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希
楊尚希(534年—590年),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1],西魏、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編輯]楊尚希幼年喪父,虛齡十一歲時辭別母親前往長安求學。范陽盧辯見到楊尚希後很是奇異,命令他進入太學學習。楊尚希專精學業,不知疲倦,同輩的人都很推崇佩服他。楊尚希虛齡十八歲時,宇文泰親臨太學舉行釋奠禮,命令楊尚希講習《孝經》,楊尚希的言語意義水平很高。宇文泰稱讚楊尚希的奇才,賜姓普六茹氏,提拔楊尚希出任國子博士。楊尚希屢次轉任舍人,在周明帝、周武帝時期歷任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獲賜爵高都縣侯,出任東京司憲中大夫。大象二年(580年),朝廷命令楊尚希安撫慰問崤山以東、黃河以北的地區,楊尚希到達相州時周宣帝去世,他和相州總管尉遲迥在官署發布皇帝死訊準備儀式。楊尚希出來對隨從說:「蜀國公臨哭不悲傷,眼神不定,將會有其他圖謀。我如果不離去,將會遭遇禍亂。」楊尚希於是趁夜從小道逃走,天亮後尉遲迥才發覺,派幾十名騎兵從官道追趕,沒能追上,楊尚希於是回到京城。楊堅因為楊尚希是宗室中素有威望的人,又背棄尉遲迥回到京城,對待他非常優厚。等到尉遲迥在武陟駐紮部隊時,楊堅派遣楊尚希率領宗室兵三千人鎮守潼關[2],楊尚希很快出任司會中大夫[3][4],加上儀同[5][6]。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接受禪讓稱帝。開皇元年二月甲子(581年3月4日),楊尚希出任度支尚書[5][6],進爵為公。一年多以後,楊尚希外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楊尚希見到當時設置的州郡太多,呈遞表章說:「從秦朝起統一天下,廢封諸侯設置郡守,由漢朝、曹魏到晉朝,國家郡邑屢經變更。私下見當今郡縣,比古時成倍增多,有的地不滿百里,同時設置幾個縣,有的民戶不滿一千,分別由兩個郡管轄。備員充數的僚佐太濫,資財耗費日見增多,下吏走卒人數倍加,租稅調賦逐年減少。清廉能幹的優秀人才,百中無一,動輒需要數萬,到何處尋覓?正是所謂民少官多,十隻羊由九個人來放牧。琴可以改弦更張,瑟不應膠柱而鼓。如果現在只存要郡去除虛設,合併小郡成為大州,國家就不用虛耗倉糧官帛,而推選舉薦則容易覓得賢才,斗膽陳述一孔之見,恭聽皇帝決斷裁處。」隋文帝讀後表示稱讚,於是就廢置天下各郡[7]。楊尚希很快出任瀛州刺史,還沒上任時接受詔令巡察淮河以南地區。返回後,楊尚希於開皇四年四月庚子(584年5月23日)出任兵部尚書[8][9]。開皇六年十月己酉(586年11月18日),楊尚希轉任禮部尚書[10][11][12][13][14]。
楊尚希心性寬弘敦厚,加之又自學精通,素來很有名望,受朝廷重視。隋文帝當時每天清晨臨朝聽政,到日過中天也不倦怠,楊尚希進諫說:「周文王因憂國勤政折損壽命,周武王因安樂而延年益壽。希望陛下條舉朝政大綱,責求宰相完成。繁瑣的事務,不是君主所應操持的。」隋文帝高興的說:「您真是關愛我的人。」[14]楊尚希自來有腳病,隋文帝對他說:「蒲州出產美酒,可以養病,委屈您輕鬆治理蒲州。」楊尚希於是外任蒲州刺史,兼任本州宗團驃騎。楊尚希在蒲州時很有利民惠政,又導引汾河,修立堤防,開墾稻田幾千頃,百姓因此獲利。開皇十年(590年),楊尚希在蒲州去世,虛歲五十七,諡號平。兒子楊旻繼承爵位,後改封丹水縣公,官至安定郡丞[15][16]。
家庭
[編輯]祖父
[編輯]- 楊真,北魏天水郡太守
父親
[編輯]- 楊承賓,北魏冠軍將軍、商浙直三州刺史
夫人
[編輯]- 元保宜,戎州刺史、河陰公元休祐第四女,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九月甲寅朔十一日庚午(616年10月26日)因病在河南郡河南縣永豐鄉永豐里住宅中去世,虛歲六十五,十月甲申朔二日乙酉(616年11月16日)葬於雒陽縣三川鄉原[1]
子女
[編輯]- 子:楊旻,襲封高都縣公,後改封丹水縣公,官至安定郡丞。
- 子:楊濤運,隨宗衛司功、相州臨漳縣令。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江敏, 《新见两方隋代墓志小考》, 《洛陽考古》 (第2期), 2020年, (第2期): 62–64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四》:初,宣帝使計部中大夫楊尚希撫慰山東,至相州,聞宣帝殂,與尉遲迥發喪。尚希出,謂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將有他計。吾不去,懼及於難。」遂夜從捷徑而遁。遲明,迥覺,追之不及,遂歸長安。堅遣尚希督宗兵三千人鎮潼關。
- ^ 《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楊尚希,弘農人也。祖真,魏天水太守。父承賔,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推伏。周太祖嘗親臨釋奠,尚希時年十八,令講孝經,詞旨可觀。太祖奇之,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子博士。累轉舍人。仕明、武世,歷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縣侯,東京司憲中大夫。宣帝時,令尚希撫慰山東、河北,至相州而帝崩,與相州總管尉迥發喪於館。尚希出謂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將有他計。吾不去,將及於難。」遂夜中從捷徑而遁。遲明,迥方覺,分數十騎自驛路追之,不及,遂歸京師。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鎮潼關。尋授司會中大夫。
- ^ 《北史·卷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三》: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范陽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推服。周文帝嘗親臨釋奠,尚希時年十八,令講孝經,詞旨可觀。文帝奇之,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子博士,累轉舍人上士。明、武世,歷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侯,東京司憲中大夫。撫慰山東、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與相州總管尉遲迥發喪於館。尚希出謂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將有他計。吾不去,將及於難。」遂夜遁。及明,迥方覺,令數十騎追不及,遂歸京師。隋文帝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領宗室兵三千人鎮潼關。尋授司會中大夫。
- ^ 5.0 5.1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京師慶雲見。易周氏官儀,依漢、魏之舊。以柱國、相國司馬、渤海郡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沁源縣公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咸安縣男李德林為內史令,上開府、漢安縣公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義寧縣公元暉為都官尚書,開府、民部尚書、昌國縣公元岩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書,上儀同、司會楊尚希為度支尚書,上柱國、雍州牧、邗國公楊惠為左衛大將軍。
- ^ 6.0 6.1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開皇元年春二月甲子,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設壇於南郊,遣兼太傅、上柱國、鄧公竇熾柴燎告天。是日,告廟,大赦,改元。京師慶雲見。改周官,依漢、魏之舊。制:以相國司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上開府韋世康為禮部尚書,上開府元暉為都官尚書,開府、戶部尚書元岩為兵部尚書,上儀同、司宗長孫毗為工部尚書,上儀同、司會楊尚希為度支尚書,雍州牧楊惠為左衛大將軍。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五》: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楊尚希曰:「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已眾,資費日多;吏卒增培,租調歲減;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閒,並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良。」蘇威亦請廢郡。帝從之。甲午,悉罷諸郡為州。
- ^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庚子,以吏部尚書虞慶則為尚書右僕射,瀛州刺史楊尚希為兵部尚書,毛州刺史劉仁恩為刑部尚書。
-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庚子,以吏部尚書虞慶則為尚書右僕射,瀛州刺史楊尚希為兵部尚書,毛州刺史劉仁恩為刑部尚書。
- ^ 《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高祖受禪,拜度支尚書,進爵為公。歲余,出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尚希時見天下州郡過多,上表曰:「自秦並天下,罷侯置守,漢、魏及晉,邦邑屢改。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干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今存要去閒,並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敢陳管見,伏聽裁處。」帝覽而嘉之,於是遂罷天下諸郡。尋拜瀛州刺史,未之官,奉詔巡省淮南。還除兵部尚書。俄轉禮部尚書,授上儀同。
- ^ 《北史·卷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三》:文帝受禪,拜度支尚書,進爵為公。歲余,出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尚希時見天下州郡過多,上表以為「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又倍,租調歲減。清干良材,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充!所謂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閒,並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用則易得賢才」。帝覽而嘉之,遂罷天下諸郡。後歷位瀛州刺史、兵部禮部二尚書,授上儀同。
- ^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冬十月己酉,以河北道行台尚書令、并州總管、晉王廣為雍州牧,余官如故;兵部尚書楊尚希為禮部尚書。
-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冬十月己酉,以河北道行台尚書令、并州總管、晉王廣為雍州牧,余官如故。以兵部尚書楊尚希為禮部尚書。
- ^ 14.0 14.1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六》:冬,十月,己酉,隋以兵部尚書楊尚希為禮部尚書。隋主每旦臨朝,日昃不倦,尚希諫曰:「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帝善之而不能從。
- ^ 《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尚希性弘厚,兼以學業自通,甚有雅望,為朝廷所重。上時每旦臨朝,日側不倦,尚希諫曰:「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上歡然曰:「公愛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謂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養病,屈公臥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領本州宗團驃騎。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復引瀵水,立堤防,開稻田數千頃,民賴其利。開皇十年卒官,時年五十七。諡曰平。子旻嗣,後改封丹水縣公,官至安定郡丞。
- ^ 《北史·卷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三》:尚希性惇厚,兼以學業自通,甚有雅望,為朝廷所重。上時每旦臨朝,日側不倦,尚希諫以為「陛下宜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上歡然曰:「公愛我者。」尚希有足疾,謂曰:「蒲州出美酒,足堪養病,屈公臥臨之。」於是拜蒲州刺史,仍領本州宗團驃騎。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復引瀵水立堤防,開稻田數千頃,人賴其利。卒官。諡曰平。
- ^ 《大唐故荊州長林縣令楊府君墓志銘並序》:君諱暕,字懷方,弘農華陰人也。曾祖承賓,周冠軍將軍、商浙直三州刺史。祖尚希,隨禮部尚書、蒲州刺史、高都公。父濤運,隨宗衛司功、相州臨漳縣令。解褐益州新津縣丞,尋除魏州司倉秩滿,授延州金城縣令。又轉荊州長林縣令。以顯慶元年七月四日終於官舍。夫人隴西李氏,隨朔州總管武陽公(李充)之孫,皇朝大理卿狄道公之妹。以大唐垂拱元年歲次乙酉十月癸酉朔十三日乙酉合葬於虢州閿鄉縣全節里之平原,禮也。子元珪、元琰等。
<references>
標籤中name屬性為「北史一」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