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桑披寺的清代政治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桑披寺在現今四川省的位置

桑披寺的清代政治史介紹桑披寺在清代參與的政治事件。桑披寺位於清朝四川省裏化廳鄉城縣藏傳佛寺,自1669年初建,一直是鄉城的政治中心,參與鄉城大小政治事件。在1906年趙爾豐設鄉城縣之前,桑披寺直轄鄉城900戶之中的300戶,除寺廟直轄的田產不納稅之外,更主管納糧稅務,[1]桑披寺歷年常有因抗拒官府干涉鄉城和理塘事務,而發生違抗差糧、戕害官吏事件,1897和1899年喇嘛兩度剝皮酷刑殺死來交涉的清朝官員,其中施文明遭剝皮填草為「人皮鼓」,懸於寺內,「歲時踐擊之以示威」。

清代[編輯]

清初:獲達賴喇嘛扶持崛起[編輯]

清初鄉城縣教派林立,格魯派的南那崗寺是小寺,主持若·崩松本洛不忿被其他教派欺壓,赴西藏向格魯派領袖第五世達賴喇嘛告狀。[2]達賴遣蒙古軍官吉布康珠到鄉城整改寺院。吉布康珠武斷將碩曲河流域諸教派共108座寺廟統一改奉格魯派,在原屬噶舉派甲夏寺原址興建桑披寺(1669年),由桑披寺統率當地格魯派。[2]

1811年,桑披寺主持兼赤江活佛絳曲群培出任第九世達賴喇嘛的經師,1815年登第六十九任甘丹赤巴法座,桑披寺聲威大振,鄉城縣也因此聞名。[2]

晚清:武力對抗[編輯]

兩度剝皮清廷軍官(1897、1899年)[編輯]

鄉城縣桑披寺是理塘縣長青春科爾寺的屬寺,1891年桑披寺越界至理塘縣徵糧,由此兩寺多次械鬥,百姓死傷。其後桑披寺越界尋得瞻對藏官保護,公然不奉長青春科爾寺節制。[3][4]1897年,理塘守備(正五品)李朝富到桑披寺調停,與堪布(主持)普仲扎娃談破,李朝富父子三人(兩名兒子是士兵)被殺,受剝皮酷刑。

1899年,清軍游擊(從三品)施文明進剿,在火竹鄉中伏全軍覆沒,施文明遭剝皮填草為「人皮鼓」,懸於寺內,「歲時踐擊之以示威」。[4][3][5]清庭兵力不隸,僅要求桑披寺呈交「受撫具結」(承認受清庭撫率的保證書),草草了事,助長了普仲扎娃的氣焰。[3][6]

成都將軍馬亮在1909年6月7日奉命向宣統帝溥儀復奏「鄉城之桑披寺,喇嘛千餘人,恃其地險人強,屢出滋事。光緒二十三年,理塘守備李朝富奉委前往查辦,該寺堪布相交蒲中竟將李朝富父子三人誘入肢解。二十四年,游擊施文明帶兵進剿,又被截獲,將該游擊剝皮實草」。[4]

趙爾豐圍攻(1906年)[編輯]

1905年4月巴塘之亂(駐藏大臣鳳全中伏被喇嘛刺殺,四名法國傳教士喇嘛虐兩週再槍決),桑披寺主持普仲扎娃匿藏欽犯兼巴塘正土司羅進寶之子四郎占兌;桑披寺又為了阻撓清軍而故意中斷川藏糧道,先撤掉驛站,斷路掘井,突然中止賣糧食予政府。巴塘事變平亂後,趙爾豐圍剿桑披寺歸案。[3]

1906年1月30日,桑披寺先發制人,在火竹鄉夜襲趙爾豐的清軍。而後清軍圍寺四個月,終以斷水源之法在6月9日攻破桑披寺。[7]圍寺初期清軍斷了溪流,但發現寺內毫無缺水跡象,然清軍嚴重缺糧以至只能以野菜充飢,終在5月下旬尋得引水入寺的地下陶管,徹底斷了寺內水源。寺內雖藏有大量糌粑,但糌粑沒水不能吞嚥,形同斷糧。喇嘛出寺搶水被殺,搜其身上有向其他藏寺求救的文書,清軍遂裝為援兵,斯斯然入寺「援助」,終攻破。普仲扎娃在入寺前三天前已自殺。趙爾豐在寺內尋得李朝富施文明的人皮,上奏清廷獲准建雙忠祠合葬。[5]

趙爾豐在此役對喇嘛和軍人甚為血腥,破寺「立斃喇嘛六百餘名」,亦斬首一哨清軍逃兵,約七十餘名漢人。[6][5]當晚破寺之前,那一哨清兵乘夜出逃,但沒逃多遠得悉桑披寺已被破,倉忙回去大隊,破寺三天後逃兵被趙爾豐當眾訓話格殺。[5]

對趙爾豐圍攻的評價[編輯]

英國駐中國的外交人員埃里克·泰希曼(Eric Teichman)在1922年寫道:「四川人送他綽號『趙屠戶』,儘管如此,他素有為人公允的聲譽。他毫不猶豫將抵抗的藏人首領或頭人斬首,同樣地,他亦毫不留情斬首手下官員和隨從之中的違紀者。非凡之人、有將才,趙爾豐處事的公正與公道,以及其為人嚴酷,兩者在西藏東部至今都令人記憶猶新。然而,喇嘛一致認為趙爾豐是可惡的敵人、喇嘛寺的摧毀者、僧侶的殺戮者。」[6][8]同年,趙爾豐擢升為川滇邊務大臣,統管康區事務。

引用文獻[編輯]

  1. ^ 王海兵(2018). 統而難治: 民國前期的鄉城縣政 (1912-1937).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8年10月
  2. ^ 2.0 2.1 2.2 乡城,时间的念珠. 新浪網轉載成都晚報. 2006年12月10日03:40 [2020-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3. ^ 3.0 3.1 3.2 3.3 秦和平. 乡城、稻城土头统治的由来及其嬗变. 西藏研究. 2007-05-15 [2020-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4. ^ 4.0 4.1 4.2 巴塘縣政府入口網站(2014-04-14)「趙爾豐其人(五)」|url=http://www.batang.gov.cn/13771/13772/13776/2014/04/14/10513154.shtml}}[永久失效連結]. 引文出自成都將軍馬亮在1909年奉命向宣統帝復奏,審核藏官對趙爾豐的指控。
  5. ^ 5.0 5.1 5.2 5.3 張永久. 消失的西康. 2014: 119-124, 129-134. 
  6. ^ 6.0 6.1 6.2 魏德松(2012). 東山頂上的酥油茶. 頁83-87.
  7. ^ 聶作平. 西康前史:赵尔丰经营川边记. 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第10期. 2018-10-27 09:21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8. ^ Eric Teichman. (1922). Travels of a Consular Official in Eastern Tibe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ge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