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家角城隍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家角城隍廟
青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青浦區朱家角鎮漕河街69號
時代清朝
認定時間1986年11月

朱家角城隍廟,也叫青浦城隍行宮,是位於上海青浦區朱家角鎮漕河街67、69、71號的城隍廟[1],為青浦城隍廟行宮[2]

歷史

[編輯]

朱家角城隍廟作為青浦城隍廟的行宮,建造時間不明,所供奉的城隍是青浦縣城隍沈恩[2]它原先位於鎮南的雪葭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將其搬遷至現址。[1][3]後城隍廟於咸豐年間被毀,光緒七年(1881年)重修。[4]1964年1月曾失火。[5]1986年11月公布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1]1992年恢復開放,成為青浦地區道教主要活動場所,每月初一、十五為進香日。[5]同年10月啟動修繕。1994年8月,頭門和大殿全部修復。[6]

建築

[編輯]

該城隍廟一反一般城隍廟坐北朝南的設計,而是坐西朝東設計[7],占地0.14公頃,建築面積976平方米。[4]廟中間是頭門、戲台、大殿,兩邊各有一條。進門左手邊布置有寅清堂、熙春台、假山方池、梅亭、玉照廊、月香室等,右手邊則有凝和書屋、荷淨山房、潭影閣、荷花池、可娛齋、樂溪廬、挹秀軒、花神殿、怡亭、含清榭。旁邊有小曲溪,溪上有小石橋。[3]1964年1月,後殿、寢宮失火焚毀[3]。至1985年,亭台樓閣、假山水池皆無影蹤,頭門、戲台、兩廡、大殿等主體建築保存完好。[1][3]現如今戲台兩側改建後是對稱的兩廂房[8]

大殿主體由殿前露台、獻殿、正殿以及其後面的龜頭屋組成。獻殿是五架梁歇山頂下有木刻雕花,檐下有隻大算盤。正殿前有軒,正殿硬山頂,椽下全有木質雕花。[9][8]

戲台建於光緒七年(1881年),有兩層樓,也是歇山頂,有迴廊。檐廊下有倒掛蓮花座,是不對稱的七架梁結構,東五架、西二架。[8][1]戲臺頂上是160隻斗拱組成的圓旋形頂,被建築學家譽為「江南第一斗拱」。[2][10]兩側石柱上則鑲嵌有一副對聯,上聯「築斯台悠也久也」,下聯「觀往事夢耶真耶」,橫額「承平雅頌」[9][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朱家角城隍庙. 上海青浦博物館. [202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4-19). 
  2. ^ 2.0 2.1 2.2 昭示报功的青浦城隍庙及其行宫. 上海市地方志. 2018-12-04 [2025-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5). 
  3. ^ 3.0 3.1 3.2 3.3 朱家角城隍庙.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政府. 2020-08-14 [202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5-16). 
  4. ^ 4.0 4.1 《青浦區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編). 青浦区地名志.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507. ISBN 978-7-5326-3259-6. 
  5. ^ 5.0 5.1 青浦县志1985-2000. [2025-07-24]. 
  6. ^ 上海市志·民族·宗教分志·宗教卷. www.shtong.gov.cn. [2025-07-24] (中文(簡體)). 
  7. ^ 传说朱家角城隍庙为啥座西朝东 青浦旅游古文化. [2025-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20). 
  8. ^ 8.0 8.1 8.2 綠色青浦. 青浦文物·朱家角城隍庙. 澎湃新聞. 2020-08-22 [202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5-16). 
  9. ^ 9.0 9.1 朱家角城隍庙 江南名镇朱家角. [2025-07-20]. 
  10. ^ 青浦县志 第二十九篇文物古迹 名胜 朱家角城隍庙. [2025-07-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