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樂御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永樂御碑
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高橋鎮
時代明代
認定時間2002年1月14日

永樂御碑,又名寶山御碑,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2002年被列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明永樂十年(1412年),當是時,長江口航道風急浪高,又無信標,平江伯陳瑄提議築土山以示往來船隻。[1]於是,在高橋東北海邊築土山,高三十丈,方各百丈,建烽堠,晝舉煙,夜明火,永樂帝名之為「寶山」,親筆撰文,刻石立碑於寶山西北處,是為「永樂御碑」,又名「寶山御碑」、「寶山烽堠碑」。[2][1]這也是寶山區名字的由來。[3]

萬曆十年(1582年)七月,寶山因年久失修被海潮衝垮。潮落後,當地百姓將此碑撈出,遷至東橋街清浦舊鎮之橋北,建亭。民國年間,亭子倒塌,高橋鄉鄉董鍾玉良將此碑移入高橋公園(今高橋中學)。1984年,高橋中學根據上海市文管會意見,仿照寶山制式,新建六角碑亭,把永樂御碑移入「明御碑亭」。2002年被列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4][2]

此外,寶山臨江公園內有「御碑亭」一座,內有永樂御碑複製品。[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明史》(卷153):明年,瑄言:「嘉定瀕海地,江流沖會。海舟停泊於此,無高山大陵可依。請於青浦築土山,方百丈,高三十餘丈,立堠表識。」既成,賜名寶山,帝親為文記之。
  2. ^ 2.0 2.1 古镇高桥.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326-2722-6. 
  3. ^ 从御制宝山碑看高桥与宝山的关系. 澎湃新聞. 2024-08-26 [2025-01-20]. 
  4. ^ “三水”交汇处的这座文化名镇,饱经风霜充满故事. 澎湃新聞. 2023-05-20 [2025-01-20]. 
  5. ^ 唐吉慧. 钩沉丨宝山原来有座山. 澎湃新聞. 2022-09-27 [2025-01-20]. 

另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