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二中學
![]() |
武漢市第二中學 | |
---|---|
Wuhan No.2 High School | |
![]() 武漢市第二中學校徽 | |
![]() 武漢市第二中學操場、1號樓和3號樓全景 | |
地址 | ![]() 中山大道1469號 |
座標 | 30°36′24″N 114°18′29″E / 30.606691°N 114.308002°E |
郵遞區號 | 430014 |
原名 | 私立廣雅中學、漢口市立第二中學、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 |
簡稱 | 武漢二中、二中 |
類型 | 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級中學 |
狀態 | 運營中 |
隸屬 | 廣雅學會(1939-1942年)![]() ![]() ![]() ![]() |
開課日期 | ![]() |
創辦日期 | ![]() |
復校日期 | ![]() |
創始人 | 程文華 |
首任校長 | 鄭蘭溪 |
學校編號 | 3442000040 |
CEEB編號 | 694607[注 1] |
校長 | 肖平安[1] |
黨委書記 | 黃勇[2] |
教職員人數 | 246人[3] |
教師人數 | 約600人[4] |
年級 | 三年制(高一、高二、高三年級) |
學生人數 | 約1900人(2025年資料[5]) |
提供課程 | 普通高中課程 |
語言 | 漢語、英語 |
校園面積 | 48畝 |
辦學理念 | 以人為本,立德強能,主體發展,追求卓越 |
校訓 | 求真 致遠 |
校風 | 團結勤奮 求實創新 |
教風 | 修德啟智 通學拓新 |
學風 |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
主體精神 | 淡於名利、樂於奉獻、嚴於律己、勤於工作、善於合作、勇於拓新 |
學校網址 | 武漢二中 |
![]() | |
最後更新:2025年6月8日 |
武漢市第二中學(英語:Wuhan No.2 High School),簡稱武漢二中或二中,是一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級中學。
學緣可以追溯至1939年底黃州人程文華籌辦的私立廣雅中學。1942年,更名為漢口市立第二中學,1944年因抗日戰爭停辦,1946年恢復建制定名為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1949年更名為武漢市第二中學。學校坐落於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北端,占地48畝,2025年有教職工246人,其中專任教師216人。
武漢市第二中學辦學水平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級重點中學、省級示範學校,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名稱沿革
[編輯]武漢市第二中學1939年創辦之時為廣雅學會設立之私立中學,故名為「私立廣雅中學」,簡稱「廣中」[6]。1942年,私立廣雅中學被移交給漢口特別市教育局,同時更名為「漢口市立第二中學」,簡稱「市(立)二中」[7];一說名為「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簡稱「市(立)二男中」[8]或「市男二中」[9]。1944年停辦,1946年復辦並定名為「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10];一說為「漢口市立第二中學」。1949年,武漢三鎮合併,學校由武漢市教育局接管並更名為「武漢市立第二男子中學」,簡稱「武漢二男中」或「(市)二男中」。1955年,武漢市教育局對全市普通中學名稱使用順號編排,學校定名為「武漢市第二中學」,簡稱「武漢二中」或「(市)二中」沿用至今。同時,在對外交流時使用「Wuhan No.2 High School」作為英文校名。
歷史沿革
[編輯]汪精衛國民政府時期(1939-1945年)
[編輯]1939年底,畢業於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史學系的湖北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人程文華[注 2][11],與程德義一齊籌辦私立廣雅中學。最初計劃將校址設在漢口民權路洪益巷夏口縣署[7]。

1940年3月,廣雅學會為紀念張之洞,在汪精衛國民政府治下的武漢特別市政府武漢市參議府的官款支持下,設立該校,校址暫設於漢口四民街。5月,校址遷至漢口民權路洪益巷舊法院(即原定計劃附近),並開始招生。學校設有高中、初中及附屬小學「私立漢口廣雅小學」[6]。首任校長由時任武漢市參議府參事鄭蘭溪擔任[注 3],教務主任為程文華[12][10]。9月,汪精衛國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將武漢特別市改為漢口特別市。
1941年7月19日,汪精衛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訓令決定「獎勵私立學校之恢復及創辦」[13]。7月31日,經漢口特別市政府轉咨汪精衛國民政府教育部,復經教育部復字五一四一號咨府,私立廣雅中學正式獲准立案。學校是汪精衛國民政府設立漢口特別市後,漢口特別市首個在汪精衛國民政府教育部成功立案的私立中學[6]。8月,學校已擁有高、初中及附小學生共計1400餘名,辦學成績顯著,尤以其國文教學的改進廣受讚譽。

1942年1月,因學校資金緊缺無法推進校務,廣雅學會向漢口市政府提交呈文,請求政府接收學校並將全部校舍財產無條件捐贈政府,同時請求政府將撥給學校的補助轉撥給廣雅學會用於考試等用途[14]。1月23日,漢口市政府批覆同意由政府接收學校,並指示漢口市教育局隨即開展改組工作,但以「本府經費緊縮,仍須抱注應用」為由拒絕了轉撥補助款的請求[14]。1月26日,漢口市教育局完成制定初步改組計劃並呈市政府批准。1月30日,漢口市政府批准計劃,將廣雅中學改組為漢口市立第二中學[注 4],並避免校務中斷而任命程文華為籌備主任[15],日本人小野強[注 5][16]為囑託[10],所有在校學生需接受轉學試驗,由教育局各高級職員負責命題、監考和閱卷工作[17]。2月11日,程文華被漢口特別市政府任命為校長[18]。2月4日,漢口市教育局令程文華提交原私立廣雅中學財產器物、原有教職員工人數、原有學生人數清冊[19]。3月1日,漢口市教育局確認清冊內容正確,並呈市政府。3月7日,漢口市政府准予備案[20]。8月17日,因校長程文華出國深造,由漢口特別市教育局第二科科長黃慶雲繼任校長職務[8]。
1943年4月,漢口特別市教育局組織「漢口特別市青少年代表團」赴南京參加汪精衛國民政府還都三周年慶祝大典,代表團由二男中及其他五所市屬中學挑選的55名學生組成,耿佛廑任團長。漢口特別市青少年代表團在接受汪精衛、周佛海與陳公博的檢閱後,被評為第一[21]。
1944年12月,美國陸軍航空軍開始對汪精衛國民政府控制下的漢口展開一系列大規模空襲行動,漢口市立第二中學因遭轟炸而停辦。
1945年1月,漢口特別市政府將停辦的漢口市立第二中學併入漢口市立第一中學[10]。9月,國民政府收復武漢,漢口仍為直轄市。10月1日,正式成立漢口市政府。
國民政府時期(1946-1949年)
[編輯]1946年5月,抗戰勝利後,漢口市政府決定恢復創建於1942年的市立二中建制,並委派中華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畢業的湖北黃岡人陳直在原日租界民治小學的廢墟上主持籌建工作,定校名為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注 6]。9月,陳直到職。10月14日上午9時,正式開學上課[10]。
1949年至文革前(1949-1966年)
[編輯]
1949年5月16日清晨,學校師生在永清街鐵路孔磨盤段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入漢口。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轄原漢口市、武昌市及漢陽城區)。6月,學校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8月1日,武漢市軍管會文教接管部決定將學校移交武漢市教育局管理[10]。8月26日 學校正式更名為武漢市立第二男子中學。9月,武漢市文教局任命方蔚為校長,陳直為副校長。[10][7][22][23]。
1950年6月,韓戰爆發。11月,學校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超過50%的學生(共計193人)踴躍報名參軍參干[7]。
1952年9月11日,武漢市文教局接管私立樹人中學,並將其整體併入武漢市第二男子中學[10]。從武漢解放到1952年,學校共有高中5個班與初中20個班[22]。1951年到1952年,年首義、樹人、建華三所私立中學先後併入[24],分別稱為二中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
1954年6月,中南行政區撤銷,學校即定為湖北省重點中學[24]。7月,武漢遭遇特大洪水。學校成立防汛委員會,組織學生積極投身防汛搶險戰鬥。學校獲得湖北省防汛鬥爭三等紅旗獎[22],學生吳傳佩因表現突出被評為一等功臣[10]。
1955年6月17日,武漢市教育局發文規定,全市普通中學名稱按順號編排,學校定名為武漢市第二中學。
1957年,學校各年級政治課全面恢復,並先後開闢了唐家墩、武湖、灄口等處學農基地,面積達50餘畝,近5000人次參加了學農勞動[22]。
1958年,實行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支部委員分工負責制[26]。9月,武漢市教育局選定武漢市第二中學作為試點,率先在高中三年級試行文理分科教學改革[27][10]。同年,大辦鋼鐵,學校開辦了一所滅火機廠,為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工生活福利做出了貢獻[22]。
1960年,根據武漢市教育局黨委的決定,學校開始招收女生,正式實行男女合校[10]。同年,學校奉命招收了4個小學、初中八年一貫制的班並由從高中抽調的優秀教師任教,試辦時成績優異。同年,學校還與緊鄰的三元里小學與瀋陽路小學附設的幼兒園實行過一條龍(九年制試驗),因結構龐雜,難以管理,僅為時一年即停止試行。
1963年,湖北省教育廳再次確定市二中為首先辦好的18所省重點中學之一[27]。
文革時期(1966-1976年)
[編輯]1966年5月,湖北省委通知各級黨委傳達和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五·一六通知》。6月,「文化大革命」迅速席捲武漢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學校被視為「黑重點」[28],重點中學被取消[25]。6月2日,學校發生揪斗教師事件[22]。6月9日,學校校園內出現大字報《炮轟(學校)黨支部》[29]。6月10日,中共武漢市委向武漢市第二中學派駐「文化革命工作組」[10]。6月11日,湖北省委決定派出文化革命工作組進駐武漢地區重點中學。6月下旬,武漢市大、中學校紛紛成立「紅衛兵」組織。7月7日,湖北省委發出《關於在中等以上學校進行文化革命運動的意見》,力求把學校的文化大革命納入黨委統一領導之下[30]。8月,市教育局制定《全日制中學1966-1967學年教學計劃》,將政治課和語文課合併,改為毛澤東著作選讀課,歷史、音樂、美術課停開,英語初一年級選修,生物高三年級停開;各年級增加勞動課2-4節;取消班主任制度,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班文化革命小組;學校以階級鬥爭為主課,精減各科教材和課程[10]。8月2日,中共武漢市委根據湖北省委指示,決定逐步撤出工作組,要求各單位選舉成立文化革命委員會或文化革命小組,接替工作組領導各單位的文化大革命[30]。8月8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俗稱《十六條》),宣布要「敢字當頭,放手發動群眾」,8月9日《武漢晚報》全文刊登[31]。10月中旬,武漢所有學生都有了成立政治組織的自由。多數學校的學生分成兩個陣營:老紅衛兵組織[注 7]和毛澤東思想紅衛兵[注 8]。11月,武漢市教育局派工作組至學校領導運動,不久又奉命撤走[22]。
1967年,學校被群眾組織奪權[10],成立革命造反司令部,學校處於無政府狀態。4月1日晚上,學校的毛澤東思想紅衛兵等組織的辦公室被三字兵砸爛[32]。4月13日凌晨,學校部分紅衛兵趁新一中革司小將在市委之機,闖進新一中,破壞燒毀 「解放區」的橫聯,並留下威脅革命小將的反動詩,落款是「特別行動委員會」。4月24日,武漢地區中等學校紅色造反聯絡站(簡稱「中學紅聯」)正式宣告成立。5月16日,保皇派群眾組織「百萬雄師」(全名「武漢地區無產階級革命派百萬雄師聯絡站」)成立。5月27日,武漢市第二中學「特別行動委員會」保皇派隊員與武漢市第二十中學學生發生的衝突導致「二司」學生張昌森死亡,是武漢武鬥導致死亡的第一例[33]。6月6日,北京發布《六六通令》,嚴禁武鬥。6月20日,學校召開形勢辯論會,辯論「文攻武守」[34]。7月,江青提出「文攻武衛」的口號。7月20日,「七·二〇事件」爆發,「百萬雄師」在武漢市第二中學攻打造反派據點[33]。7月21日,「七·二〇事件」的事態在繼續擴大著,學校遭到破壞、洗劫[35]。7月26日,「百萬雄師」自行解體。
1968年1月,武漢市革命委員會成立。2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成立。4月6日,省革委會發出《關於中小學復課鬧革命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推動和鞏固學校的大聯合,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迅速復課鬧革命。11月,湖北省和武漢市革命委員會組織「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工宣隊、軍宣隊)」進駐學校,知識分子被視為「老九」,教師意志消沉,怒不敢言,學校秩序混亂,教學工作幾乎全部停頓[10]。至年底,武漢地區大、中、小學校均成立校革委會,行政第一把手由校革委會主任擔任。
1970年2月,全市中學普遍招生,學生數猛增。2月22日,武漢市革委會文化教育局革命領導小組在《關於1970年上學期教育革命的幾點意見》中規定:小學一至五年級語文、算術、常識;初中語文、數學、外語、工農業基礎等課本用北京教材;小學六年級語文、算術課本使用武漢市編暫用教材;高中一年級課本使用省編教材……。全日制小學、初中每周上課時間不少於24節,高中每周不少22節;半日制小學、初中每周不少於20節(小學天天讀20分鐘,中學天天讀45分鐘不包括在內)。中、小學每節課45分鐘[10]。
1971年10月25日,10月25日 武漢市文教局決定,從1972年起,全市中學開始四年學制的試驗,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0]。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
改革開放以後(1976年至今)
[編輯]1978年,撤銷中學革命委員會,調整、培訓學校領導幹部,整頓學校領導機構,實行黨支部(總支)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26]。4月,學校被確定為武漢市重點中學,但享受省重點中學待遇[27]。6月23日,學校改由武漢市教育局直接領導。8月19日,中共中央轉發共青團十大籌委會《關於紅衛兵問題的請示報告》。文件下達後武漢市中小學的紅衛兵組織即行撤銷[10]。
1979年,學校被定為武漢市教育局在全市重點辦好的5所中學之內[27]。
1981年,武漢市開始進行學校管理體制綜合改革的試驗,廢除在幹部領導職務上實際存在的終身制,並試行幹部任期制[26]。莊君明被選拔為校長。
1984年5月22日,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恢復為湖北省重點中學[36]。
1997 年,學校在原四十二中校址辦武漢市第二寄宿學校,為武漢市第一所民辦公助性質的學校[24]。
1998年,學校改為單設高中[24]。
1999年,學校被確立為湖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36]。
2001年,學校被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單位」稱號[7]。
2007年,學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37]。
2008年,學校成功通過湖北省示範性高中督導複評[38]。目前武漢市第二中學是武漢三所經北京大學認定的中國最頂級中學之一[39]。
2013年,學校經湖北省教育廳批准與美國聖瑪麗中學合作舉辦國際高中課程教育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2020年7月,學校被教育部遴選為「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學校」[40]。12月,學校被武漢市教育局認定為「武漢市國際理解教育示範學校」[41]。
2021年,學校被武漢市教育局評為「武漢市普通高中領航學校」[42]。
教學情況
[編輯]學校教育制度沿革
[編輯]1939-1949年的漢口私立廣雅中學和漢口市立第二中學均採用「三三制」,即初、高中各3年[10][27]。1952年秋,學校被選定為武漢市試行初中二部制學校。1953年起,仿蘇聯學制為學年制,易春秋兩季始業為秋季始業。是年原春季畢業的初、高中三年級提前半年畢業。1958年停止試行二部制,改行全日制。1958年,學校高中三年級試行文理分科教學,1959年停止。1960年6月,市二中與三元路小學、瀋陽路小學附設幼兒園試行九年「一條龍」學制試驗。1961年,僅留市二中初中一年級4個班進行初中5年制試驗。1970年1月,全區執行市革命委員會《關於城市中小學教育革命的意見(試行草案)》,實施中學「三二」制。1972年春,又改行中學4年的(初中、高中各為兩年)「二二制」。次年秋,初一年級新生恢復實行「三二制」,初、高中二年級仍執行原制不變。恢復秋季始業,春季入學的初、高年級新生原地學習半年。1974年,按學生的文化程度、年齡,分為大班、小班。小班學生留校延長學習一年。1981年,學校執行高中三年制[27]。1998年,學校改為單設高中[24]。
對外合作
[編輯]


武漢市第二中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Wuhan No.2 High School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又稱「聖瑪麗中學武漢校區」(英語:St. Mary's - Wuhan)[43]、「武漢二中國際部中美課程項目」[44],簡稱「武漢二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原名「武漢二中國際部」,是一個由武漢市第二中學於2013年9月舉辦的國際高中課程教育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5]。項目辦學地點位於武漢市第二中學校園內。該項目設有美國進階先修課程(AP)項目和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項目[46]。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現任負責人由江岸區教育工會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武漢市第二中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王璦紅兼任[47]。
AP項目
[編輯]辦學沿革
[編輯]美國進階先修課程(AP)項目由武漢二中和美國聖瑪麗中學於2013年9月聯合舉辦。2012年9月6日,聖瑪麗中學校長弗蘭克·菲利普斯(Frank Philipps)到訪武漢二中並簽立協作辦學框架意見書[48]。2013年4月11日,湖北省教育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批覆同意武漢市第二中學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3年9月,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正式開學,首任國際部主任為田輝林[49],17日早晨,第一屆學生會成立,由四名同學組成,分別擔任主席、副主席、財務主管、秘書長,任期一年[50]。2022年6月17日,該項目獲得全球性非營利教育認證機構Cognia(原AdvancED) 的認證[43]。
學術管理
[編輯]教學方面,AP項目設中國大陸普通高中課程、美國榮譽課程與美國大學先修課程。中國普通高中課程由武漢市第二中學教師教授,美國大學先修課程由美國聖瑪麗中學外籍教師採用英文教授。完成項目規定課程且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可同時獲得武漢市第二中學與美國聖瑪麗中學的畢業證書[51]。聖瑪麗中學武漢校區行政教務長為弗朗索瓦·丹尼爾(François Daneel),學術教務長為泰瑞·馬修斯(Terry Matthews)[52]。管理方面,學生在武漢市第二中學校園內的德育管理由武漢市第二中學主導,學生課程參與情況及學術成績由聖瑪麗中學主導[44],該項目的法律和運營後勤的指導由美國諾林國際教育集團支持[53][54][55]。
學生組織
[編輯]武漢市第二中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會(英語:Wuhan No.2 High School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 Union)是武漢市第二中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領導下的學生組織,由一名外籍教師擔任指導老師,並由學生會主席、副主席、秘書、財務主管、活動策劃、宣傳部長、社團社長組成。所有成員都由學生擔任,通過一學年一度的學生會競選選出。競選採用自願報名,直接選舉,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學生會成員。學生會的基本職能是為全體國際部學生服務,其他職能包括但不限於社團組織、活動策劃與組織、宣傳運營等[56]。
IB項目
[編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項目由武漢二中和武漢愛莎文華高級中學於2025年聯合舉辦。2024年12月30日,武漢市第二中學校長肖平安與武漢愛莎國際教育園區總校長賈茜,代表雙方學校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7]。2025年3月30日,「智啟未來·AI時代基礎教育創新論壇暨武漢二中中外合作辦學 IB 項目發布會」在武漢會議中心召開[46]。IB項目設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項目,學生完成相關學業考核後,可同時獲得武漢二中高中畢業證書與IBDP國際文憑[58]。9月,第一屆IB項目開學。
課外活動
[編輯]校刊
[編輯]武漢二中在私立廣雅中學時期就出版過校刊《廣雅學生》,原訂月出十六開本一冊,1941年創刊,僅出一期即停,主編程文華、鄭燕生[59]。2023年,武漢二中又創辦校刊《致遠》(英語:ZHI YUAN),3月出第一期後停,由武漢二中團委和校辦主辦,武漢二中學生會學宣部和武漢二中椿笙文學社承辦,並由文學社學生主編,學生自由投稿,高一和高二語文組審核[60]。
「十大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編輯]
「十大走進」即走進軍營、走進大山、走進新農村、走進革命老區、走進社區、走進高新企業、走進高校及科研院所、走進革命歷史紀念場館、走進實驗室及圖書館、走近名人名家[61]。
該課程體系高度規範化,被正式納入學校年度教育教學計劃,並關聯省級綜合素質評價平台,確保課時保障與實施規範。其實施採取集中安排(非畢業年級於學期中/期末考試後一周進行,要求全體健康學生參與)與分散安排(根據專家時間靈活穿插在日常教學中)相結合的模式。每次活動均設計為包含活動前準備課程(任務分工、安全教育等)、活動中基地實踐課程(實地體驗)及活動後總結課程(成果交流分享)的完整流程[61]。
課程實施強調學校、研學服務機構和實踐基地三方協作,各司其職,由學校主導課程建設與管理,基地負責體驗實施,機構提供橋梁服務,並遵循實效性、實踐性和安全性的原則[61]。
武漢市第二中學籃球隊
[編輯]武漢二中籃球隊建立了按年級劃分的3個梯隊,建有完善的運動員檔案,制定年度、周訓練工作計劃,有1名專職教練與1名兼任教練。多年來,籃球隊堅持每天早上出操、下午訓練[62]。
2015年7月,學校男籃在全國高中籃球聯賽上取得全國冠軍,並受到教育部中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的關注,獲得赴美參加國際中學生籃球邀請賽的資格。12月24日,學校男籃收到來自美國的邀請,參加由普納荷高中舉辦的國際中學生籃球邀請賽[63],並獲第七名的成績[62]。
2017年,學校男籃包攬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男籃比賽的冠軍,並代表湖北省組隊參加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在上海舉行的決賽中獲得全國第九名的好成績。
2018年1月23日,國際籃聯、中國籃聯在武漢舉行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啟動儀式,武漢二中學生代表受邀參加籃球世界盃吉祥物入圍儀式[62]。
2024年12月30日,學校男籃獲得2024年全國「高鐵圈」青少年U17男子籃球公開賽湖北賽區冠軍[64]。
武漢市第二中學模擬聯合國社團
[編輯]2009年6月,在學校支持下,武漢二中2010屆學生創立武漢二中模擬聯合國社團。自成立後,模聯社除在學校內展開活動外,還多次參加國內外模擬聯合國會議[65]。
2024年8月,模聯社參加了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外交部委員會、外交學院、雲南省青年聯合會和雲南省學生聯合會共同舉辦的第八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在會議中,學生們作為埃及代表參會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並榮獲「最佳組織獎」與若干個人獎項[66]。
2024年10月,模聯社參加了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委員會和武漢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一屆武漢青年模擬聯合國大會。在會議中,學生以天主教選舉聯盟主席、社會黨黨報主編、義大利社會黨及社會主義派領袖的身份參會,並榮獲「最佳內閣」和若干個人獎項[67]。
校園環境
[編輯]
武漢市第二中學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京漢大道與蘆溝橋路交匯處,占地48畝,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約5000平方米。

學校現址在抗戰時期為漢口日租界日本人於1909年為其僑民子女開辦,1944年遷至此處的一所小學,名為明治尋常高等小學(一說為明治尋常小學校[68]或明治學校[69]),後遭美軍轟炸,於1945年停辦[70]。1946年5月,抗戰勝利後,漢口市政府委派陳直在原日租界民治小學的廢墟上主持籌建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的工作。後由武漢市第二中學沿用至今。
武漢市第二中學校園布局規整,主幹建築沿盧溝橋路平行分布。校園被1號樓(求真樓)一分為南北兩部分。1號樓北側為北廣場,南側為操場。北廣場西側為科技樓(求實樓),東側則為行政樓(啟迪樓)與2號樓(博學樓),兩者為連體建築。操場東側緊鄰1號樓的是3號樓(致遠樓),其南側為學生食堂及籃球館。操場南部設有學生公寓(雅行樓)。校園出入口分布便利,北廣場向北通往北門,直達蘆溝橋路;3號樓東側設有東門,連接中山大道,毗鄰武漢地鐵一號線及八號線黃浦路站。
-
東門
-
北門
-
1號樓(求真樓)
-
行政樓(啟迪樓)(左)和2號樓(博學樓)(右)
-
3號樓(致遠樓)
-
食堂、籃球館(左)和學生公寓(雅行樓)
-
北廣場
-
科技樓(求實樓)
-
操場
歷任領導
[編輯]任別 | 姓名 | 職別 | 任職時間 | 資料來源 |
---|---|---|---|---|
1 | 鄭蘭溪 | 校長 | 1940年-不詳[注 9] | [12] |
2 | 程文華 | 校長 | 不詳-1942年[注 10] | [71] |
任別 | 姓名 | 職別 | 任職時間 | 資料來源 |
---|---|---|---|---|
1 | 程文華 | 校長 | 1942年2月11日-1942年8月13日 | [18][72] |
2 | 黃慶雲 | 校長 | 1942年8月13日-不詳[注 11] | [8] |
3 | 耿佛廑 | 校長 | 不詳 | [73] |
- | 停 辦 | 1944年-1946年 | [7] | |
4 | 陳 直 | 校長 | 1946年-1949年 | [74] |
任別 | 姓名 | 職別 | 任職時間 | 資料來源 |
---|---|---|---|---|
1 | 方 蔚 | 校長 | 1949年-1951年 | [75] |
2 | 李成文 | 校長 | 1951年-1956年 | |
3 | 汪成范 | 校長 | 1956年-1957年 | [22] |
4 | 何 儔 | 校長 | 1957年-1959年 | [75] |
- | 懸 缺[注 12] | 1959年-1962年 | ||
5 | 張師韓 | 校長 | 1962年-1966年[注 13] | |
- | 懸 缺[注 14] | 1966年-1970年 | ||
6 | 韓振華、石華中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0年 | |
- | 懸 缺 | 1970年-1972年 | ||
7 | 王山林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2年-1973年 | |
8 | 張德齋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3年-1975年 | |
9 | 韓文祥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5年-1978年 | |
- | 懸 缺[注 15] | 1978年-1981年 | ||
10 | 莊君明 | 校長 | 1981年-1983年 | |
11 | 魏環初[注 16] | 校長 | 1983年-1992年 | |
12 | 詹仲振 | 校長 | 1992年-2003年 | |
13 | 董漢利 | 校長 | 2003年-2013年 | |
14 | 汪壽光 | 校長 | 2013年-2020年 | |
15 | 任能祥 | 校長 | 2020年-2023年 | |
16 | 肖平安 | 校長 | 2023年至今 | [76] |
現任領導
[編輯]機構 | ![]() 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二中學委員會 |
武漢市第二中學 | ||||
---|---|---|---|---|---|---|
職務 | 書記 | 副書記 | 校長 | 副校長 | ||
姓名 | 黃勇[77]
|
李自青[77]
|
肖平安[78]
|
張波[77]
|
李義平[77]
|
張穎潔[77]
|
民族 | ||||||
籍貫 | ||||||
出生日期 | 1970年1月
|
1973年8月2日
|
1969年12月
|
1976年3月
|
1976年9月
|
1981年5月
|
就任日期 | 2024年
|
2020年11月
|
校友
[編輯]下文列舉部分求學或畢業於漢口私立廣雅中學、漢口市立第二中學、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武漢市第二中學的學生,或曾於此任教的學者和其他有影響力的社會人士。武漢二中校友會醞釀於1994年,1995年成立校友會籌委會,並首先在湖北省襄陽市、湖北省隨州市、湖北省應城市分別建立校友會;1996年1月27日在北京市、天津市的校友聚會,建立了武漢二中京津地區校友會。在地區校友會的基礎上,又先後建立了班級校友會、年級校友會。1996年2月23日上午,武漢二中校友會代表大會在學校隆重舉行[79]。
兩院院士
[編輯]武漢二中校友中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有1975屆校友、力學家鄭曉靜[80]
學界
[編輯]武漢二中在學界中的校友有1952屆校友、南開大學歷史系原黨總支書記、陳潭秋之子陳志遠[81],1956屆校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汪行遠[82],1957屆校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室設計員韓厚健[83],1962屆校友、華中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湖北大學原校長蔡勖[84]。
政界
[編輯]
武漢二中校友中的政界人士有1951屆校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原局長鄭幼枚[85][86],1952屆校友、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原主任徐志堅[87],1952屆校友、著名新聞記者、新華通訊社原黨組書記、原社長郭超人[88],1953屆校友、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沈椿年[89],1976屆校友、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武漢市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王弘崗[90],1976屆校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北省主任委員周洪宇[91]。
文學藝術界
[編輯]武漢二中校友中的文學藝術界人士有1949屆校友、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92],1956屆校友、男演員、導演許還山[93],1959屆校友、作家周翼南[94],1960屆校友、廣東話劇院一級演員李邦禹[95],1967屆校友、作家盧江林[96],1972屆校友、畫家、文藝評論家周解民[97]。
其他相關學校
[編輯]武漢市第二寄宿學校
[編輯]武漢市第二寄宿學校創辦於1997年7月,經武漢市教育委員會批准,為武漢市第一所民辦公助,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試點學校。學校由武漢市海達集團公司和銀星租賃公司投資硬體建設,由武漢市第二中學提供師資進行全面教育教學管理,由江岸區教育委員會管理。校址位於漢口解放大道2068號[98]。後停辦,停辦時間不詳。
武漢市二中廣雅中學
[編輯]武漢市二中廣雅中學,原名武漢市第二中學分校[99],創建於2001年秋,為全日制初級中學。校址位於漢口江灘邊的勝利街310號,占地近24338平方米,現有40多個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100]。
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
[編輯]武漢市第二初級中學成立於2016年7月,是一所公辦全日制初級中學,於2016年8月正式招生,上級主管單位為江岸區教育局。學校分為兩個校區,勝利街校區位於勝利街265號,岱山校區位於漢黃路13號[101]。
注釋
[編輯]- ^ 武漢市第二中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Wuhan No 2 High School-St Marys Program
- ^ 武漢市第二中學官網「歷史沿革」頁稱1939年程文華自東京帝國大學歸國,但漢口特別市政府令 (府三字第一〇五八五號)顯示程文華於1942年8月「業經選派赴日留學」
- ^ 一說為程文華
- ^ 另說「漢口市立第二男子中學」
- ^ 一說為「小野張」
- ^ 一說為「漢口市立第二中學」
- ^ 只接受紅五類的學生,甚至只接受高幹子女。由於「紅衛兵」是三個字,因此武漢造反派群眾蔑稱「紅衛兵」為「三字兵」。
- ^ 簡稱「思想兵」。
- ^ 1940年5月27日《大楚報》文章《廣雅中學招生實現 未能授完課程於暑假中補足》「……在該校校長鄭蘭溪未返漢以前,一切事宜,暫由教務主任程文華負責辦理雲」 1940年6月27日《大楚報》文章《市府參事 鄭蘭溪赴京》「武漢特別市政府參事,廣雅中學校長鄭蘭溪頃因某項要公,已於日前由漢乘輪赴京,鄭氏返漢之期,聞在本月底左右雲」 此後,再無鄭蘭溪之消息。
- ^ 《武漢報》1941年9月5日《市高教育局長 視察廣雅中學》「⋯⋯由該校長程文華氏陪同」 武漢市第二中學官網「部分行政負責人照片」頁標註「程文華(1940-1942)任私立廣雅中學(武漢二中前身)校長」
- ^ 漢口特別市政府.
漢口特別市政府令 (府三字第一〇五八七號). 維基文庫. 1942-08-13.
茲派黃慶雲為本市市立第二中學校長敍薦任九級俸此令
1942年8月13日《大楚報》文章《市立二男中校長決調黃慶雲繼任》「本市市立二男中校長新任人選,業經市府決定,調教育局第四科科長黃慶雲繼任,明令定今日正式發表」 1943年1月21日《大楚報》文章《市二男中舉行 畢業典禮》「⋯⋯於黃校長報告後⋯⋯」,後無相關資料。 武漢市第二中學官網亦無相關資料及說明。 - ^ 1958年,實行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支部委員分工負責制,黨支部書記為學校行政第一把手。 1956年-1972年項本承任黨委書記
- ^ 武漢市第二中學官網「武漢二中歷任校長一覽表」頁標註張師韓任職時間為1962年,「部分行政負責人照片」頁標註張師韓任職時間為1962年至1979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學校黨政機構癱瘓,故可以認為任期事實上於1966年結束,但法定上任期於1968年校革命委員會建立起結束。
- ^ 1966-1968年學校黨政機構癱瘓,行政第一把手事實上懸缺;1968年底成立校革命委員會,行政第一把手由校革委會主任擔任。1968-1970年學校行政第一把手法定上懸缺。
- ^ 1978年,撤銷中學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支部(總支)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 1978年-1983年萬大新任副校長,1978年-1997年諶松祺任副校長,1978年-1980年張師韓任副校長,1978年-1982年韓紹泉任副校長。
- ^ 一說為魏澴初
參考
[編輯]- ^ 2023年武汉市高中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 武漢市教育局. [2025-06-11].
- ^ 武汉市第二中学. [2025年6月7日].
- ^ 武汉市第二中学. [2025年6月7日].
- ^ 董汉利校长2010年9月3日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6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6月24日).
- ^ 武汉市第二中学. [2025年6月7日].
- ^ 6.0 6.1 6.2 廣雅中學 敎部核准立案. 大楚報. 1941-08-01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7.0 7.1 7.2 7.3 7.4 7.5 历史沿革-武汉市第二中学. www.whez.com.cn. [202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
- ^ 8.0 8.1 8.2 市二男中新舊校長 舉行交接儀式. 大楚報. 1942-08-18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無法推進校務 市府接收廣中. 武漢報. 1942-01-23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武漢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教育百年大事记. 武漢: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9. ISBN 7-5629-1472-9.
- ^ 私立北平輔仁大學. 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一覽 (PDF). 1938: 91.
- ^ 12.0 12.1 廣雅中學招生實現 未能授完課程於暑假中補足. 大楚報. 1940-05-27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
教育部訓令為全國教育行政會議議决私立學校之獎勵與取締一案令仰遵照由. 維基文庫. 1948-07-19.
- ^ 14.0 14.1 漢口特別市政府.
汉口特别市政府训令 (府二字第九〇五号). 維基文庫. 1942-01-23.
- ^ 漢口特別市政府.
漢口特別市政府令 (府三字第一二九九號). 維基文庫. 1942-01-30.
- ^ 漢口市教育局.
汉口市教育局呈文 (教一字第六一号). 維基文庫. 1942-01-26.
- ^ 前廣雅中學學生 作轉學試驗. 大楚報. 1942-02-03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18.0 18.1 漢口特別市政府.
漢口特別市政府令 (府三字第一八七三號). 維基文庫. 1942-02-11.
茲派程文華為本市市立第二中學校長敍支月薪二百四十元此令
- ^ 漢口市教育局.
汉口市教育局训令 (教一字第九五号). 維基文庫. 1942-02-04.
- ^ 漢口特別市政府.
漢口特別市政府指令 (府一字第二八五五號). 維基文庫. 1942-03-07.
- ^ 静安里、黄石里与刑场及其他. www.whcbs.com. [2025-07-11].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姜亮武. 武汉二中四十年. 武漢文史資料 一九九二年第三、四輯合刊. 1992: 138-147.
- ^ 劉行涵. 市二男中昨开始上课. 大剛報. 1950-03-11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24.0 24.1 24.2 24.3 24.4 江岸区政协. jazx.whja.org.cn. [2025-07-06].
- ^ 25.0 25.1 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中-下属学校. www.jiangan.gov.cn. [2025-06-08].
- ^ 26.0 26.1 26.2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教育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1. ISBN 7-307-01132-8/Z·46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武漢市江岸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岸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0-4079-3.
- ^ 武漢教育志叢編纂委員會. 江岸区教育志. 武漢: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ISBN 7-5629-0546-0.
- ^ 徐海亮. 东湖风云录 : 武汉文革的群众记忆. 香港: 香港銀河出版社. 2005. ISBN 9624757151.
- ^ 30.0 30.1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78年12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16-05132-3.
- ^ 武漢市情編輯部、武漢市檔案館 (編). 武汉大典.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43-01845-7.
- ^ 武漢鋼二司紅武測. 武汉地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六七年元月——七月). 1967.
- ^ 33.0 33.1 本書編寫組. 武汉地区文革纪实. 香港: 中國文化傳播出版社. 2020. ISBN 978-988-77056-6-6.
- ^ 徐, 海亮. 武汉“七二〇”事件实录. 中國文化傳播出版社. 2017. ISBN 9881970318.
- ^ 武漢鋼二司紅武測. 武汉地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六七年元月——七月). 1967.
- ^ 36.0 36.1 武漢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江岸区教育志. 武漢: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2. ISBN 7-5629-0546-0.
- ^ 人事部 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5-06-08].
- ^ 历史沿革. 武漢二中. 2009-10-27 [201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2) (中文(簡體)).
- ^ 北大认定中国最顶级中学名单:湖北11所.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5-06-08].
- ^ 市教育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认定结果的通知. jyj.wuhan.gov.cn. [2025-06-08].
- ^ 市教育局关于公布普通高中领航学校和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 jyj.wuhan.gov.cn. [2025-06-08].
- ^ 43.0 43.1 Institution Summary Overview. Cognia. 2022-06-17 [2025-06-07] (英語).
- ^ 44.0 44.1 关于Jupiter系统的说明.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20-08-11 (中文(中國大陸)).
- ^ St. Mary's School St. Mary's School at Wuhan No. 2 High School Best private school in southern Oregon. www.smschool.us. [2025-03-30].
- ^ 46.0 46.1 选校专家_【重磅邀约】智启未来·AI时代基础教育创新论坛 暨武汉二中中外合作办学IB项目发布会-选校专家网. www.ieduglobe.com. [2025-06-07].
- ^ 騰訊網. 四大特色班型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武汉二中招生负责人作客长江日报中招直播间答疑_腾讯新闻. news.qq.com. 2024-04-24 [2025-06-07] (中文(中國大陸)).
- ^ 美国南俄勒冈州圣玛丽中学与我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2-09-06 [2025-06-07] (中文(中國大陸)).
- ^ 圣玛丽中学校长来我校考察中美合作课程项目.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3-11-11 [2025-06-07] (中文(中國大陸)).
- ^ 国际部学生会成立.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3-09-25 [2025-06-07] (中文(中國大陸)).
- ^ 二中中外合作辦學. 武汉二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AP项目开放日,来啦!.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3-30].
- ^ 追光逐梦 一路生花|武汉二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5届毕业典礼圆满举行.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25-05-18 [2025-06-07] (中文(中國大陸)).
- ^ Globalize Your School | KnowledgeLink. kleducation. [2025-06-07].
- ^ 圣玛丽中学中国校区. KnowledgeLink (中文(中國大陸)).
- ^ St. Mary’s School Announces Partnership with Wuhan No. 2 High School. kleducation. 2013-06-01 [2025-06-07].
- ^ Remi. 开学季 | 武汉二中国际部2023届学生会竞选.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6-07].
- ^ 强强联合育英才!武汉二中与武汉爱莎开启全面战略合作_教育_国际化_武汉市. roll.sohu.com. [2025-06-07].
- ^ 武漢愛莎. 赴一场全球精英之约——武汉二中IB课程正式开启.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6-07].
- ^ 程文華. 沦陷时期湖北的日伪报刊杂志. 湖北文史資料. 1986, (3): 183-189.
- ^ 武漢二中. 发布:武汉二中校刊《致远》第一期.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7-13].
- ^ 61.0 61.1 61.2 朱偉霖; 周蕤平. 让德育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为例. 中國教師. 2019, 3 (9): 95-97. doi:10.3969/j.issn.1672-2051.2019.09.026 –透過知網.
- ^ 62.0 62.1 62.2 武汉二中:优进精出之路 ——全国名校学生高素质发展报告_大武汉. www.app.dawuhanapp.com. [2025-06-15].
- ^ 武汉二中篮球队将赴美交流. m.haiwainet.cn. [2025-06-15].
- ^ 武漢二中. 热烈祝贺武汉市第二中学篮球队再夺湖北省冠军!.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6-15].
- ^ 学生社团.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0-27.
- ^ 武漢二中. 青年•世界•未来 —— 武汉二中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奖.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6-15].
- ^ 武漢二中. 连接世界 从这里开始 —— 武汉二中学子第一届武汉青年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奖. 微信公眾平台. [2025-06-15].
- ^ 《汉口五国租界》:“14日晨,约220名驻汉日海军陆战队员在租界内演习巷战,日义勇队也在明治寻常小学校大操场集合参加演习。”. [202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6).
- ^ 警报即将拉响!“今天”武汉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武汉伢要记得!:“这个位置以前是日租界的明治学校,我在二中读书时,还是日式建筑,松木地板、横拉式窗户,小格的玻璃、带封闭式外走廊的教室。”. [202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6).
- ^ 《漢口租界志》編纂委員會. 汉口租界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3. ISBN 7-5430-2941-3.
- ^ 市高教育局長 視察廣雅中學. 武漢報. 1941-09-05 –透過近代報紙資料庫.
- ^ 漢口特別市政府.
汉口特别市政府令 (府三字第一〇五八五号). 維基文庫. 1942-08-13.
據教育局呈報市立第二中學校長程文華業經選派赴日留學請免本職應照准此令
- ^ 李珠; 皮明庥. 武汉教育史.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9. ISBN 7-5430-1969-8.
- ^ 部分行政负责人照片.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8-12-07.
- ^ 75.0 75.1 武汉二中历任校长一览表.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8-12-07 [2025-07-04].
- ^ 2023年武汉市高中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 武漢市教育局. [2025-06-11].
- ^ 77.0 77.1 77.2 77.3 77.4 现任班子-武汉市第二中学. www.whez.com.cn. [202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1).
- ^ 2023年武汉市高中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 武漢市教育局. [2025-06-11].
- ^ 杰出校友.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25-07-04].
- ^ 郑晓静(1975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5-27 [2025-07-04].
- ^ 52届 陈志远.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3-01 [2025-07-04].
- ^ 汪行远(1956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 ^ 韩厚健(1957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5-27 [2025-07-04].
- ^ 蔡勖(1962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5-27 [2025-07-04].
- ^ 郑幼枚.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 ^ 武汉二中初中学生名录5l届(1948—1951).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1-27.
- ^ 徐志坚(1952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2025-07-04].
- ^ 郭超人(1952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2025-07-04].
- ^ 沈椿年(1953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 ^ 王弘岗(1976届).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9-07 [2025-07-04].
- ^ 周洪宇(1976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5-27 [2025-07-04].
- ^ 施鸿鄂(1949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 ^ 许还山(1956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2025-07-04].
- ^ 周翼南(1959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 ^ 李邦禹(1960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3-01 [2025-07-04].
- ^ 卢江林(1967届毕业生).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09-12-08.
- ^ 72届 周解民.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10-03-22 [2025-07-04].
- ^ 武漢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民办学校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1. ISBN 7-5430-2389-X.
- ^ 分校简介. 武漢市第二中學. [2025-07-06].
- ^ 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初中-下属学校. www.jiangan.gov.cn. [2025-07-06].
- ^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中-下属学校. www.jiangan.gov.cn.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