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畢元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畢元賓(?—?),東平郡須昌縣(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人,劉宋、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畢元賓少年時豪邁俠義,有軍事才幹,涉獵經史書籍,在劉宋宋文帝時期出任正員將軍泰始三年(467年)正月,劉宋徐州刺史薛安都獻城投降北魏,畢元賓的父親兗州刺史畢眾敬沒有和薛安都同謀。畢元賓因為母親及家人百餘人都在彭城,害怕遭到禍難,日夜哭泣,不斷請求畢眾敬也歸降北魏,畢眾敬還是沒有聽從。畢眾敬之前已經向著宋明帝劉彧上表謝罪,宋明帝任命畢眾敬為兗州刺史,卻因為畢元賓有其他罪行,唯獨不赦免畢元賓。畢眾敬拔刀砍柱子說:「到了白頭的年紀,只有這個兒子。現在他沒得到原諒寬恕,我憑什麼獨全自身?」同年十一月壬子(467年12月16日),等到北魏將軍尉元到了瑕丘,畢眾敬獻城投降[1][2][3],畢元賓和與父親畢眾敬一起歸附北魏。等到畢元賓到了北魏京城洛陽,和畢眾敬都成為上客,獲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將軍。後來因為畢元賓功勳重,出任使持節平南將軍兗州刺史,獲非正式的爵位彭城公。畢元賓和父親相互前後擔任故鄉兗州的刺史,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們很榮耀。此時畢眾敬因為年老回到故鄉,經常稱呼畢元賓為使君。畢眾敬經常在畢元賓處理政務時,乘車來到畢元賓所在之處,先派遣隨從命令畢元賓不需要迎接致敬,在旁觀看畢元賓決斷政務,面上露出喜悅滿意的笑容。畢眾敬善於經營家產,尤其是擅長督收田產,大量儲備積蓄。畢元賓為官清廉平和,善於撫慰百姓,百姓都尊敬喜愛他。後來畢元賓因為父親畢眾敬去世離職,在守喪期間被遙授長兼殿中尚書。當年冬季晚期,畢元賓去世,朝廷贈予撫軍將軍衛尉卿,諡號,賜給帛八百匹[4][5]

畢元賓歸附北魏後,先是娶東平劉氏,有四個兒子畢祖朽、畢祖髦、畢祖歸、畢祖旋,獲賜妻元氏生兩個兒子畢祖榮、畢祖暉。畢祖朽最年長,畢祖暉比畢祖髦小。北魏的舊例,前妻即便先有兒子,之後賜妻所生的兒子都是承宗的嫡子。所以劉氏先去世,畢祖暉不服重孝;元氏後去世,畢祖朽等人都為元氏守孝三年[6][7]

家庭[編輯]

父親[編輯]

  • 畢眾敬,北魏寧南將軍、兗州刺史、東平公

子女[編輯]

  • 畢祖朽,北魏安東將軍、瀛州刺史、南城縣男
  • 畢祖髦,北魏揚烈將軍、兗州別駕、須昌伯
  • 畢祖榮,早逝,由兒子畢義允襲畢眾敬爵位東平公
  • 畢祖暉,北魏撫軍將軍、豳州刺史、新昌縣子
  • 畢祖歸,北魏建寧郡太守
  • 畢祖旋,北魏太尉行參軍、鎮遠將軍
  • 畢氏,鄭子默的祖母[8][9]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及安都以城入國,眾敬不同其謀。子元賓以母並百口悉在彭城,恐交致禍,日夜啼泣,遣請眾敬,眾敬猶未從之。眾敬先已遣表謝彧,彧授眾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猶不舍之。眾敬拔刀斫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至,遂以城降。
  2.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及安都以城入魏,眾敬不同其謀。子元賓以母並百口悉在彭城,恐交致禍,日夜啼泣,遣請眾敬,眾敬猶未從之。眾敬先已遣表謝宋,宋明授眾敬兗州刺史,而以元賓有他罪,獨不舍之。眾敬拔刀破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及尉元至,乃以城降。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一》:薛安都之召魏兵也,畢眾敬不與之同,遣使來請降;上以眾敬為兗州刺史。眾敬子元賓在建康,先坐它罪誅。眾敬聞之,怒,拔刀斫柱曰:「吾皓首唯一子,不能全,安用獨生!」十一月,壬子,魏師至瑕丘,眾敬請降於魏。尉元遣部將先據其城,眾敬悔恨,數日不食。
  4. ^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子元賓,少而豪俠,有武干,涉獵書史。為劉駿正員將軍,與父同建勛誠。及至京師,俱為上客,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將軍。後以元賓勛重,拜使持節、平南將軍、兗州刺史,假彭城公。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時眾敬以老還鄉,常呼元賓為使君。每於元賓聽政之時,乘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顏色。眾敬善持家業,尤能督課田產,大致儲積。元賓為政清平,善撫民物,百姓愛樂之。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其年冬末卒。贈撫軍將軍、衛尉卿,諡曰平。賜帛八百匹。
  5.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子元賓,少豪俠有武干,涉獵書史。與父同建勛誠,至京師,俱為上賓,賜爵須昌侯。後拜兗州刺史,假彭城公。父子相代為本州,當世榮之。時眾敬以老還鄉,常呼元賓為使君。每元賓聽政時,乘板輿出至元賓所,先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斷決,忻忻然喜見顏色。眾敬善持家業,猶能督課田產,大致儲積。元賓為政清平,善撫人物,百姓愛樂之。以父憂解任,喪中,遙授長兼殿中尚書。卒,贈衛尉卿,諡曰平。
  6. ^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7.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元賓入魏,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後賜之妻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後卒,祖朽等三年終禮。
  8. ^ 《北齊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九》:鄭子默正被任用,義雲之姑即子默祖母,遂除度支尚書,攝左丞。
  9.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鄭子默正被任用,義雲之姑即子默祖母,遂除度支尚書,攝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