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微鳥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楚雄微鳥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楚雄微鳥的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鳥翼類 Avialae
演化支 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es
屬: 微鳥屬 Parvavis
Wang et al., 2014
種:
楚雄微鳥 P. chuxiongensis
二名法
Parvavis chuxiongensis
Wang et al., 2014

微鳥屬學名Parvavis)是反鳥亞綱的一個屬,來自中國晚白堊世江底河組。模式種兼唯一種楚雄微鳥發現於中國雲南省楚雄市羅苴美村,當時是中國南方唯一已知的中生代鳥類。從骨結構來看,正模標本死前已接近生長完全,體型略小於伊比利亞鳥,即微鳥描述前已知最小的反鳥類[1]

發現歷史

[編輯]

2010年,中國雲南省楚雄市羅苴美村附近出土一副小型鳥類骨骼,於2014年被王敏周忠和徐光輝等人命名並描述為新屬新種楚雄微鳥(Parvavis chuxiongensis)。屬名取自拉丁語「parv」(小)及「avis」(鳥),種名取自化石發現地附近的楚雄市。微鳥是中國發現的首個晚白堊世鳥類,也是中國南方發現的第一種中生代鳥類[1]

正模標本IVPP V18586/1發現於江底河組的湖相沉積物中,由一具關節連接且帶有顱骨及羽毛印痕的半完整骨骼組成。脊柱只有尾部及尾綜骨留存下來,顱骨也只保存了後段。組織學研究顯示該動物死前已接近成年體型,但對反鳥類而言仍顯得異常小,突出了該類群體型的高度多樣化[1]

描述

[編輯]

顧名思義,反鳥體型嬌小,翼展僅15公分(5.9英寸)左右。除翼展外,描述者還鑑別出幾項區分特徵,如第二跖骨底部關節寬於其它跖骨。作者確立的另外兩項特徵為第二及第四跖骨底部未觸及第三跖骨關節面,以及第四趾上的收縮。後兩項特徵本身並不獨特,但與第一項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組合[1]

分類

[編輯]

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微鳥處在反鳥類中一處相對基幹的位置上,位於長翼鳥科之外,表明這些原始物種存在的時間,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長得多[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Wang, M.; Zhou, Z.; Xu, G. The first enantiornithine bir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4, 34 (1): 135–145. ISSN 0272-4634. doi:10.1080/02724634.2013.79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