院
武裝力量 日本自衛隊 大韓民國國軍 朝鮮人民軍 越南人民軍
武裝力量領導機關 日本防衛省 韓國國防部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越南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國家安全機關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國家保衛省 越南人民公安
公安機關 國家公安委員會 行政安全部 社會安全省 越南公安部
警察 日本警察 韓國警察 朝鮮人民警察 越南人民警察
法定貨幣 日元 韓元 朝鮮元 越南盾
中央銀行 日本銀行 韓國中央銀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 越南國家銀行
國家和地區奧委會 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 大韓體育會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越南奧林匹克委員會
奧運會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韓國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朝鮮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越南代表團
選舉管理機關 中央選舉管理會 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 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 越南國會
外交機構 日本外務省 韓國外交部 朝鮮外務省 越南外交部
護照 日本國護照 韓國護照 朝鮮護照 越南護照
護照簽發機關 日本外務省 韓國外交部 朝鮮外務省 越南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
國家標準時 東京時間 韓國標準時 平壤時間 越南標準時間
行政區劃 都、道、府、縣 道、特別自治道、廣域市、特別市、特別自治市 道、直轄市、特別市、特別行政區 省、直轄市
地圖

國際組織

[編輯]

有多個國際組織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其中較重要的有: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0 1.1 人口數據以截止到2020年年初的各國官方統計數據為準,參見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列表
  2. ^ 佤邦果敢勐拉緬甸撣邦反政府武裝割據政權,上方為緬甸中央政府行政區劃,下方為該政權自稱。
  3. ^ 當地《基本法》僅指中文英文為官方語言,並未訂明「中文」是指粵語抑或普通話。中文及英文為享有同等地位的官方語言。
  4. ^ 當地《基本法》僅指中文葡萄牙文為官方語言,並未訂明「中文」是指粵語抑或普通話。中文及葡萄牙文為享有同等地位的官方語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Norman, Jerry.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521-29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