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舊州一塔

座標25°59′36″N 100°02′12″E / 25.99322°N 100.03675°E / 25.99322; 100.0367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舊州三塔
舊州一塔
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
座標25°59′36″N 100°02′12″E / 25.99322°N 100.03675°E / 25.99322; 100.03675
分類古建築
時代唐、明、清
認定時間2012年1月7日
地圖

天平寶塔,俗稱舊州一塔舊州東塔舊州塔,位於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溫水村委會元井村後山腳下,與附近的象鼻塔制風塔成三足鼎立之勢,並稱「舊州三塔」[1]

歷史

[編輯]

天平寶塔原為真濟禪寺內的建築,始建於南詔保和十二年(835年)[註 1],明永樂七年(1409年)、清康熙年間曾進行修繕。1958年大躍進時期真濟禪寺作為造紙廠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廟、碑石被毀,塔底層部分塔磚被盜。2015年洱源縣文體局組織修繕,修繕過程中發現一批文物。[4]

建築

[編輯]

天平寶塔是一座十一級方形密檐式實心磚塔。全塔高17.82米;塔基寬5.7米、高2.2米;塔身高14.12米,最下層塔身寬2.5米;塔剎高1.5米。陶質葫蘆寶頂,石質方形基座邊長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為石砌,寬2.5米,其上為磚砌。第一級東面設券門。各層塔身以磚砌疊澀出檐,逐層收分。第二層東、西面設佛龕,內置石刻佛像;南、北面設券洞,與塔心相通,其上逐級佛龕、券洞相互交錯。[1][5][6][3][7]

保護

[編輯]

1980年7月3日公布為第一批洱源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5月27日公布為第一批大理州文物保護單位[6]2012年1月7日作為「舊州三塔」之一公布為第七批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8]

注釋

[編輯]
  1. ^ 李朝真等曾依據天平寶塔的建築風格及塔磚、紋飾、銘文等特徵與大理弘聖寺塔相近,考證該塔為大理國時期的建築[2][3],但據2015年維修時在塔東面第九層石灰層內發現的明永樂七年(1409年)《鄧川州真濟禪寺天平寶塔記》記載,該塔建於南詔保和十二年(835年)(「按舊志,有曰唐寶曆中蒙氏保和十二年乙卯,天啟詔令闍梨僧忍肇建是塔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張軍; 胡常京; 孔令晨. 云南大理地区现存佛塔特征研究. 華中建築. 2019, 37 (3): 95–99. ISSN 1003-739X. doi:10.13942/j.cnki.hzjz.2019.03.023. CNKI HZJZ201903023. 
  2. ^ 李朝真. 南诏大理的古塔. 雲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編). 南诏大理文物.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2: 125. ISBN 7-5010-0646-6. 
  3. ^ 3.0 3.1 李昆聲 (編). 云南考古学通论.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9: 584. ISBN 978-7-5482-3218-6. 
  4. ^ 孫健. 大理地区近年考古新发现. 南诏大理文化艺术论.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23: 248-249. ISBN 978-7-5482-4933-7. 
  5. ^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雲南省文化廳 (編). 云南省志·卷六十二·文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4: 288. ISBN 7-222-03901-5. 
  6. ^ 6.0 6.1 張沁; 張崇禮. 大理古塔.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21: 99. ISBN 978-7-222-20166-8. 
  7. ^ 大理州文化體育局 (編).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6: 66. ISBN 978-7-5367-7247-2. 
  8. ^ 雲南省人民政府. 連結至維基文庫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云政发〔2012〕4号). 維基文庫. 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