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無線電測向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名大韓民國運動員在進行比賽

無線電測向運動(Amateur Radio Direction Finding)是一種依賴與測向機、地圖、指北針,尋找若干預先隱藏好的信號源的運動。是現代無線電通訊技術與傳統捉迷藏遊戲的結合。參賽者使用測向機、定向地圖指北針在各種樹木繁茂的地形中奔跑,同時尋找隱蔽電台。

歷史

[編輯]

無線電測向運動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當時人們通過旋轉方向性天線和接收機,測量信號強度和方向,從而確定信號源的位置,這種技術最初應用於無線電通信和導航,後來人們開始將無線電測向技術應用於體育運動中,從而誕生了無線電測向運動。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無線電測向運動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組織開始制定競賽規則並舉行國際無線電測向比賽,標誌著無線電測向運動正式走向國際化。與此同時,無線電測向運動傳入中國,作為一項具有挑戰性、趣味性和富有科技含量的體育運動,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支持,逐漸成為一項備受歡迎和發展迅速的體育運動。[1]

競賽項目

[編輯]

不同的無線電測向項目需要的裝備有一定差異,下面是一些類型的無線電測向項目:

配有點標旗、電子打卡器的信號源

標準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Classic)

[編輯]
  • 3.5MHz標準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
  • 144MHz標準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

正如其名,標準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是最經典的競賽項目,5部隱蔽電台被布放在場地中,在5分鐘的時間內依次交替發信。比賽設置30cm×30cm的點標旗。電台與起點間最少間距750m,電台與電台及終點間最少間距400m。競賽使用的地圖比例尺為1:4000至1:20000

短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

[編輯]
  • 3.5MHz短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
  • 144MHz短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

短距離無線電測向競賽主要在中國開展,並不作為國際比賽的項目。較短的距離、連續發信及不使用地圖的規則使其成為適合較低年齡運動員的項目。隱蔽電台的數量通常不少於10部,設置 5×5厘米的點標旗,相鄰電台之間距離為50-200米。

快速測向競賽(Sprint)

[編輯]

競賽區域內設有起點、慢速發報隱蔽台區、競賽通道、快速發報隱蔽台區和比賽終點。慢速區設有1號至5號共5個隱蔽電台;快速區設有1F 號至5F號共5個隱蔽電台。慢速區和快速區之間設有一條運動員必經的競賽通道, 在競賽通道入口處設分區控制台(S),該競賽通道附近可設置觀眾區。每名運動員出發後經起點出發跑道進入慢速區,從這個區域找到所有指定的慢速隱蔽台後,通過分區控制台和競賽通道,到達快速區,從這個區域內找到所有指定的快速隱蔽台之後,跑向終點信標台並通過終點跑道到達終點線。每個分區內電台分別在3.51MHz及3.57Mhz上在一分鐘的時間內交替發信。各隱蔽台之間距離應不少於 100 米,與起點相距不少於100 米。終點信標台和控制台與起點的距離可以小於100 米。

定向獵狐競賽(Foxoring)

[編輯]

運動員出發前可獲得一張標有起點、終點信標台、終點跑道、終點和各隱蔽電台大概位置的競賽地圖。地圖比例一般為1:10000至1:15000。隱蔽電台的發射功率都很弱,因此只有在接近電台天線時才可收聽到其信號。所有的電台均連續發信。運動員需根據地圖接近隱蔽電台,然後憑藉測向機找到電台。

短距離定向獵狐

[編輯]

運動員在地圖的幫助下運用短距離無線電測向技術尋找到多個微小功率測向隱蔽電台。

  1. ^ [1]余永樂.體育素養視域下無線電測向運動的功能定位與發展策略[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08):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