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泉置遺址
外觀
懸泉置遺址 | |
---|---|
![]() 懸泉置位置簡圖,紅色字體標註 |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鎮新店台村 |
座標 | 40°15′53.662″N 95°19′47.042″E / 40.26490611°N 95.32973389°E |
隸屬 |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
標準 | 文化:(ii)(iii)(v)(vi) |
參考編碼 | 1442-021 |
登錄年份 | 2014年(第38屆會議) |
面積 | 824.26公頃(2,036.8英畝) |
緩衝區 | 2,647.39公頃(6,541.8英畝)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懸泉置遺址 |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漢至魏、晉 |
編號 | 5-123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 |

懸泉置遺址是中國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鎮新店台村的一處絲綢之路大型驛站遺址,其全稱為「敦煌郡效谷縣懸泉置」,驛站的主官為嗇夫,驛站公務人員有37人左右,一次最大可接待500多人[1]:67。驛站距離敦煌市64公里,距離瓜州60公里,以南靠近祁連山的火焰山。
歷史
[編輯]懸泉置得名於附近山崖上流下的泉水。驛站從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始使用,其主要功能為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邊疆郡所每三十里設置一個置。懸泉置在魏晉時期廢止。
懸泉置遺址是首個得到發掘的絲綢之路驛站遺址,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於1990年5月至1992年,先後出土各種文物7萬件,其中漢簡3.5萬枚(包括上面寫有懸泉置的一枚漢簡),400多片紙張,還有大量其他器物。懸泉置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並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的組成部分[3]。
2015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紀錄片《河西走廊》第3集,介紹了懸泉置驛站出土的漢簡和長羅侯常惠經營西域的歷史。
參考文獻
[編輯]- ^ 呂志峰. 敦煌悬泉置考论——以敦煌悬泉汉简为中心. 敦煌研究. 2013: 66–72.
- ^ 甘肅省文物局.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 ^ 再现丝路风情 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往事. 蘭州晨報. 2014-06-28 [201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