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桂琳·甘迺迪

賈桂琳·甘迺迪 Jacqueline Kennedy | |
---|---|
![]() | |
![]() | |
任期 1961年1月20日 —1963年11月22日 | |
總統 | 約翰·F·甘迺迪 |
前任 | 瑪米·艾森豪威爾 |
繼任 | 小瓢蟲·約翰遜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 | 1929年7月28日
逝世 | 1994年5月19日![]() | (64歲)
墓地 | 阿靈頓國家公墓 |
政黨 | ![]() |
配偶 | 約翰·F·甘迺迪 (1953年結婚—1963年喪偶) 亞里斯多德·歐納西斯 (1968年結婚—1975年喪偶) |
兒女 | 艾拉貝拉(1956年) 卡洛琳(外交官,1957年-) 小約翰(1960年-1999年) 帕特瑞克·鮑維爾(1963年) |
母校 | 喬治華盛頓大學(BA) |
職業 | 美國第一夫人、編輯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 |
賈桂琳·李·「賈姬」·甘迺迪·歐納西斯(英語:Jacqueline Lee "Jackie" Kennedy Onassis,1929年7月28日—1994年5月19日),原姓布維爾(英語:Bouvier),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夫人,自1961年至1963年美國的第一夫人。
早期生涯
[編輯]賈桂琳·李·布維爾出生於紐約州南安普敦鎮的南安普敦醫院,父親約翰·沃努·布維爾三世是一個證券經紀人,具有四分之一法國血統,其餘的為愛爾蘭血統,是一個花花公子。母親傑奈特·諾頓·李來自馬里蘭州,祖先也是愛爾蘭移民。她的妹妹卡羅琳在1933年出生。賈桂琳從小就喜歡在外祖父的農場中騎馬,騎馬成為她終生的愛好,並且為此得過許多獎項。此外她還喜好讀書、繪畫、寫詩。
1944年-1947年賈桂琳在波特小姐學校(Miss Porter's School)就讀,1947年-1948年在瓦薩爾學院就讀,1949年曾去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51年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繪畫,獲得藝術學位。
賈桂琳的第一個工作是為《華盛頓先驅時報》擔任攝影記者,在華盛頓特區周圍進行人物專訪並為他們攝影,為此她邂逅了當時一顆政壇新星—民主黨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甘迺迪。
與約翰·F·甘迺迪的婚姻
[編輯]
賈桂琳與聯邦眾議員約翰·F·甘迺迪於1952年5月在記者查爾斯·L·巴特利特舉辦的晚宴上相識。[1]她被甘迺迪的外貌、機智和財富所吸引。兩人都信仰天主教,喜歡寫作與閱讀,且曾在海外生活,興趣頗多相投。[2]當時甘迺迪正忙於競選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選後兩人感情加深,他向她求婚。布維耶因受派前往倫敦為《華盛頓時報-先驅報》報道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儀式,未立即答應。[3]
她在歐洲旅行一個月後返回美國,並接受了甘迺迪的求婚,隨後辭去了報社的工作。[4]兩人的訂婚於1953年6月25日正式公布,當時她24歲,甘迺迪36歲。[5][6]
布維耶與甘迺迪於1953年9月12日在羅得島紐波特的聖瑪麗教堂舉行彌撒式婚禮,由波士頓天主教總教區總主教理察·卡欣主禮。[7]此婚禮被視為當季最重要的社交事件之一,儀式有約700人出席,之後在漢默史密斯莊園舉行的招待會有1200人參加。[8]她的婚紗由紐約設計師安·洛伊設計,現收藏於甘迺迪總統圖書館。伴娘禮服亦由洛伊設計,但賈桂琳未公開致謝她。[9]

新婚夫婦前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度蜜月,之後在維吉尼亞州麥克林的希科里山莊定居,那裡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郊區。[10]賈桂琳與公婆小約瑟夫·P·甘迺迪及羅絲·甘迺迪建立了良好關係。[11][12][13]然而婚後初期夫妻倆面臨諸多困境:約翰患有阿狄森病和因戰傷導致的慢性背痛,1954年底接受了幾近致命的脊椎手術。[14]賈桂琳則在1955年流產,並於1956年8月產下死胎女兒阿拉貝拉。[15][16]隨後,他們將「希科里山莊」出售給約翰之弟小羅伯特·F·甘迺迪,由其與妻子埃塞爾·甘迺迪及子女居住。甘迺迪夫婦則在喬治城的N街購置聯排住宅作為新居。[17]他們亦在波士頓的博登街122號居住,此為約翰國會任期內在麻薩諸塞州的常駐住所。[18][19]
1957年11月27日,賈桂琳生下女兒卡羅琳·甘迺迪。[15]當時她與丈夫正巡迴麻薩諸塞州,為約翰角逐1958年參議員連任選舉拉票,並與嬰兒女兒一同登上1958年4月21日的《生活》雜誌封面。[20][a][哪個/哪些?] 他們亦嘗試通過一同出行拉票來改善婚姻前五年長期分離的狀態。約翰很快意識到妻子的存在對選情大有幫助。肯尼斯·奧唐納回憶道,「她在時人群會多一倍」,也稱她「總是開朗親切」。而約翰的母親羅斯則認為賈桂琳「並非天生的競選者」,因其羞怯,不適應聚光燈。[22]1958年11月,約翰成功連任參議員,他稱賈桂琳的廣告與助選「極其寶貴」,並評價她「無可取代」。[23][24]
1959年7月,歷史學家阿瑟·施萊辛格訪問海恩尼斯港的甘迺迪莊園,首次與賈桂琳交談,形容她「極具洞察力,觀察細緻,判斷犀利」。[25]當年約翰巡遊14州,而賈桂琳則多次暫停隨行,以陪伴女兒卡羅琳。她亦建議丈夫改善衣著,為來年總統競選做準備。[26]她尤其前往路易斯安那州拜訪埃德蒙·雷吉,協助丈夫在當地爭取支持。[27]
第一夫人生涯
[編輯]
1960年甘迺迪以些微的票數擊敗尼克森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1961年賈桂琳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年輕的第一夫人。她也曾為競選出力,甚至向雜貨鋪老闆們講解議會的組成。在西維吉尼亞州訪問時她受到強烈的震撼,以前她從沒有見過如此貧窮的現象,後來在白宮裝修需要訂貨時,她曾經建議購買貧窮地方公司的產品以幫助這些地方。
她不喜歡「第一夫人」這個稱號,認為像給馬取的名字,雖然她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都會暴露在媒體和公眾的眼光之下,她希望保護孩子們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她不允許對孩子們拍照曝光,但當她外出時,甘迺迪會讓白宮的攝影師為他們拍照。
賈桂琳會說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她喜好法國風格的食品和時裝,在安排白宮國宴時經常選用法國烹飪,但作為第一夫人穿著法國時裝她又怕被人批評不愛國,因此叫美國的服裝師模仿法國的風格為她設計製作服裝,她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的時尚偶像。在訪問法國期間,她和戴高樂用法語對話,受到法國人的熱情歡迎。

賈桂琳做的第一件重大工作是恢復白宮內部的本來模樣,在由準備退位的艾森豪總統夫人帶領她巡視白宮時,她就為其充斥著沒有歷史感的複製家具而感到沮喪。她認為白宮代表著國家,就應當恢復其歷史形象。她要求組成一個美術委員會,著手進行這項工作,到處尋找古董家具和歷史藝術作品,甚至親自向曾經設計過白宮的人寫信。完成恢復工作後,1962年2月14日她自己出面帶領CBS的電視主持人拍攝專題參觀巡遊整個白宮的電視節目。
賈桂琳主持的許多社交活動使得總統夫婦成為國內文化界的焦點,在美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對音樂、藝術和文化如此關注,賈桂琳的每次招待使得每位到白宮參加國宴的客人感到都是一個美好的夜晚。賈桂琳將原來的U形餐桌撤走,改成八人的圓桌。在維也納美國總統和原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會談中,賈桂琳和赫魯雪夫的交談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總統談判以失敗告終,但赫魯雪夫很欣賞美國總統夫人。基於上述原因,賈桂琳被認為是60年代美國婦女心目中公認的時尚引領者。
甘迺迪遇刺
[編輯]
1963年8月,她的小兒子派屈克去世,賈桂琳幾乎再也沒有在公眾中露面。11月甘迺迪要求她和他一起去德克薩斯州協助競選,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甘迺迪遇刺身亡時,在汽車中她坐在甘迺迪身旁。
賈桂琳隨後表現出的勇氣令全世界為她讚賞,她拉著兩個孩子的手主持甘迺迪的葬禮,在國會大廈和女兒一起在靈柩前下跪,隨著靈車從白宮一直步行走到聖馬修斯教堂,最後在阿靈頓公墓點燃她丈夫墓前的常明火炬。《倫敦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稱讚她:「賈桂琳·甘迺迪給了美國人……他們最缺少的一種東西——皇族的威儀(Majesty)」[28]。 甘迺迪去世一個星期後,賈桂琳接受《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記者的專訪,她將甘迺迪在白宮的日子比喻為亞瑟王神秘的圓桌騎士們,說甘迺迪喜歡當時正在百老匯演出的音樂劇。她說「甘迺迪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神話了,可是他寧願還是一個男人」。
此後一年中她都沒有再在公眾中露面,她的女兒曾在學校中告訴老師,她媽媽終日以淚洗面。賈桂琳一度想死,但為了兒女還得堅持活著。
然而在2009年7月出版的傳記一場情事(Bobby and Jackie: A Love Story),賈桂琳·甘迺迪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女人。在書中有證人親眼目睹甘迺迪夫人和小叔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眉來眼去。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的第二年(1964年)賈桂琳跟羅伯特·甘迺迪在棕櫚灘共度耶誕,不久又一起前往安地卡島度假,當時羅伯特的妻子沒有同行。此外,書中還披露甘迺迪夫人和馬龍·白蘭度的情感糾纏。白蘭度承認與甘迺迪夫人1964年發生過兩夜「充滿激情的性關係」,在和白蘭度有過兩夜激情後,甘迺迪夫人失去了興趣,她選擇結束這段短暫的情事,並於1968年嫁予希臘船王歐納西斯。[29]
在2014年即將由賈桂琳密友出版的新書中,更爆料賈桂琳曾和俄羅斯芭蕾舞王魯道夫·紐瑞耶夫有過一段情,而紐瑞耶夫還同時和小叔羅伯特、以及傑奎琳的親妹妹發展多角戀,三人關係錯綜複雜。[30]
第二次婚姻
[編輯]
1968年7月,甘迺迪的弟弟總統競選人羅伯特·甘迺迪被暗殺,賈桂琳認為甘迺迪家族已經成為暗殺的目標,為了保護兒女,她決定離開美國,她於1968年10月20日嫁給了希臘船王亞里斯多德·歐納西斯,歐納西斯有足夠的金錢和勢力可以保護她。為此歐納西斯離開了他的情人歌劇演員瑪利亞·卡拉斯,賈桂琳失去了美國當局對她進行保護的特權。
雖然他們結婚了,但婚後兩人很少在一起,歐納西斯和賈桂琳的兒女相處很融洽,但賈桂琳和歐納西斯的女兒不和,因此她經常外出旅遊和購物。1975年3月15日歐納西斯臨去世前填了一張離婚書,當時賈桂琳和她的孩子們正在紐約。根據婚前協議賈桂琳沒有能得到歐納西斯的遺產。他的女兒用3千5百萬美元換取賈桂琳放棄全部遺產的聲明。
晚年生活
[編輯]此後賈桂琳一直生活在紐約,擔任雙日出版社(Doubleday and Company)編輯,和一位比利時裔的已婚鑽石商人和企業家同居。20世紀60年代曾領導反對拆除紐約中央火車站,80年代領導反對在中央公園附近建設摩天大樓。
1994年她被診斷出患有淋巴腺癌,5月19日晚上23:15她在第五大道的公寓中去世,享壽64歲。
5月23日她的葬禮經由電視向全國轉播,雖然她自己希望葬禮只是局限在親屬之間。她被安葬在阿靈頓公墓已故的丈夫甘迺迪身邊,柯林頓總統發表書面演講,她的兩個孩子為她獻上鮮花,標誌著美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流行文化
[編輯]因總統約翰·甘迺迪的關係,她的形象曾多次被搬上銀幕,但以她為主角的就比較少: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NYTobituary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O'Brien, 第265–266頁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jfklibrary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Harris,第548–549頁。
- ^ 肯尼迪参议员将于秋季成婚. 紐約時報. 1953年6月25日: 31 [2025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0月29日).
- ^ Alam,第8頁。
- ^ 杰奎琳·布维耶与约翰·F·肯尼迪的婚礼. jfklibrary.org. 約翰·F·甘迺迪總統圖書館與博物館. [2016年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2月6日).
- ^ jfklibrar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特別展覽紀念賈桂琳與甘迺迪婚禮50周年。
- ^ Reed Miller, Rosemary E. 时光线索. T & S出版社. 2007. ISBN 978-0-9709713-0-2.
- ^ Sally Bedell Smith. 《优雅与权力:肯尼迪白宫的私生活》. 蘭登書屋. 2004. ISBN 978-0-375-50449-5.
- ^ O'Brien,第295–296頁。
- ^ Leaming(2001),第31–32頁。
- ^ Gullen, Kevin. 在家族中找寻位置:日记与信件揭示更复杂的肯尼迪家族母亲形象. 波士頓環球報. 2007年5月13日 [2025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Dallek, Robert.《未竟之生:約翰·F·甘迺迪,1917–1963》,Back Bay Books,2004年,第99–106、113、195–197頁。
- ^ 15.0 15.1 家族之年. 《時代》. 1963年4月26日.
- ^ 肯尼迪夫人失去婴儿. 紐約時報. 1956年8月24日.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Pottker7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Logevall, Fredrik. 《JFK:美国世纪的成长之路,1917-1956》. 蘭登書屋. 2020: 443–444.
- ^ Shaw, John T. 《参议院中的JFK》. 聖馬丁出版社. 2013年10月15日: 15. ISBN 978-0-230-34183-8.
- ^ Leaming(2014),第90頁。
- ^ Heymann,第61頁。
- ^ Spoto,第142–144頁。
- ^ 杰奎琳在1960总统竞选广告中的亮相. iagreetosee.com. [202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1).
- ^ Hunt 和 Batcher,第167頁。
- ^ Schlesinger(1978),第17頁。
- ^ Spoto,第146頁。
- ^ Brasted, Chelsea. 肯尼迪赢得1960年大选应感激路易斯安那州. 《時報-皮卡尤恩報》. 2013年11月18日 [2025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22日).
- ^ New York Tim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er Majesty: Book Review December 17, 2000, William Norwich: America's Queen — The Life of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Sarah Bradford. Illustrated. 500 pp. Viking, New York. "Bradford appears to concur with Lady Jean Campbell, who attended President Kennedy's funeral and wired back to The Evening Standard of London her conviction that the first lady had 'given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this day on the one thing they always lacked — majesty.'"
- ^ 新书披露罗伯特?肯尼迪与嫂子杰奎琳发生恋情. [2013-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甘迺迪開放式關係?妻賈桂琳人前甜蜜 人後搞婚外情|三立新聞網. [2014-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9).
外部連結
[編輯]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efn}}
模板,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
標籤或{{notelist}}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