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明穆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穆宗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穆宗莊皇帝御容
明朝第12位(第13任)皇帝
統治1567年2月4日-1572年7月5日(5年152天)
前任明世宗朱厚熜
繼任明神宗朱翊鈞
裕王
統治1539年2月19-1567年2月4日
出生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
(1537-03-04)1537年3月4日
大明北直隸順天府紫禁城
逝世隆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1572年7月5日(1572歲—07—05)(35歲)
大明北直隸順天府紫禁城
安葬
王后孝懿莊皇后李氏
孝安皇后陳氏
配偶孝定皇后李氏
子嗣子共4人
女共7人
年號
隆慶
諡號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廟號
穆宗
父親世宗肅皇帝朱厚熜
母親孝恪皇后杜氏

明穆宗朱載ㄐㄧˋ[1][2][3][4][5][6](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或稱隆慶帝舜齋[7]明朝第13任皇帝廟號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朱載坖的名諱在萬曆年間被武緯子誤記為朱載ㄐㄧˋ,崇禎年間被朱國禎等誤記為朱載ㄏㄡˋ,導致清代文獻、越南文獻、朝鮮文獻對穆宗名諱記載的混亂。

生平經歷

[編輯]

早年

[編輯]
明穆宗常服御容像

明穆宗是明世宗第三子,嘉靖十六年(1537年)生,母親是康妃杜氏。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明世宗冊立次子朱載𡓝為太子、三子朱載坖為裕王、四子朱載圳為景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載𡓝薨逝,裕王朱載坖以次序當為太子,但明世宗遲遲未予冊立。時景王朱載圳年少,服色與裕王朱載坖無別,引起朝野議論。嘉靖四十年(1561年)二月,明世宗命景王朱載圳出居封國,以杜絕其覬覦之心和朝野議論。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景王朱載圳薨,明世宗對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徐階說:「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

登基

[編輯]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明世宗駕崩,裕王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是為明穆宗。明穆宗立即糾正其父的弊政,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並錄用其後,方士交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又停止明世宗為博孝名強行施行的明睿宗(即明世宗本生父興獻王)明堂配享之禮(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為此導致明太宗廟號被改為明成祖)。

解決北虜南倭

[編輯]

明穆宗重用徐階、李春芳高拱等內閣輔臣,致力於解決困擾朝局多年的「北虜南倭」問題,隆慶元年(1567年),採納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的建議,與蒙古俺答議和,結束與蒙古長達二百年的戰爭,並有俺答封貢。同年宣布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隆慶新政是明穆宗統治時期所出現的承平時期。

明穆宗力行節儉,信用內閣輔臣,並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這也與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關,即位後,首先宣告天下,將廢除明世宗時期的所有弊政,一時間朝廷內外都希望新君能有所作為。但是,革弊施新取得實效沒多久,開始寵信太監滕祥等人,揮霍無度,縱情聲色,荒廢朝政。即位後不久,很快就將權力交給了以高拱為首的內閣,以後只召見過兩次閣臣,而他自己就在後宮享樂,廣修宮苑,犬馬歌舞。

坊間傳聞明穆宗特別好色,整天在後宮裡忙來忙去,被人比做後宮中辛勤的蜜蜂。他長期服用春藥,每天要數名美女陪伴。宮中的用品,小到茶杯,大到龍床,全部都有男歡女愛的雕刻和彩繪[8]。對此,很多大臣都曾上書進諫,竭力勸阻,但他總是很溫和地說:「國事有先生我就放心了,家事就不勞先生費心了」。

去世

[編輯]
明昭陵,2021年拍攝

由於明穆宗貪於女色,縱情聲色,加上長期服食春藥,他的身體每況日下,難以支撐[9]萬曆野獲編稱其「陽物晝夜不仆,遂不能視朝」[10]

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明穆宗病危的消息。在休養了兩個月之後,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他自知病情不輕,急召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接受顧命,吩咐由太子繼位,後崩於乾清宮,被諡為莊皇帝,廟號穆宗,葬於北京昌平明昭陵

彌留之際

[編輯]

[11]

遺言

[編輯]

[12]

遺詔

[編輯]

歷史評價

[編輯]
  1. 明穆宗實錄》:「上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
  2. 明史》:「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巨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3. 國榷》:「跡帝之終始,寬大如仁廟,而精勤不若也。安豫如憲朝,而控縱不若也」
  4. 名山藏》:「上端凝靜密,不殺自威,不察自智,優崇輔弼,假借臣僚用能守祖宗之法以致中國乂寧,外夷向風之盛,蓋清靜合軌漢帝寬仁,比跡宋宗矣。上在潛邸時,食驢腸而甘,及即位間問左右,左右請詔光祿,上不忍曰「若爾,則光祿日宰一驢矣。」歲時游吳行幸,諸供膳光祿先期請上旨為豐約,上常裁取最約者焉。」
  5. 《史鑒節要便讀》︰「穆宗載垕,建號隆慶。在位六年,乾綱未振。二三柄臣,互相傾軋,門戶之禍,遂不可拔。惟是節儉,減賦息民,邊陲靜謐,亦有可稱。」

任用官員

[編輯]

首輔

[編輯]
  1. 徐階
  2. 李春芳
  3. 高拱

權宦

[編輯]
  1. 陳洪御馬監掌印太監,後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2. 孟沖:掌印不是太監,後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3. 馮保: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兼掌御馬監事。

家庭成員

[編輯]
先祖
 
 
 
 
 
 
 
 
 
 
 
 
 
 
 
 
 
 
高祖父: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曾祖父: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高祖母:孝肅皇后周氏
 
 
 
 
 
 
 
祖父:(追尊)睿宗獻皇帝朱祐杬
 
 
 
 
 
 
 
 
 
 
 
 
 
 
外高祖父:邵林
 
 
 
 
 
 
 
曾祖母:(追尊)孝惠皇后邵氏
 
 
 
 
 
 
 
 
 
 
 
外高祖母:楊氏
 
 
 
 
 
 
 
父:世宗肅皇帝朱厚熜
 
 
 
 
 
 
 
 
 
 
 
 
 
 
 
 
 
外高祖父:蔣興
 
 
 
 
 
 
 
外曾祖父:(追封)玉田伯蔣斅
 
 
 
 
 
 
 
 
 
 
 
祖母:(追尊)慈孝獻皇后蔣氏
 
 
 
 
 
 
 
 
 
 
 
 
 
 
外曾祖母:玉田伯夫人
 
 
 
 
 
 
 
 
 
 
 
穆宗莊皇帝朱載坖
 
 
 
 
 
 
 
 
 
 
 
 
 
 
 
 
 
 
 
 
外祖父:(追封)慶都伯杜林
 
 
 
 
 
 
 
 
 
 
 
 
 
 
母:(追尊)孝恪皇后杜氏
 
 
 
 
 
 
 
 
 
 
 
 
 
 
 
 
 
外祖母:(追封)慶都伯夫人
 
 
 
 
 
 
 
 
 
 
 
 
 

后妃

[編輯]
  1. 孝懿莊皇后李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封為裕王妃。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去世。明穆宗即位,追謚為「孝懿皇后」。明神宗即位,加謚為「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
  2. 孝安皇后陳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選為裕王繼妃。隆慶元年(1567年)冊為皇后。明神宗即位,尊為「仁聖皇太后」,萬曆二十四年(1596)七月去世,追謚為「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后」。
  3. 孝定皇后李氏 :嘉靖年間入侍裕王府。隆慶元年(1567年)封為皇貴妃。明神宗即位,尊為「慈聖皇太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去世,追謚為「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后」。
  4. 江賢妃,謚貞惠,嘉靖年間入侍裕王府。
  5. 秦淑妃:皇七女棲霞公主之生母,謚端靜。
  6. 魏英妃,謚昭順。
  7. 李德妃,謚榮恪。
  8. 劉莊妃,謚恭惠。
  9. 董端妃,謚昭惠。
  10. 馬惠妃,謚端恪。
  11. 王榮妃,謚莊僖。
  12. 楊安妃,謚榮悼。
  13. 趙和妃,謚恭靜。
  14. 韓容妃,謚康靖。
  15. 莊敬妃,謚昭靖。
  16. 李恭妃,謚昭榮。
  17. 于懿妃,謚端惠。
  18. 葉奇妃,謚昭懿。
  19. 高氏:嘉靖年間入侍裕王府,排序僅次於孝安皇后陳氏、江賢妃[13],疑早逝。
  20. 未封李氏:萬曆二十六年十二月《真圓塔院碑》仍有其名。
  21. 未封陳氏:陳朝之女,萬曆三十九年正月,宮中月膳底單仍有其名[14]
  22. 未封劉氏:萬曆三十九年正月,宮中月膳底單仍有其名[14]
  23. 未封張氏:萬曆三十九年正月,宮中月膳底單仍有其名[14]
  24. 未封解氏:萬曆三十九年正月,宮中月膳底單仍有其名[14]

子女

[編輯]

[編輯]
  1. 憲懷太子朱翊鉽(1555-1559,5歲):母裕王妃李氏,早殤,贈裕世子。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追封諡「憲懷太子」。
  2. 靖悼王朱翊鈴(1562-1562,1歲):母不詳,未滿周歲殤,贈藍田王。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追封「靖王」,諡「悼」。
  3.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58歲):母李貴妃,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冊為太子。
  4. 潞簡王朱翊鏐(1568-1614,47歲):母李貴妃,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封「潞王」,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薨,諡「簡」。

[編輯]
  1. 蓬萊公主:早薨,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追封。
  2. 太和公主:早薨,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追封。
  3. 壽陽公主朱堯娥[15]:明神宗萬曆九年(1581),下嫁侯拱辰
  4. 永寧公主朱堯媖[15]: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下嫁梁邦瑞
  5. 瑞安公主朱堯媛[15]:明神宗萬曆十三年(1585),下嫁萬煒
  6. 延慶公主朱堯姬[15]: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下嫁王昺
  7. 棲霞公主朱堯㜢[15]:母秦淑妃,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九月早薨[16]

藝術形象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十九》,出自《明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七》,出自《明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世宗實錄》卷二百:上命皇第三子名載坖,第四子名載圳。上親告太廟。
  2. ^ 《皇明詔令》卷二十一<立皇太子並封二王詔>:立朕元子載𡓝為皇太子,分封第二子載坖為裕王,第三子載圳為景王。
  3. ^ 《弇山堂別集》萬曆十八年金陵刻本:穆宗莊皇帝諱載坖
  4. ^ 《名山藏》卷二十九<典謨記>:穆宗皇帝御諱載坖,世宗皇帝第三子也
  5. ^ 《罪惟錄》卷十二:嘉靖十六年丁酉春正月,皇第三子生,名載坖
  6. ^ 《國朝獻徵錄》所載<陳以勤墓志銘>:乃生而命名,從元從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
  7. ^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1):「又云世宗號堯齋,其後穆宗號舜齋。」
  8. ^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寫道:「厭勝瓷品頗為猥褻,明穆宗好內,故隆慶杯碗始有之。」阮葵生《茶餘客話》: 「鏡殿青春秘戲多。玉肌柑照影相摩。六郞酣戰明空笑。對對鴛鴦浴錦波。元人馮海粟題特工。近日推大同馬相舜。字聖治。太倉王式。字無倪。歙縣羅龍。字錫三。其他粗翻不足觀。楊鉞銅屛。高宗鏡殿。皆宋人春宵秘戲圖藍本也。明隆慶御窯磁器,亦多繪此式。當時唐寅、仇英畫手特工。」《萬曆野獲編》卷二六《瓷器》條雲:「幼時曾於二三豪貴家見隆慶窯酒杯茗碗,俱給男女私褻之狀。」
  9. ^ 隆慶二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吏科給事中石星上書六事:「陛下清心寡欲,漸不如初。今為鰲山之樂,必縱慾,必耽聲色。皓齒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膿,腐腸之藥。倘不亟戒,萬一起居失調,悔將奚及!」(談遷:《國榷》卷65,第4078頁。)
  10. ^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冊,第547頁。
  11. ^ 高拱:《病榻遺言》
  12. ^ 高拱:《病榻遺言》
  13. ^ 《通州志》,通州志卷之末,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第7頁。
  14. ^ 14.0 14.1 14.2 14.3 邱仲麟(2003)。《寶日堂雜鈔》所載萬曆朝宮膳底帳考釋。明代研究通訊,(6),1-2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6075994-200312-x-6-1-25-a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國榷》卷首之一 元潢
  16. ^ 明史》無載,見《棲霞公主壙志》、《宛署雜記》、《明神宗實錄》。
明穆宗
出生於:1537年3月4日逝世於:1572年5月26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父親明世宗朱厚熜
中國皇帝 繼任:
三子明神宗朱翊鈞
明朝皇帝
1567年-1572年
大明封國國王
新頭銜
明世宗始封
明裕國國王
1539年-1567年
封國撤除
原因:承繼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