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黨
松浦黨(日語:松浦党/まつらとう)是日本平安時代至戰國時代間,在肥前國松浦地方由松浦氏組織起來的武士團聯合體。松浦黨分為48支(一說52支),因此也被稱為「松浦四十八黨」。他們因水軍而聞名。
歷史
[編輯]根據江戶時代由平戶松浦氏編纂的《松浦家世傳》記載,松浦氏為嵯峨源氏的後裔,擔任惣領;而渡邊氏則為其分支,是源自渡邊綱的水軍統領,原為統轄瀨戶內海的攝津水軍「渡邊黨」的一支。其祖先松浦久(又名渡邊久、源久),據說是渡邊綱(源綱)之子奈古屋授(渡邊授、源授)的孫子。延久元年(1069年),他擔任松浦郡宇野御廚的莊官(檢校),在松浦郡擁有領地,並開始使用「松浦」作為姓氏。
然而,有史料顯示,在松浦久被認為遷至肥前的延久元年之前,就已經有使用嵯峨源氏風格的一字名號之人,與該地區有所關聯。例如,嵯峨天皇之子源定的孫子中,有一位肥前守名叫源浮。藤原實資的日記《小右記》記載,長和五年(1016年),一位名為源聞的人被任命為肥前守,還曾造訪實資表達謝意。雖然他們多為遙任的國司,但後代定居當地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寬仁元年(1019年)的刀伊入寇事件中,有一位名為「前肥前介源知」(前任肥前介官員源知)的人擔任指揮,據《小右記》記載,他射殺了許多刀伊賊寇,並活捉一人。這些記載表明,在延久元年之前,可能已有松浦氏先祖以國司或在庁官人身份活躍於該地[1]。
松浦一族各自以所駐之地的地名為苗字,組成的整體被稱為「松浦黨」。作為聯合體,它並非由某一氏族強力統治,而是一種聯盟性質的組織。在這一聯盟中,具有領導能力和實力的氏族會成為松浦黨的惣領。
由於松浦一族居住的地區多為多島海沿岸,且瀕臨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得以頻繁利用船隻從事日宋貿易。同時,依賴船隻生活的他們逐漸成為水軍,並逐步被視為海盜(掠奪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的糧食、文物等)。這一形象深入人心,甚至被中央貴族及民間普遍接受,松浦黨因此獲得帶有貶義的稱呼。藤原定家在《明月記》中寫道:「鎮西之凶黨,號為松浦黨。」但他們自己並不自稱為「松浦黨」[2]。
隸屬於松浦黨武士團的家族
[編輯]伊萬里氏、河原氏、久木島氏、城氏、久保田氏、山代氏、楠久氏、八並氏、船原氏、有田氏、廣瀨氏、牟田部氏、吉野氏、松田氏、杉浦氏、鷹島氏、大曲氏、福島氏、斑島氏、千秋氏、赤木野氏、松浦氏、吉田氏、小倉氏、莊山氏、早田氏、志佐氏、御廚氏、中尾氏、松倉氏、河原田氏、宮田氏、弓張氏、檜口氏、船木氏、坂本氏、畑島氏、小窪氏、松野氏、佐井氏、中村氏、田平氏、峰氏、武尾氏、田代氏、江迎氏、松尾氏、小佐佐氏、豐田氏、武末氏、相神浦氏、相浦氏、早岐氏、赤羽氏、針尾氏、佐佐氏、八木氏、紐差氏、志志岐氏、中津良氏、小佐佐氏、津吉氏、公文氏、鮎川氏、一部氏、大島氏、宇久氏、馬場氏、玉浦氏、小值賀氏、青方氏、白魚氏、有河氏、曾祢氏、奈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