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根特議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張根特和解的托寓,圖中描繪的是萊頓圍城戰

《根特議和法案》(荷蘭語:Pacificatie van Gent;英語:Pacification of Ghent)是1576年11月8日由尼德蘭十七省代表在根特(今屬比利時)簽署的一項歷史性協議。該法案旨在聯合尼德蘭南北各省份,暫時擱置宗教分歧,共同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是八十年戰爭中的關鍵轉折點。[1]

背景

[編輯]

西班牙統治與反抗

[編輯]

自1555年起,尼德蘭(包括今荷蘭、比利時等地)處於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統治下。宗教壓迫(尤其是對加爾文主義的鎮壓)、高額稅收和中央集權政策引發廣泛不滿。1568年,奧蘭治親王威廉(William of Orange)領導北部新教省份發動起義,開啟八十年戰爭。但南北省份因宗教矛盾(北部新教、南部天主教)長期對立。

直接導火索

[編輯]

1576年,腓力二世因財政破產拖欠駐尼德蘭西班牙軍隊軍餉,導致士兵譁變,劫掠南部城市安特衛普(史稱「西班牙暴動」)。此舉激怒南部天主教省份,迫使其與北部新教勢力聯合。

主要內容

[編輯]

1. 尼德蘭各省同意聯合驅逐西班牙駐軍,恢復各省傳統自治權。

2. 暫時擱置宗教爭議,允許北部省份保留新教信仰,南部維持天主教;禁止因宗教原因迫害公民。

3. 成立聯合議會(States General),協調各省對外政策和軍事行動。

4. 確認威廉為荷蘭澤蘭等省的合法統治者,並爭取其他省份支持。[1]

影響與後續

[編輯]

短期效果

[編輯]

法案暫時彌合了南北分歧,促成1577年西班牙軍隊撤出尼德蘭大部地區。西班牙總督唐·胡安(Don Juan of Austria)被迫簽署《永久敕令》(1577年),承認尼德蘭自治權。[1]

破裂與分裂

[編輯]

南部天主教省份擔憂新教勢力擴張,於1579年成立阿拉斯同盟(Union of Arras),重新效忠西班牙。作為回應,北部七省於1579年成立烏得勒支同盟(Union of Utrecht),奠定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基礎。[2]

1579年的尼德蘭局勢,北部是烏德勒支同盟,南部是阿拉斯同盟

遺產

[編輯]

荷蘭共和國於1581年通過《斷絕法案》(Act of Abjuration)正式脫離西班牙,而《根特議和法案》被視為這一進程的重要鋪墊。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Israel, Jonathan I. The Dutch Republic: Its Rise, Greatness, and Fall 1477–180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 Parker, Geoffrey. The Dutch Revolt. Penguin Books, 1977.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