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制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2月30日) |
總統制又稱為總統共和制,是共和制政體的一種,由行政首長領導一個獨立於立法部門的行政部門。 在大多數情況下,政府首腦兼任國家元首,稱為總統。總統制既有可能是民主制度,也有可能是獨裁體制。
![]() |
政府體制 |
---|
實權總統的議會共和制: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提名或選舉,可以接受或不受立法機關信任
虛位總統的議會共和制:有虛位總統(儀典性且不具行政權),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委員會制: 由議會選舉出一定數量的委員組成委員會行使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權,可不受議會信任
君主制政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有虛位君主(儀典性且不具行政權),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有作為儀典代表的君主,由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但君主擁有重要的行政權或立法權
絕對君主制:由君主直接領導行政部門
特殊政體: 神權共和國: 最高領袖擁有重大的行政和立法權力
軍政府:由軍人組成軍事委員會或軍事執政團來控制政府、行使治權,且由軍人擔任大多政府部門要職
不符合上述任何體制:如臨時政府和政治局勢不明朗的國家
無政府:無政府的附屬領土或地方
|
在總統制國家,行政機構是選舉產生的,不對立法機構負責,立法機關在正常情況下不能予以駁回。 但是可以通過彈劾,使行政官員解職。
總統制國家起源於美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整共和政體下的總統制國家。
特徵
[編輯]- 總統為人民直選產生,或由選舉中的獲勝黨間接選舉產生,向人民負責。
- 總統領導政府,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攬行政權力,公佈法律、發佈命令不需副署。除了個別重要任命需要通過議會外,行政官員由總統任命,向總統負責。
- 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相互獨立。做為立法機關的議會,其議員不能兼任行政職務;而做為行政機關的政府官員,也不能兼任議員。
- 總統的選舉與國會的選舉分開進行,國會中的多數黨不一定是執政黨。
- 總統與議會的任期相對內閣制固定。總統無權解散國會,國會不能對總統投不信任票,但是總統違憲或有嚴重違法行為的話,國會可以對總統提出彈劾案,並交由憲法法院審理或自行通過彈劾(依該國規定)。
優缺點
[編輯]如果能採用一種保證支持當選總統之執政黨或聯合勢力在立法機關之民選代表中佔多數(不必是絕對多數)之選舉制度,那就大有好處。引用錯誤:沒有找到與<ref>
對應的</ref>
標籤
- 總統不一定代表多數民意,例如美國選舉人團選出的美國總統並不一定獲得最多普選票;多數制選出的總統並不一定獲得過半數的普選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認受性,例如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選出的陳水扁得票率只有39.30%。
- 行政權介入司法的批評,並體現在司法判決中。三權分立最成功的美國,三權經常出現矛盾,常出現強行政,弱立法。因憲法保障總統的行政權,總統可以通過行政命令繞過國會推行政策。1933年大蕭條後,羅斯福頒布一系列法令,並通過國會授權取得美國總統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權力。但保守派佔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卻經常駁回一些法令。結果1935年1月最高法院以8比1的票數,宣布羅斯福的《全國工業復興法》違憲。同年一名失業工人試圖利用《最低工資法》來取得工資補償時,被控方律師則直接指出該法案違反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此後羅斯福為加快推行新政,於1936年3月6日進行「爐邊談話」,將矛頭直指司法部門,要求國會讓他無限制增加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數目,企圖將司法部門置於行政部門管轄下。這就引起全國範圍的激烈討論。後來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認為《最低工資法》大部分並無違憲。當時大法官是為了保證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而退讓。及後因部分大法官退休及死亡,使羅斯福得以提名及任命大法官。[1][需要較佳來源]此後,歷任總統均會在任內通過提名與其意識形態相近的大法官,以發揮政治影響力。
現行實行總統制的國家
[編輯]實行總統制的政權,多集中在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亞,總統制以美國為代表。
國家 | 國家元首 | 政府首腦 |
---|---|---|
![]() |
阿布哈茲總統 | 阿布哈茲總統兼任 |
![]() |
安哥拉總統 | 安哥拉總統兼任 |
![]() |
阿根廷總統 | 阿根廷總統兼任 |
![]() |
貝寧總統 | 貝寧總統兼任 |
![]() |
玻利維亞總統 | 玻利維亞總統兼任 |
![]() |
巴西總統 | 巴西總統兼任 |
![]() |
蒲隆地總統 | 蒲隆地總統兼任 |
![]() |
查德總統 | 查德總統兼任 |
![]() |
智利總統 | 智利總統兼任 |
![]() |
哥倫比亞總統 | 哥倫比亞總統兼任 |
![]() |
葛摩總統 | 葛摩總統兼任 |
![]() |
哥斯大黎加總統 | 哥斯大黎加總統兼任 |
![]() |
賽普勒斯總統 | 賽普勒斯總統兼任 |
![]() |
多明尼加總統 | 多明尼加總統兼任 |
![]() |
厄瓜多總統 | 厄瓜多總統兼任 |
![]() |
薩爾瓦多總統 | 薩爾瓦多總統兼任 |
![]() |
甘比亞總統 | 甘比亞總統兼任 |
![]() |
加納總統 | 加納總統兼任 |
![]() |
瓜地馬拉總統 | 瓜地馬拉總統兼任 |
![]() |
宏都拉斯總統 | 宏都拉斯總統兼任 |
![]() |
印度尼西亞總統 | 印度尼西亞總統兼任 |
![]() |
肯亞總統 | 肯亞總統兼任 |
![]() |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 |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兼任 |
![]() |
賴比瑞亞總統 | 賴比瑞亞總統兼任 |
![]() |
馬拉威總統 | 馬拉威總統兼任 |
![]() |
馬爾地夫總統 | 馬爾地夫總統兼任 |
![]() |
墨西哥總統 | 墨西哥總統兼任 |
![]() |
尼加拉瓜總統 | 尼加拉瓜總統兼任 |
![]() |
奈及利亞總統 | 奈及利亞總統兼任 |
![]() |
帕勞總統 | 帕勞總統兼任 |
![]() |
巴拿馬總統 | 巴拿馬總統兼任 |
![]() |
巴拉圭總統 | 巴拉圭總統兼任 |
![]() |
秘魯總統 | 秘魯總統兼任 |
![]() |
菲律賓總統 | 菲律賓總統兼任 |
![]() |
塞內加爾總統 | 塞內加爾總統兼任 |
![]() |
塞席爾總統 | 塞席爾總統兼任 |
![]() |
獅子山總統 | 獅子山總統兼任 |
![]() |
南蘇丹總統 | 南蘇丹總統兼任 |
![]() |
土耳其總統 | 土耳其總統兼任 |
![]() |
土庫曼斯坦總統 | 土庫曼斯坦總統兼任 |
![]() |
美國總統 | 美國總統兼任 |
![]() |
烏拉圭總統 | 烏拉圭總統兼任 |
![]() |
委內瑞拉總統 | 委內瑞拉總統兼任 |
![]() |
尚比亞總統 | 尚比亞總統兼任 |
![]() |
辛巴威總統 | 辛巴威總統兼任 |
實行總統制但設專職政府首腦的國家
[編輯]國家 | 國家元首 | 政府首腦 |
---|---|---|
實行總統制但設專職政府首腦的國家 | ||
![]() |
白俄羅斯總統 | 白俄羅斯總理 |
![]() |
喀麥隆總統 | 喀麥隆總理 |
![]() |
中非總統 | 中非總理 |
![]() |
吉布地總統 | 吉布地總理 |
![]() |
赤道幾內亞總統 | 赤道幾內亞總理 |
![]() |
加彭總統 | 加彭總理 |
![]() |
幾內亞總統 | 幾內亞總理 |
![]() |
蓋亞那總統 | 蓋亞那總理 |
![]() |
海地總統 | 海地總理 |
![]() |
象牙海岸總統 | 象牙海岸總理 |
![]() |
哈薩克斯坦總統 | 哈薩克斯坦總理 |
![]() |
秘魯總統 | 秘魯總理 |
![]() |
盧安達總統 | 盧安達總理 |
![]() |
大韓民國總統 | 大韓民國國務總理 |
![]()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統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理 |
![]() |
葉門總統 | 葉門總理 |
![]() |
蘇丹總統 | 蘇丹總理 |
![]() |
塔吉克斯坦總統 | 塔吉克斯坦總理 |
![]() |
坦尚尼亞總統 | 坦尚尼亞總理 |
![]() |
多哥總統 | 多哥總理 |
![]() |
烏干達總統 | 烏干達總理 |
![]() |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 | 烏茲別克斯坦總理 |
實行總統制但設最高領袖的國家 | ||
![]() |
伊朗最高領袖 | 伊朗總統 |
實行總統制的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 | ||
![]() |
索馬利蘭總統 | 索馬利蘭總統兼任 |
![]()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統 |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理 |
實行總統制但設最高領袖的國家
[編輯]實行總統制的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
[編輯]歷史上實行總統制的主權國家
[編輯]安哥拉人民共和國
阿富汗共和國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富汗伊斯蘭國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孟加拉
貝南人民共和國
加泰隆尼亞共和國(1641年、1873年、1931年、1934年)
中華民國 (1913年-1928年)
美利堅聯盟國
剛果人民共和國
古巴共和國 (1902-1940)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達荷美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
高棉共和國
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馬利聯邦
蒙古人民共和國
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聯邦(1988年-2011年)
北葉門
北賽普勒斯
波蘭第二共和國
波蘭人民共和國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共和國
南葉門
坦加尼喀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喬治亞(1995年-2004年)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薩伊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阿扎瓦德
比亞法拉共和國
加丹加國
蝦夷共和國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豆丁網. 美国三权分立政体浅析. 2012-10-22 [2018-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 ^ Nazarbaev Signs Kazakh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Into Law.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0-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英語).
- ^ Kazakhstan constitution: Will changes bring democracy?. BBC News. 2017-03-06 [2020-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英國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崔之元:〈總統制,議會制及其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