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敷 (北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敷(?—571年或572年),字文衍[1]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出自弘農楊氏越公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楊敷年少時有志氣和節操,重視承諾,每次閱覽書傳,見到忠臣烈士的事跡,經常慷慨仰慕他們。北魏建義初年,楊敷襲祖父楊鈞的爵位臨貞縣伯,食邑四百戶,出任員外羽林監大統元年(535年),楊敷出任奉車都尉,歷任尚書左士郎中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帥都督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加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魏恭帝二年(555年),楊敷升任廷尉少卿,所判定的案件號稱公平允當[2][3]

周孝閔帝登基後,楊敷晉爵為侯,增加食邑總計八百戶,出任小載師下大夫,出使北豫州迎接歸附的司馬消難。返回後,楊敷出任使持節、蒙州諸軍事、蒙州刺史。在此之前,蠻族等多接受北齊的官職,屢次叛亂。楊敷以誠意對待蠻族,展示信用,根據情況加以慰問安撫,蠻族等受到感動,相繼歸附北周。楊敷就將蠻族的首領四十多人送到京師,請求按北齊所授的職務給他們授官。各處蠻人更加感動喜悅,州內全境獲得安寧。朝廷特意降下皇帝的詔書慰勞問候楊敷,楊敷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保定年間,楊敷被徵召回朝出任司水中大夫。各族的官員百姓,以及荊州總管長孫儉一起上表請求挽留他。當時朝廷商議想要東征,將委託楊敷負責船隻運輸的事務,所以沒有答應。陳公宇文純鎮守陝州時,以楊敷出任總管長史天和五年(570年),楊敷改任司木中大夫軍器副監。楊敷明白熟習官吏的事務,所在之處以勤勞明察而著名,每年奏課位居第一,多次獲得豐厚的獎賞,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4]

天和六年(571年),楊敷外任汾州諸軍事、汾州刺史,晉爵為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戶。同年六月,北齊將軍段韶率領五萬人包圍定陽城,駕雲梯和衝車,挖掘地道,日夜攻城。楊敷親自面對飛箭大石,隨時抵禦,拒守數十日。段韶攻城更加急迫。當時城中士兵不滿二千人,戰死的已有十分之四到十分之五,糧食儲備也用完了,公私都走投無路。段韶急切進攻,屠殺定陽的外城。當時段韶生病,他對蘭陵王高長恭說:「這座城的三面都有兩道水溝,都沒有可走的路。只擔心恐怕東南一條路,賊寇一定會從這裡出來。應當挑選精兵專門防守此路,這樣一定能捉住他們。」高長恭就派一千多名壯士埋伏在東南澗口。齊公宇文憲統帥所有部隊去救援,因為忌憚段韶不敢前進。楊敷知道州城必然陷沒,就召集他的部下告訴他們說:「我和你們都在邊鎮,確實願意同心合力,打敗賊軍,保全州城。衹是強寇四面圍攻時間已經很久,我們糧食已經用盡,救援已經斷絕。為守窮城而死,不是大丈夫。如今尚有數百人能夠打仗,想突圍出戰,死生在此一決。如果得以免死,還希望活著回去,在朝廷上接受罪責,比起死在敵人手裡哪個好呢?我的主意已經決定了,各位的意見怎麼樣?」部下都痛哭流涕服從命令。楊敷就率領現存的士兵連夜出戰,殺死齊軍數十人,齊軍士兵稍作退卻。不久高長恭的伏兵攻擊,將周軍全部包圍,楊敷拼死作戰,箭用完了後被活捉[5]。北齊正想要任用楊敷,楊敷沒有屈服,於是因為憂愁憤慨在鄴城去世[6][3]

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親政,楊敷的長子楊素因為父親堅守節操陷落於北齊,沒有受到朝廷的恩命,於是上表申訴。周武帝不許,楊素再三申請。周武帝大怒,命左右把楊素斬首。楊素大聲說:「我侍奉無道天子,死是應該的。」周武帝認為楊素言辭勇壯,追贈楊敷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號忠壯[7][8][9]。平定北齊後,楊家將楊敷葬於華陰家族舊墓[6]

賜姓

[編輯]

楊敷兩個兒子楊操和楊戾的墓誌中都記載被賜姓越勤氏,《古今姓氏書辯證》中也記載楊敷姓越勒氏[10],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譚秋含指出,勒為勤之訛,楊敷賜姓越勒氏可能在西魏末年魏後元年以前[11]

家庭

[編輯]

祖父

[編輯]
  • 楊鈞,北魏侍中、七兵尚書、北道大行台、恆州刺史、司空、臨貞文恭公

父親

[編輯]
  • 楊暄,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臨貞忠公

兄弟姐妹

[編輯]
  • 楊原,北周使持節、儀同大將軍、□州刺史、同昌縣開國男
  • 楊濟,北周敷城郡太守、華陰伯
  • 楊氏,嫁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州刺史、武都烈公賀若敦

夫人

[編輯]

子女

[編輯]
  • 楊素,隋朝上柱國、司徒、楚景武公
  • 楊約,隋朝金紫光祿大夫、淅陽郡太守、修武縣公
  • 楊操,北周右胥附上士[13]
  • 楊戾,第五子,北周華州主簿[13]
  • 楊慎,隋朝義安侯
  • 楊岳,隋朝萬年縣縣令、蒼山縣公
  • 楊氏,嫁隋朝上大將軍、遷州刺史、武喜縣公獨孤陀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楊敷字文衍,華山公寬之兄子也。父暄,字景和。性朗悟,有識學。弱冠拜奉朝請,歷員外散騎侍郎、華州別駕、尚書右中兵郎中、輔國將軍、諫議大夫。以別將從魏廣陽王深征葛榮,為榮所害。贈殿中尚書、華夏二州諸軍事、鎮西將軍、華州刺史。
  2. ^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敷少有志操,重然諾。每覽書傳,見忠臣烈士之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義初,襲祖鈞爵臨貞縣伯,邑四百戶。除員外羽林監。大統元年,拜奉車都尉。歷尚書左士郎中、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帥都督、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加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魏恭帝二年,遷廷尉少卿。所斷之獄,號稱平允。
  3. ^ 3.0 3.1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敷少有志操,重然諾,人景慕之。魏建義初,襲祖鈞爵臨貞縣伯。稍遷廷尉少卿,斷獄以平允稱。周孝閔踐阼,進爵為侯。天和中,為汾州刺史,進爵為公。齊將段孝先率眾來寇,城陷見禽。齊人方任用之,敷不為屈,遂以憂憤卒於鄴。
  4. ^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孝閔帝踐阼,進爵為侯,增邑並前八百戶。除小載師下大夫,使北豫州迎司馬消難,還,授使持節、蒙州諸軍事、蒙州刺史。先是蠻左等多受齊假署,數為亂逆。敷推誠布信,隨方慰撫,蠻左等感之,相率歸附。敷乃送其首四十餘人赴闕,請因齊所假而授之。諸蠻等愈更感悅,州境獲寧。特降璽書勞問,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保定中,征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乃荊州總管長孫儉並表請留之。時議欲東討,將委敷以舟艦轉輸之事,故弗許焉。陳公純鎮陝(西)〔州〕,以敷為總管長史。五年,轉司木中大夫、軍器副監。敷明習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每歲奏課居最,累獲優賞。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周晉公護使中外府參軍郭榮城於姚襄城南、定陽城西,齊段韶引兵襲周師,破之。六月,韶圍定陽城,周汾州刺史楊敷固守不下。韶急攻之,屠其外城。時韶臥病,謂蘭陵王長恭曰:「此城三百重澗,皆無走路。唯慮東直一道耳,賊必從此出,宜簡精兵專守之,此必成擒。」長恭乃令壯士千餘人伏於東南澗口。城中糧盡,齊公憲總兵救之,憚韶,不敢進。敷帥見兵突圍夜走,伏兵擊擒之,盡俘其眾。乙巳,齊取周汾州及姚襄城,唯郭榮所築城獨存。
  6. ^ 6.0 6.1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天和六年,出為汾州諸軍事、汾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一千五百戶。齊將段孝先率眾五萬來寇,梯衝地道,晝夜攻城。敷親當矢石,隨事捍禦,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時城中兵不滿二千,戰死者已十四五,糧儲又盡,公私窮蹙。齊公憲總兵赴救,憚孝先,不敢進軍。敷知必陷沒,乃召其眾謂之曰:「吾與卿等,俱在邊鎮,實願同心戮力,破賊全城。但彊寇四面攻圍日久,吾等糧食已盡,救援斷絕。守死窮城,非丈夫也。今勝兵之士,猶數百人,欲突圍出戰,死生一決。儻或得免,猶冀生還,受罪闕庭,孰與死於寇乎!吾計決矣,於諸君意何如?」眾咸涕泣從命。敷乃率見兵夜出,擊殺齊軍數十人。齊軍眾稍卻。俄而孝先率諸軍盡銳圍之,敷殊死戰,矢盡,為孝先所擒。齊人方欲任用之,敷不為之屈,遂以憂懼卒於鄴。高祖平齊,贈使持節、大將軍、淮廣復三州諸軍事、三州刺史,諡曰忠壯。葬於華陰舊塋。
  7. ^ 《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十三》:武帝親總萬機,素以其父守節陷齊,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許。至於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斬之。素乃大言曰:「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壯其言,由是贈敷為大將軍,諡曰忠壯。
  8. ^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周武帝親總萬機,素以其父守節陷齊,未蒙朝命,上表申理,至於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斬之。素又言曰:「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帝悟其言,贈敷使持節、大將軍、譙、廣、復三州刺史,諡曰忠壯。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敷子素,少多才藝,有大志,不拘小節。以其父守節陷齊,未蒙贈諡,上表申理。周主不許,至於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斬之。素大言曰:「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壯其言,贈敷大將軍,諡曰忠壯,以素為儀同三司,漸見禮遇。
  10. ^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十三》:後周臨汾公楊旉,姓越勒氏。趙國楊忠,姓普六茹氏。儻城公楊紹,姓屋呂引氏。
  11. ^ 譚秋含, 《西魏北周赐姓新考——以新出石刻史料为中心》, 《許昌學院學報》 (第06期), 2022年, (第06期): 6–17 
  12. ^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6.5: 489–492.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繁體)). 
  13. ^ 13.0 13.1 吳鋼主編. 《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445–446. ISBN 7-80736-085-2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