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興城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5年4月9日) |
三國蜀漢時,其地屬武都郡沮縣。《元和志》云:「先主[劉備]以地當衝要,置武興督守此。築城甚固,周圍五百許步,惟開西北一門,外有倉壘,三面周匝。自晉以後,皆謂之武興城[1]」。武興城遺址在今陝西省略陽縣縣城東三里鳳山腳下[2]。
西晉晉惠帝時,楊茂搜占據沮縣之地。東晉義熙二年(406年)楊盛進攻漢中郡。後秦梁州刺史王敏退屯武興。劉宋元嘉三年(426年),楊興平內附,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遣始平郡太守龐諮據武興。楊玄遣弟楊難當來爭,諮擊走之[1]。472年,楊文度稱武興王,都葭蘆(今甘肅武都縣),史稱武興國。
劉宋昇明元年(477年),以楊文弘為北秦州刺史,退治武興。南齊建元二年(480年),晉壽民李烏奴叛,數寇梁州,為州兵所敗,走保武興。既而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烏奴於武興,為氐王楊文弘所拔。是年,以楊難當之孫後起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鎮守武興。永明十年(492年),氐王楊集始以武興投降北魏。建武四年(497年),復來降。永元二年(500年),又叛降北魏。北魏仍使歸守武興[1]。
南梁天監二年(503年),氐王楊紹先等始貳於魏,尋稱帝。五年,北魏攻克武興,執楊紹先,置武興鎮。尋改為東益州,領武興等郡。天監十四年(515年),叛氐圍武興,魏南秦州刺史崔暹擊破之。大同初年,楊紹先因北魏動亂,自洛陽逃還,復據武興。時,南梁攻克漢中,楊紹先子楊智慧表求歸國。詔即以為東州刺史。大同十二年(546年),仍附南梁,南梁因置武興蕃王國授之。大寶二年(551年),西魏將領達奚武取武興,滅楊氏,因改置興州及順政郡。隋朝建立後,改名順政縣。元朝時改名略陽縣[1]。
武興城屢經戰火,多次毀廢。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爆發四川麻六兒起義,陝西巡撫藍璋派扶風縣令孫璽去略陽縣築城禦敵。新城址在象山腳下。城未築完,義軍突至,孫璽被殺。後任知縣馬翱修成新縣城。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縣令金在紳因縣城被水災損毀,奏請在鳳山下原舊城遺址上另建新城。陝西布政司林則徐來略陽縣勘察後,同意移建新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新縣城開工,次年九月建成[2]。
楊氏割據
[編輯]諡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
文王 | 楊文弘(文宏) | 478年-479年 |
順王 | 楊後起 | 479年-486年 |
安王 | 楊集始 | 486年-503年 |
關王 | 楊紹先 | 503年-535年 |
惠王 | 楊智慧(?) | 535年-545年 |
理王 | 楊辟邪(?) | 545年-553年 |
注釋
[編輯]- ^ 1.0 1.1 1.2 1.3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寧羌州[……]略陽縣,州東北三百十里[……]漢武都郡沮縣地。三國漢置武興督於此。晉仍為沮縣地。晉惠帝時,嘗為楊茂搜所據。後魏太和中,置南梁州於此。尋改為東益州,治武興郡,又僑置略陽縣。梁大同十二年得其地,置武興蕃王國。西魏改為興州,兼置順政郡,而改縣為漢曲縣。隋初,郡廢。開皇十八年改為順政縣。大業初,又改興州為順政郡[……]元移州治鐸水縣,而改州治順政縣為略陽縣,仍屬沔州。明初,改屬府。成化二十二年改今屬。縣城周四里,編戶四里。武興城,即今縣。《元和志》云:「先主以地當衝要,置武興督守此。築城甚固,周圍五百許步,惟開西北一門,外有倉壘,三面周匝。自晉以後,皆謂之武興城。義熙二年仇池楊盛略漢中。後秦梁州刺史王敏退屯武興。宋元嘉三年仇池氐楊興平內附,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遣始平太守龐諮據武興。氐王楊玄遣弟難當來爭,諮擊走之。昇明元年以楊文弘為北秦州刺史,退治武興。齊建元二年晉壽民李烏奴叛,數寇梁州,為州兵所敗,走保武興。既而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烏奴於武興,為氐王楊文弘所拔。是年,以楊難當之孫後起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鎮武興。永明十年氐王楊集始以武興降魏。建武四年復來降。永元二年又叛降魏。魏仍使歸守武興。梁天監二年氐王楊紹先等始貳於魏,尋稱帝。五年魏克武興,執紹先,置武興鎮。尋改為東益州,領武興等郡。十四年叛氐圍武興,魏南秦州刺史崔暹擊破之。大同初,紹先因魏亂,自洛陽逃還,復據武興。時梁克漢中,紹先子智慧表求歸國。詔即以為東州刺史。十二年仍附梁,梁因置武興蕃王國授之。大寶二年西魏將達奚武取武興,滅楊氏,因改置興州及順政郡。隋唐以來,因之。柳宗元《興州江運記》所謂「崖谷峻絕,十里百折」者也。宋建炎四年張浚以富平之敗,退保興州。或請移治夔州。劉子羽曰:「四川全盛,敵欲入寇久矣,直以川口有鐵山棧道之險,未敢遽窺耳。今不堅守,縱使深入,而吾假處夔峽,遂與關中聲援不相聞,進退失計,悔將何及?今留駐興州,外系關中之望,內安全蜀之心,呼召諸將,收集散亡,分布險隘,堅壁固壘,庶幾有濟。浚從之。於是蜀始可守。及開禧三年吳曦引金人入鳳州,以階、成、和、鳳四州畀之,表鐵山為界。曦即興州為行宮,改州為興德府,稱蜀王。安丙等討平之。於是始改為沔州。端平二年蒙古入犯,自鳳州至西縣,搗西池谷,距沔九十里。既而自白水關入六股渠,距沔六十里。沔無城郭,依山為阻,知州高稼力戰不能支,遂陷。蒙古將汪德臣因築城屯守,既又取利州城之。而蜀口之險,盡入於敵矣。[……]
- ^ 2.0 2.1 石志剛. 略阳东城门为何供奉张飞像 (PDF). 漢中新聞網,來源:漢中日報 2023年7月21日4版. 2023-07-21 [2025-04-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5-04-0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