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鳥屬
外觀
敦煌鳥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
| |
---|---|
科學分類 ![]()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翼類 Avialae |
演化支: | 尾綜骨鳥類 Pygostylia |
演化支: | 鳥胸骨類 Ornithothoraces |
演化支: | †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es |
屬: | †敦煌鳥屬 Dunhuangia Wang et al., 2015 |
模式種 | |
†崔氏敦煌鳥 Dunhuangia cuii Wang et al., 2015
|
敦煌鳥屬(學名:Dunhuangia)是反鳥亞綱的一個屬,生存於早白堊世的中國。
發現與命名
[編輯]模式種崔氏敦煌鳥(Dunhuangia cuii)由王敏、李大慶、鄒晶梅、周忠和和尤海魯於2015年命名並描述。屬名取自甘肅省敦煌市,種名致敬化石清修師崔歸夏[1]。
正模標本GSGM-05-CM-030發現於昌馬盆地,出土於下溝組阿普第期的一層中,由一副缺少顱骨、關節半連接的骨骼組成,包括前肢、肩帶及胸骨。[1]
描述
[編輯]描述者發表了數項自衍征。胸骨後緣有一對大型凹口,寬度占整塊骨頭長度的一半以上。喙骨頂部有一深凹,外側有一道形成該骨骼低矮外骨壁的厚嵴[1]。
分類
[編輯]敦煌鳥作為強壯爪鳥的姐妹群被歸入反鳥亞綱。它是主要由今鳥型類組成的昌馬盆地鳥類區系的第二個被命名種。這可用該盆地由海岸沉積物組成,而反鳥類是樹棲物種來解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