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淳
外觀
張志淳 | |
---|---|
大明南京戶部右侍郎 | |
籍貫 | 雲南金齒衛,祖籍南直隸應天府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進之,號南園 |
出生 | 天順二年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 保山城 |
逝世 | 嘉靖十七年戊戌五月二十八日 |
配偶 | 娶沈氏,累封淑人 |
出身 | |
| |
著作 | |
|
張志淳(1458年—1538年),字進之,號南園野人。原籍應天府,先世於明洪武年間隨沐英征滇定居保山城。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自幼聰明好學,精通六經。成化十六年(1480年),雲南鄉試第一名。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二甲第四名進士。告病歸,二十三年丁母韋宜人憂,弘治二年(1489年)服闋,三年謁選吏部,授吏部文選司主事,四年丁父憂,九年起補驗封司主事,十一年進階承德郎,十三年擢稽勛司署員外郎,十四年實授,進階奉直大夫,十五年調考功司,十七年升稽勛司署郎中,旋調考功司郎中,進階奉政大夫,十八年調文選司郎中。正德二年(1507年),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主管少數民族的政事往來和貿易事項,政績卓著,因在張綵擢升一事中沒有趨炎附勢,而得罪權貴。正德三年升太常寺卿,正德四年,張綵得勢之時,以廓清閹黨橫行障礙為由,調任張志淳出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五年改南京戶部右侍郎[1]。張志淳不肯附和劉瑾閹黨,辭官離南京回鄉,潛心著述,傳有《南園集》、《溢法》、《西銘通》、《南園漫錄》、《永昌二芳記》、《南園續錄》等。嘉靖元年(1522年)後,進階通議大夫[2]。卒年八十一。
家族
[編輯]配沈氏,累封淑人。副室狄氏,先卒,贈安人。有二子四女。沈氏生長子張含,正德丁卯舉人,狄氏生次子張合,嘉靖壬辰進士[3]。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
[編輯]- 李時《明故通議大夫南京戶部右侍郎張公墓誌銘》
- ^ 麗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麗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 編. 丽江文史资料 第8辑. 1989年12月: 15.
- ^ 雲南省保山市志編纂委員會 (編). 保山市志.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3年11月: 759. ISBN 7-5367-0761-5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江燕,文明元,王珏. 新纂云南通志 8.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3月: 219. ISBN 7-222-04937-1.