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帶頸鬚䲁
外觀
星帶頸鬚䲁![]() | |
---|---|
科學分類 ![]()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䲁形目 Blenniiformes |
科: | 䲁科 Blenniidae |
屬: | 犁齒䲁屬 Entomacrodus |
種: | 星帶頸鬚䲁 E. caudofasciatus
|
二名法 | |
Entomacrodus caudofasciatus (Regan, 1909)[1]
| |
異名 | |
|
星帶頸鬚䲁(學名:Entomacrodus caudofasciatus),又名尾帶間頸鬚䲁、尾帶犁齒䲁,為條鰭魚綱䲁形目䲁科頸鬚䲁屬的魚類,俗名尾帶間頸鬚䲁,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從安達曼群島至杜西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可可群島、拉帕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馬紹爾群島海域,深度0至3公尺,本魚體延長,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頭頂無冠膜,頸部無葉片狀皮瓣,僅有一低皮褶,鼻鬚掌狀分支,眼上有觸鬚,背鰭與尾柄相連,體側具成對淺色橫帶以及5列成對黑點,頭部有不規則圖案,體長可達6.2公分,棲息在沿岸潮間帶岩石區,通常躲在洞穴中,當遇到驚嚇時會以跳躍方式離開,以藻類及碎屑為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洋聖誕島。[1]
參考文獻
[編輯]- 尾帶間頸鬚䲁 Entomacrodus caudofasciatus Regan, 1909.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
![]() | 這是一篇與鱸形目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